[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的思考] 农村隔代教育.docx
-
资源ID:9832189
资源大小:32.9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的思考] 农村隔代教育.docx
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的思考 农村隔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看的,有的甚至从小就是老人带大的,这种“隔代教化”下的孩子往往太依靠大人,自理实力明显很差,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据有关资料显示,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化”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已极为普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隔代教化有它有利的一面。老人走过了人生的长路,阅历和见识比一般的年轻人要多。因此,在言传身教中不自觉地会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孩子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方面有所补益。另外,老人是从传统社会中走过,有很多传统社会的优良美德都在老人身上打上烙印,这在年轻人的一代是比较少见的。因而,通过隔代教化的方式能使孩子学习传统的美德,让传统传承下去,加大了家族、亲情和血缘的纽带。 一、隔代教化的弊端 虽然隔代教化有利的方面,但是从总的来看还是弊大于利。 1. 在我国广阔农村,担负着隔代教化使命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数受教化程度很低,不少是文盲。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什么学问和观念的更新,那是空谈和奢望,不要说文化素养和教化理念,就是其施予孙辈的教化内容和方法也是与时代不合拍的。 2. 祖父母的疼爱和庇护最简单导致儿童的娇惯,任性和惟我独尊。尤其是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和护短,更简单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和他人的指责与严格要求,使父母对孩子的教化根本无法实施。 3. 人类文明传承的自然规律是代代相传。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须要其最密切的抚养者通过榜样的力气来对孩子实施潜移默化的教化。而儿童从祖辈那里获得的教化模式往往是陈旧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化。 二、农村隔代教化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习成果不佳 隔代教化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究其缘由,一方面,由于现代教化对家庭教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也突出素养为主,即对学习课后的学习实力要求高。但隔代教化中老年人不但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甚至教化观念还是传统式的。这对孩子智力开发和实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孩子疏于管教,对他们的要求言听计从,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看电视,看到晚上十点多,总说没有作业,一上课就打瞌睡,这使老师都感到头痛。有的孩子干脆拿了家里的钱去泡网吧,打嬉戏,编造种种借口躲避上课。另外,有些家长在长期的打工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假如不想上学,以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打工挣钱”的意识深化孩子心里,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果不好的学生的厌学心情和“读书无用”的思想。因而,成果不好是教化方法不当的结果。 2. 素养、品质、特性发展不好 由于隔代教化的缘由,隔代教化孩子普遍出现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危机。虽然农村老人接受了传统的中华美德教化,但对孩子的教化上却认为:孩子自己会长大,自己还不是自己渐渐长大的。众所周知,孩子不是天生品德不好,而是由于后天的管理和教化失范的结果。隔代教化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育是缺乏可行之处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是一个严峻的阻碍,由此产生的社会危害将非常巨大。 三、措施 要在农村中消退隔代教化至少在可见的几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而,目前的可行之计是怎么让隔代教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怎么让孩子在隔代教化中健康成长?要正确地解决隔代教化中的问题,仅靠单方面是不行的,这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起作用。其中,学校方面涉及到管理方法和模式问题;而家庭方面则涉及教化方法和方式的问题。 学校教化是教化的基础,隔代教化中的孩子更多时间还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化。因而,在家庭教化缺失的状况下,学校教化如何实行措施来填补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所以,学校要从当前家庭教化的实际动身,重新找寻促进家庭和学校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以摆脱家庭教化与学校沟通不堪的现状。 应当说,造成隔代教化孩子各种问题的虽然是缺少父母之爱,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家庭教化中教化方法和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很多老人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经验了艰难困苦,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就在孩子身上出现“补偿心理”。老人的心特别慈,比较善,加上孩子是隔代抚养,所以就更是倍加关爱,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另一方面,老人传统的保守思想、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意识,不易接受新事物,对孩子的创新性形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使隔代教化孩子健康地成长,必需从家庭教化着手,从老人的日常教化起先。 (1)爱而有度,恩威并重。孩子是一棵幼苗,须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须要我们的细心呵护。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须要经验风吹雨打,才能傲然挺立,强壮成长。因此,必需恩威并重,关爱与严厉结合。必需相识到过分的溺爱只会使孩子今后更加任性、跋扈。 (2)改掉陋俗,做孩子的榜样。少儿时期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孩子一生下来本是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言一行的最大影响来自家庭成员。鲁迅曾经说过:要使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惯的培育肯定要从小起先,在孩子不良行为刚露头时,就要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坚决制止,就象英国的一句谚语说的一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而,要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从日常的言传身教起先。 (3)父母常常联系,给孩子更多的爱。对父母来说,抚育子女是义务,是责任。出门在外的同时勿遗忘在家的子女,要常常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多跟监护人和老师联系,刚好了解孩子的动态。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显示,有33.6%的父母外出从不与自己的孩子联系,有的父母一外出就是几年,逢年过节都不回家,没有音讯。特殊是现在出现农夫式“逆春运”现象,即由于春节期间工作好找,工资也比平常高,很多农夫工为了高工资和找到好的工作,在春节的时候也不回家,使唯一的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成为泡影。我们在调查中,问这些孩子最憧憬的事,大多数的孩子回答说:“最想吃妈妈做的饭,最想让爸爸去开家长会,长大后想出去打工挣钱。有许多孩子说,晚上经常梦见爸爸妈妈,但详细样子却不是很清晰。” 农村隔代教化问题不仅是教化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当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隔代教化中的种种问题,看到一张张无暇的脸的时候,不禁忧心忡忡。如此浩大的隔代教化孩子群体,假如不加以引导和规范教化,将是多大的一个社会问题!生活的现实,丝毫阻挡不了为生计而奔波,匆忙而去的农夫工的脚步。春节后面对孩子撕心裂肺的离别哭喊,更多的只是脸上无奈的笑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打工潮滚滚而来,外出打工者前仆后继,却留给家乡、留给父母隔代教化的难题。由于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破坏了原来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化局面,也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友好互通的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的教化,农村家庭教化出现真空!虽然农村隔代教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已无法变更。但削减隔代教化的不良影响,给农村隔代教化孩子更多的关怀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关注、关爱农村隔代教化孩子,不仅是家庭、社会、学校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对此有所作为! 注:文章内全部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