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分析-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doc
-
资源ID:9886276
资源大小:1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分析-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doc
2022年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分析|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于是就出现了教师为了阅读拓展而拓展,教师以课文中的内容和重难点为由头,将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为思想品德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欣赏课等等。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是教学的载体,具有延展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文本进行教学,还应该激活文本、拓展文本。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拓展呢?一、立足课堂,在文本追寻中积累拓展(一)驻足补白处,让阅读夯实学生的理解和阅历初中语文教学文本基本都是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以及阅读审美感的需要,给文章留有了很多的“言外之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和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留白”进行挖掘。驻足文本的补白处,焕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虚实结合的境界融入课堂,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和文本互通心灵,让阅读夯实学生的理解和阅历。“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升华文本主题,还可以让文本生色不少。如故乡中对闰土的语言描写,写少年闰土用了四处省略号,写中年闰土用了十处省略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省略号,用细致的描写补白丰满人物,从字里行间让学生展开想象,打开思维,理解闰土的凄苦,把握文本人物的性格,通过朗读、品味,慢慢地去琢磨,细细地去思考,深刻领会作者心灵,读懂鲁迅于“无字处的精彩”所在。这样抓住文章补白处进行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涵,形成了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更是迁移了读写能力。(二)坚守疑难处,让阅读增进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初中语文教学教材中作者为了文章节奏变化,给文章一定的矛盾冲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矛盾冲突来设置一些“不和谐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抓住争议点,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增进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如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学生对作者把自己化身为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很是不解。在学生七嘴巴舌的讨论无效后,我适时补充了“鸟”在中国诗词中的形象意义。学生在了解了“杜鹃啼血,子规哀鸣”“青鸟探看”等故事后终于明白了作者对苦难祖国的赤子之心!二、超越文本,在文外探寻中努力拓展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向注重“知人论世”,任何作品主题的理解、把握都离不开作者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及其社会背景。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笔锋犀利的风格,就有必要让学生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学这一课前,我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特别是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