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原因浅析-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docx
-
资源ID:9883876
资源大小:32.4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生厌学原因浅析-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docx
初中生厌学原因浅析: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摘要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行为倦怠、看法消极、心情低落、动机缺失。除社会因素外,影响学生厌学的主要缘由还包括:学习过程、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关键词厌学厌学表现缘由分析初中生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1 厌学定义厌学,简洁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不情愿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详细而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爱好,产生厌倦心情,持冷漠看法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苦痛,因而常常逃学或旷课。2 厌学表现2.1 行为倦怠上课不愿动脑筋,爱说闲谈,贪吃零食;除趴台睡觉外,整节课难以坚持静下心来,有时爱玩恶作剧,欺压同桌,甚至还有意破坏公物;除常常违反课堂纪律外,作业一般不能按时完成,有时抄袭或干脆不做。上学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些学生早恋甚至还离家出走。2.2 看法消极对于自己的考试成果,很少会去主动关切;对待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对于父母与老师的训诲,常常表现出抵触与抗拒心情;谈及学习目的不免得过且过,有时也会自暴自弃。2.3 心情低落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留意力不集中,有时走神发呆;心里总是担忧也特别胆怯老师提问。每当提到上学,自己就觉得不安,甚至身体不适。2.4 动机缺失学习根本不感爱好,没有任何求知欲望,对学问完全缺乏新奇心理。学习只是迫于父母与老师的外在压力,学习方法机械、被动,学习成果较差。3 缘由分析3.1 学习过程论及学习,我们都知道其内容困难、周期较长、且效果不明显。学习本身就是一系列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须要学习者付出很大的心智与意志努力。而这种须要付出努力的事情,一般都伴随着高度的精神惊慌,久而久之必定会产生心理疲乏感。同时,学习又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即使学习者付出巨大努力,学习效果也未必立竿见影。心理学探讨表明:无论人们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假如时间长了,都会或多或少地让人产生厌倦心情,更何况低成就者。除上幼儿园几年外,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在校持续学习了将近八年时间,假如还要接着完成中学乃至高校学业,学生们还得再坚持十几年。这期间的艰辛,对成果优秀者而言可以用喜怒哀乐来形容,但对于成果差的厌学生来说,唯恐只能是长期的精神煎熬与肉体的熬煎。3.2 个人因素首先,学习目的不明,观念不正,爱好淡漠,动机缺失。不少学生并不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有些学生甚至还以为是被父母、老师所迫,觉得自己应当是为父母而读、为老师而学。这些学生往往没有长远人生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模糊。特殊是得知社会上存在一些没有读多少书而暴富的人时,他们更是仰慕与憧憬。自我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照样可以赚大钱。这种思想观点的存在必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爱好,学习价值丢失的他们又怎能产生学习动力呢?其次,贪图享乐,性情懒散,意志薄弱。现在的独生子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至少我们学校目前如此),但是大部分厌学生(非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条件其实特别优越。令人缺憾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非但没有给这些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优势,相反,却往往滋长了他们“自我中心”、“贪图享乐”、“性情懒散”、“胆怯吃苦”、“意志薄弱”等特性特征。第三,学习被动,方法呆板,成就感低落。许多厌学生之所以成果较差,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他们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学习既无安排,又特别被动,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死记硬背;遇到困难不情愿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平常做事马虎草率,学问学习常常不求甚解。学习方面的低效率以及长期缺乏成就感,这些学生特别简单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3.3 家庭因素首先,过高的育人期望往往会导致孩子的“自暴自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仍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富有的家庭并不少见,但学历较高的父母却为数不多。为了实现自己曾经未了的夙愿,许多家长都不遗余力地把它干脆转嫁于小孩,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眼看父母圈定的过高目标自己不能实现,孩子对学习能产生信念与爱好吗?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家长可谓专心良苦,在他们眼里,孩子简直就是学习机器,除了正常上学时间以外,他们还要求子女参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超时限的教化,能不让孩子感到“身心俱疲”吗?其次,不当的家庭教化方式简单导致孩子的“性格叛逆”。“考得好笑脸相迎,考得差严厉指责”,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常规做法。殊不知,失败者也须要得到家人的劝慰与激励。再说,身处八年级的青少年学生,正值人生“暴风骤雨”期。虽身心发展不平衡,但他们终归有自己的特性。假如父母管教过多、过严,且教化方式方法又欠妥当,势必造成子女简单出现“性格叛逆”、“行为越轨”等心理行为问题。第三,不融洽的亲情关系孩子导致“移情别恋”。从众多早恋孩子身上,往往可以折射出他们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不少学习成果好的学生,由于家庭关系的突然变故,他们起初是缄默,接着是早恋,最终就是厌学,甚至弃学。3.4 学校因素首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学科情感的产生,往往源自他们对学科老师的情感。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假如从人格特性到学识水平、治学看法、教化教学实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学生必定会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抱有深厚爱好。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老师没有好感,学生很简单发生情感迁移,起先由不喜爱这位老师最终发展为不喜爱这位老师任教学科。只要学生长时间不喜爱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他们不产生厌学心情。其次,课业负担对学生的影响。周一至周五近8个小时的固定在校学习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唯独难以接受的是,几乎90%的厌学生都反映:自己之所以厌烦读书学习,就是因为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数量多、任务重,每天都得花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占据了自己太多空间。另外,常见的大小型考试,对成果差生而言,简直就是一种精神熬煎。学习上屡次遭遇失败的打击,不可思议这些学生不产生厌学心情。参考文献1游夏茵.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向教化提出严峻课题J.中新社,2002.2.2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101.3杨慧.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缘由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J.西藏科技,2022.7(171).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