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x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以学科为依托,以改革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激发学生爱好,培育学生创新实力为目的,通过优化试验内容、开设综合性试验、开展PBL教学法、改革试验考试形式、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探究了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创新模式。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高等医学教化也日益与国际先进教化接轨。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学科不断涌现,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化与人才培育的要求。实践教学过程是培育和提高学生创新实力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目的,我们于2022年对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一、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授课的依据,是学科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的科研实践,累积的阅历升华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的书面总结。一本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为适应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的趋势,为了满意教学须要,桂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22-2022年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与配套教材9部;自编各专业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卷库50套。 此外,2022年3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试验指导与医学免疫学试验指导,新编的两部试验指导均以“三基”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养培育为核心,补充增加新的试验内容与修改操作方法。有传统的、基本的试验方法;也有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操作;还附加教学大纲、模拟考题及参考答案等内容。着力于培育学生动手的实力,要求学生驾驭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最新的试验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驾驭、对基本学问的理解、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紧密联系医学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探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削减验证性试验,开设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试验是指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学生具有肯定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1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学问对学生试验技能和试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试验。我们对2022级检本、2022和2022级医本学生的试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试验教学内容,淘汰削减部分枯燥乏味的验证性试验及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又多的试验项目,例如补体结合试验。增加一些操作性强、分析含量高、好用可行的试验项目,如T细胞亚群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等。又如对病原性球菌的检查,就采纳从脓汁标本分别培育病原性球菌并以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予以鉴定的方法;对肠道杆菌的检查,就采纳从粪便标本分别培育肠道杆菌,并以结构特征、生化反应特点、药物敏感试验及免疫学检测方法予以协助诊断和鉴定。在试验教学中贯彻综合性试验的原则。试验课以老师指导,学生操作为主、辅以示教、录像片等完成验证性、综合性试验内容;学生以试验小组为单位(4-6人),老师对试验改革,提出要求、目的,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学问对试验进行设计后独立完成实践操作,保证每次试验课每人都有操作的机会,做到人人动手,老师对学生在每次试验中的表现都要记录在案,记为平常成果。每次试验都要写试验报告,对试验结果和发生的错误都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对试验方法、结果和问题要进行分析探讨,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特性化学习供应一个展示综合学习水平和创新实力的平台。 三、开展PBL教学法,启迪学生思维 在医学教学领域,目前开展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BL)得到大家认可。结合课程特点开展PBL教学,以问题和病例为中心进行探讨。结合病原微生物学特点开展以病例探讨为中心的PBL,以常见、多发的传染病病例为基础,主要对病原学诊断原则、诊断程序和试验方法等加以探讨,例如对常见的艾滋病、乙型肝炎等进行探讨,以增加学生对这些疾病的危害及诊断的相识。此教学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实力。主动地独立思索,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资料进行自学,并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找到正确答案,使问题得到解决。如由于自然抗原分子表面一般有多种抗原确定基,均可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相应抗体,强化学生理解免疫学试验中常用的“一抗”、“二抗”、“多抗”的“生涩”的基本概念;通过抗原-抗体“交叉反应”的图示讲解,诱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临床检验诊断中多运用单克隆抗体以增加诊断的敏感性。依据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基本概念,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实力和独立思索实力。 四、加强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为培育、巩固学生“三基”训练。我们开展其次课堂活动,在试验中,将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测定相结合,如“水的细菌检查”、“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别、培育”,让学生任取自然界空气、土壤、水和自己的体表及口腔中的标本进行培育来了解微生物的无所不在,加深对无菌操作重要性的相识。在抗感染的试验中,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牙垢的检查,了解口腔清洁及爱护牙齿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试验的爱好和效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并提前到临床检验科进行见习,了解试验诊断的全过程。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强调试验实力的培育,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不再感到试验的枯燥,既开阔了思路,又增加了学习爱好,并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五、改革试验考试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试验基本技能和技术考核,可调动学生上试验课的主动性,重视对操作实力的训练。每次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列为平常成果。并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增加试验内容。全部试验课结束后,用抽签的方法进行试验操作的考试,在试验考试时,打算一些试验考试项目让学生随机抽取,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做出结果,以简明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试验,当堂完成报告,老师依据学生试验每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理论成果占80%,试验考试成果占10%,平常试验课及测验成果占10%。这样,变更了过去单一理论考试成果的做法,促进了学生学习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试验课的主动性。 六、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开拓学习空间 主动采纳现代教化技术,扩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教学录像协作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实现资料丰富,交互性好的网络教学,将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在网上公开,便于学生查阅运用,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等,细心研制了“教学网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考试系统”、“习题库”和“素材库”。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构建试验教学创新模式,促进学生实践实力培育 医学领域学问更新的速度在渐渐加快,优化高校医药教化的教学内容,强化素养教化以及高校生创新实力与实践实力的培育,为新世纪高校培育医学人才的模式已燃眉之急。如何把相关的试验内容和专业学问有机地、系统地组合在一起?在充分探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我们调整试验学时,重新支配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将原有2门试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与更新,打破章节依次,体现试验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使两门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病原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增加感染免疫和流行病学的内容、细菌感染与免疫以及机会致病菌等新的内容。有效地用免疫学试验手段来帮助诊断。通过试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措施的一系列改革,促使学生从记忆型、仿照型向思索型、创新型转变。培育学生思维实力、创新意识和实力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探究新学问的实力及科研实力,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总体素养和综合实力,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学问和社会学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动手实力、试验素养、思维实力、创新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