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docx

    • 资源ID:9842480       资源大小:32.8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docx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摘要明代史钞类图书出版颇为兴盛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史钞类图书的产生是抄撰著述方式的余绪,也是史学著述方式由繁冗趋于简省的必定结果;明政府以史辅经的伦理教化意图,对史钞类图书的出版起了导引、促进作用;科举考试的现实需求刺激着史钞类图书的编纂、出版;明代尤其是中后期史钞类图书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也得益于图书生产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关键词明代出版史钞类图书明代文化中图分类号G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9-5853(2022) 04-0101-04史钞是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撰著者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对前代史著进行节选、摘录、重编而成。相对于依据删编的原著来说,史钞类图书内容较为简洁、通俗,易于向社会基层流播。明代特别的历史文化环境形成史钞类图书较之前代名目繁多、数量浩大,并广泛地传播于社会,客观上满意了一般民众了解历史学问的须要,具有普及性史书的性质。探寻其产生的历史缘由,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相识明代的史学发展和图书出版活动。一四库提要依据编撰方式不同将图书分为“离析而编纂之”“简汰而刊削之”“采摭文句而存之”“割裂词藻而次之”四种。离析而编纂之。撰著者仿照类书的形式,对原著进行分门别类的改编。如唐顺之的史纂左编廉吏传历代守令传儒学嫡派等。简汰而刊削之。撰著者依据某一原则有选择地节选旧史成书。因所节略史书体裁不同,分别有通史、断代史、史论的节略本。通史性质的,如马维铭史书纂略,采摭二十一史本纪、列传,依通史体例汇成一书;姚允明史书,撮取自三皇迄元代史文,节缩成书。断代史性质的,如茅国缙晋史删、钱士升南宋书、王思义宋史纂要、张九韶元史节要等,都是依据原书节选的。史论性质的,如项笃寿全史论赞、彭以明二十一史论赞辑要、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等,都是节选历代正史史论汇辑而成。采摭文句而存之。就是摘录史著中的词藻汇编成书。如谢肇淛史觿,即是摘取十七史中生僻字句,一史一卷,标列成编。其他如凌迪知左国腴词太史华句两汉隽言等,均属此类。割裂词藻而次之。摘录史著中奇闻异事编辑成书。如赵维寰读史快编,从史记至新唐书中摘录新异之事,虽有“割裂翦裁,漫无义例”的弊端,但体现出摘录者尚奇的旨趣,也颇能迎合广阔民众对史实通俗化的需求。据笔者统计,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未收书目四库存目存书等著录明代史钞类图书260种左右。据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史钞类的统计,今留存的明代史钞著述142种,其中正德以前刊行的10种,嘉靖、隆庆时期14种,万历至明末78种,另有40种无法确定年头。刊本源自家刻(藩刻)、坊刻、官刻,但坊刻占绝大多数。以射利为目的的众多书坊大量编纂、镌刻、售卖,反映出当时史钞类图书购买、阅读人数众多,并形成肯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股别具特色的出版潮流。史钞类图书的很多撰著者不仅有一般的史学爱好者,还有一些地位相当高的官员、学者,甚至宪宗皇帝也亲自为这类书写序,足见明史钞类图书在当时“颇投时好”1,备受重视且社会流传广泛。范理在读史备忘的“自序”中谈及产生于宋、明代仍为流行史籍的通鉴节要时说:“史学之繁,浩乎不行胜记,少微先生节要所以述也节要固已家传而人诵之矣”。读史备忘郭休序说:“诸家全史非学士大家尚不能有遍,州下邑乡闾里巷之士谁得与观之?所得观者盖不过少微节要尔。”其中已透露出以节要为代表的各种史钞类书总的流行状况。读史备忘即欲同通鉴节要相比附,以期取长补短。弘治间河间知府顾左偶得无名氏分类通鉴,抄录带回打算刻印。顾左对新集分类通鉴细致校勘:“此书病其鱼鲁帝虎之未正,手自研校。复捐俸赀翻刻,毕工乃走价”2。史钞类图书以对前人史著的节选、摘录、重编为撰著手段,淡化了过于专业的历史学问,因而在内容(史实)上没有胜出原著之处,不为治史者看重,因而这类图书的畅销流行引起正统之士的忧虑。史学家郑晓对学子普遍喜用由资治通鉴节略而来的书坊刻本颇为不满:“方今学校试士,乃用书坊小鉴。事迹脱略,何以考治乱得失之故?论断芜杂,适以增枝蔓邪僻之谈。识者欲请于朝,凡制科之学,惟用御制之书,一切书坊陋本,聚而焚之。不行谓无见也。”3“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则指责当时学界说:“今人自幼则以近人所类故事等,迨为学业”,“若所谓少微通鉴史略之类”4,都撺掇士子读史走捷径,不足取。这从反面印证了当时史钞类图书流行之盛。二史钞类图书在明代长时间反复刊刻,影响广泛,产生这种出版文化现象的历史缘由是多方面的。首先,明代史钞类图书的兴盛是史学著述方式由繁冗趋于简省观念的必定结果。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学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但文辞古奥、行文高雅、义微旨远的正史非一般人所能问津,于是史书撰著厌繁尚简的观念慢慢萌生,史钞正是因此而产生。东汉时,卫飒“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万余言”;荀悦奉献帝诏删削汉书而成汉纪等,其目的就是为了统治者阅读便利。魏晋南北朝时更是抄撰之风日盛。唐代渐渐出现了一些通俗性的历史著作,如高峻的小史,姚复康的统史,都是采撷诸史而成的通史,但文词简朴,便于初学,成为很多文士习史的启蒙读物。 宋代雕版印刷术广泛用于史籍的刻印,但史书繁多不便阅览的问题依旧存在。欧阳修撰修史著因此提出“事增文省”,即便宋代流行的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也因“士夫鲜有遍读者”5,而欲删繁就简,便利读者。宋元时期,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一种为市民村夫讲史为谋生手段的职业通俗讲史者,使史学在传播上打破了此前被统治阶级垄断的局面,历史学问起先走入民间,初步呈现出一种大众化趋势,这在肯定程度上催生了史钞类图书的读者市场。南宋时,书名颇具广告意味的史钞类图书已成为坊间书商牟利的商品,这说明史钞类图书已有了较为普遍的社会需求,成为士民获得历史学问的重要媒介,且这种情形经验元、明,未尝或减。元代也编辑了一些史钞类图书,其中十八史略流播域外,影响更为深巨。迨至明代,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印刷技术日臻成熟,但一般士大夫“专以纲目性理为课,其好为博综者,不过左国史汉”6。一般士人能读到正史全编也非一件简单的事。史要编的编者梁梦龙为嘉靖末年进士,其刻史要编叙自述他花了近二十年时间靠四处借阅才得以遍观全史。嘉靖年间,受“前七子”复古思潮影响,史学古籍重刊风起,并带动了对史学名著的评价。“前七子”之首李梦阳遍论前史,主见“其文贵约而赅”,因此史汉之后的史书均为“必修之书”7,从而开启了嘉靖以后改编前史的风气,史钞类图书数量较之前期大增。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