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_社会工作本土化.docx
-
资源ID:9848348
资源大小:34.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_社会工作本土化.docx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_社会工作本土化 摘要: 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是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迫切须要。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面临着实践形式和实施路径的不同和分立、社会理解和公众认同的差异和疏离、服务理念和管理目标的碰撞与隔离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思路是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进程,主动推动由单一政府主体向多元主体过渡,由政府包办向“政府购买”机制转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体系、工作程序、服务阅历和实务方法,逐步扩大社会工作覆盖对象,实现专业理念与中国文化深度对接,切实增加社会工作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词: 社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22)04000512本土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建构社会工作制度、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必由之路,1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须要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2本土化是与专业化相对的。专业化是指中国的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实务技巧要与国际接轨,即与国际上通用的、以西方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产生的社会服务方式对接;本土化则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专业化发展必需本土化支撑。1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专业和职业,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就必需打通国际通则与中国阅历之间、西方话语与本土文化之间、现代方式与传统惯习之间的沟通屏障,在观念契合、人才整合与功能融合中实现本土化;必需将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国际通则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形成反映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实践、推动中国发展的社会工作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工作制度,形成能够融合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工作制度。1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与制度基础的差异确定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不同于西方。西方走的是一条由社会内生到政府与社会合作的“自下而上”的路径,即先“社会化”后“制度化”;中国走的是一条由政府主导到社会参加的“自上而下”的路径,即先“制度化”后“社会化”。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当前阶段集中体现为“制度化”。制度化的社会工作,是指政府和社会为舒缓和解决个体、家庭、群体、社区和组织在与环境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冲突,实现与环境之间良性互动而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制度。3因此,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的社会工作制度,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关键问题。本文探讨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社会工作制度的本土化,或者说同专业化、职业化相结合的制度化过程。一、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成效中国的社会工作,并不是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特征的简洁复制,而是一个由众多力气交互作用的社会建构过程。西方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下而上、先社会后政府的社会合作发展路径相适应,西方社会工作走的是一条“助人实践专业教化职业服务”的道路。4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外部输入的。从辛亥革命之际社会工作输入中国,至今一百零一年历程,其间虽然有过零星实践,但真正的社会工作制度建构起点是专业教化,社会工作专业教化制度超前于制度化的专业实践。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是在教化为先的专业化和实践为用的职业化基础上推动的,是党和政府站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供应人才保障的战略高度上推动的,这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实特点,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成效。(一)教化为先,以专业化引领本土化本土化社会工作教化是培育中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价值理念、提高从业人员学问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手段,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一百零一年来,在本土化社会工作教化方面,中国主要取得了三方面成就。1. 建构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科体系11017年,社会工作专业纳入国家一般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书目,并确定在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专业;同年,民政部组织召开了“社会工作教化发展论证会”,又称“马甸会议”,标记着社会工作教化的起先。20世纪90年头后,社会工作教化规模与办学层次得到同步扩张与提升。一方面,举办社会工作本科教化的院校不断增多。民政系统、共青团中心、全国妇联所属院校相继建立社会工作系,一些地区教委所属、部门所属院校也开设社会工作课程。进入21世纪后,社会工作教化得到了加速增长。至今全国已有25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60多所高校举办了大专层次的社会工作职业教化。另一方面,举办社会工作教化的层次不断提升。为适应国家急需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紧迫要求,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确定在我国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这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化在提高办学层次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有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化。一些高校在探究举办社会工作博士层次的教化。通过多年发展,在中国高校建成了一批适合多种形式、多种专业方向人才培育须要的设施设备与试验实习基地,积累了比较成熟的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工作教化的阅历做法,形成了一支能够担当社会工作专业教化责任的师资队伍,建构了一套比较健全的社会工作中、高等教化培育制度。2. 建构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2022年底以来,社会工作培训被纳入中心和各部门干部教化培训规划中,纳入了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更新学问工程范围。中组部、民政部每年以举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和利用现有社会工作院校、党校以及民政系统院校教化培训资源举办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考察沟通、派人攻读专业学位等方式,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广范围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工作学问储备,提高了党政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相识水平,推动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力,探究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社会工作培训队伍以及和教化界、实务界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机制,为本土社会工作制度化发展供应了智力支撑。3.建构了社会工作专业话语体系专业社会工作者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先行力气。高校老师与实务人员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主体。这些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参加教材编写、专著出版、论文发表、在职培训、研讨沟通、文件起草等活动,坚守社会工作专业使命,传播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培育,呼吁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制度。通过专家学者的呼吁推动和党委政府的主导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专业著作、专业期刊和专业论文大量出版;社会工作专业教化、专业探讨团体如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化协会等机构相继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沟通、专业会议频繁举办,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探讨取得了长足发展。(二)实践为用,以职业化承载本土化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但是,专业化与职业化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实践是一种困难、交叉、有时甚至是分割的关系。既有结合专业化的职业化,也有脱离专业化的职业化;既有在学科化、专业化的基础上推动的职业化,也有在非专业化实践基础上推动的职业化,还有在相当数量的非专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基础上推动的职业化。在种种困难的职业化实践基础上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又一突出特色。近年来,在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方面,中国重点推动了三方面工作。1. 建构政策框架,完善制度环境重点出台了综合性政策、专项配套政策与地方政策,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中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2022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六类人才之一,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国家人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重大事务。2022年10月中心18部委和群团组织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看法,2022年3月中心19部委和群团组织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22年),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发布实施奠定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在推动顶层制度设计、出台综合性政策的同时,2022年以来,民政部、人事部本着“评用结合、识才用才”的思路,接连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管理方法、社会工作者接着教化方法等专项政策,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职业水平评价与管理政策,提升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连接、中心政策与地方政策相配套的专业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应当说,这些政策制度,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对策措施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都打上了深重的本土烙印,在世界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独特位置和显明特色。通过教化培育和职业水平评价,至今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有20多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4 176名,含社会工作师13 421名,助理社会工作师40 755名),已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气。5二十多年来由社会力气推动而无法达成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目标,通过5年多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初步实现。近年来出台的制度,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的政策依据。2. 搭建组织网络,推动专业实践集中表现在组织网络建设、岗位开发和专业实践三个方面。近年来,中国重点搭建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以及教化科研管理组织网络,建立了从上至下、纵向连接、横向沟通的管理、服务与教化科研机构。同时,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看法和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把社会工作岗位确定为民政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将性质不同、种类繁多的民政机构统一为以供应社会工作服务为基本职能的单位;通过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等方式激励和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了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发展了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供应了重要平台。在建构组织网络、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的同时,中国政府从2022年起先,主动推动社会工作试点实践,探究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运作为主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以及以江西万载为代表的政府运作为主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在事业单位探究形成了外部购买、内部转换和复合发展三种机构社会工作实现方式。这些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实现方式的探究形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深化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供应了重要示范与参考。53.创建品牌项目,优化服务成效社会工作的价值在于助人。深化一百零一姓生活、推动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的职责使命,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动身点与落脚点。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服务领域已从贫困救助、扶老助残等传统领域延长至禁毒戒毒、社区矫治、企业与医疗等新领域,服务对象已从传统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长扩展到流淌人口、受灾群众和有特别须要的企业职工、军人与妇女等群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围绕城市融合、新农村建设、灾后复原重建、劳资关系与医患纠纷等问题,创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和推广价值的品牌项目,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专业形象与专业成效得到了初步确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优化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正逐步显现。5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