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和探索.docx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深思。我在省市区观摩了多名老师展示的综合性学习课,在运用新教材的几年里也执教了几十节综合性学习课,仍感到表现不够志向。我认为当前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是自由活动还是成果展示? 案例1 背起行囊走四方 一、 口语交际,叙说家乡的美妙风景 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要求有条理、有真情。 二、 模拟旅游,领会神州的人文精华 1. 组织一次独特的模拟旅游活动,要求学生按“旅行社”的旅行路途、巡游目标,分别查阅相关资料,除领会当地的自然风光外,重点是搜集该地的人文材料,如历史沿革、文化精品、地方风情等。 2. 依据搜集到的材料写解说词,每一处景点的解说最好穿插一些历史传闻或幽默小故事。 3. 在同学之间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并两组协作,相互协作,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4. 评比出“最佳导游”或“最佳旅行社”。 三、 展示照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1. 收集过去出去旅游所摄照片。 2. 指导学生根据肯定的类别粘贴照片:如可按“尽情白山黑水、领会南国风光、感受西部荒芜、体验东部豪情、发觉中部奇崛”等类别展示照片。 3. 赏鉴评价。对各组照片编号,实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此次展览的优秀照片。 四、 摘抄吟诵,厚积“走”的文化 开展这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走四方”的途中关注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观看有关“走”的著述和影视作品,并通过沟通和写作,扩大学问面,提高语文素养。 鉴赏对联文化。 观赏“走”的文化。 1.观看电视节目。2.阅读文学作品。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具有生成性,它与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综合性学习目标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参加的主动体验、成员之间的共享与合作、学生发觉问题与解决问题实力的开掘、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显现以及语文学问的综合性运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应是详细的确定的硬性目标,但也不是没有目标的自由活动,而应是伸缩性强的、入口小但开口大的软性目标。在这个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老师围绕“背起行囊走四方”支配了四项活动,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颇具匠心,而且活动的目标明确。但“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展示照片”都侧重于对活动成果的展示,而没有将学生或小组在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进行大胆展示,成了表演秀。 是单纯的语文课还是异化的科学课? 案例2 九下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一、 生我是这片土地“图”说中国土地 从两个角度来展示图片资料,一是从“资源现状”的角度,展示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的各种相关图表;一是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展示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土地改革图片资料。此活动主要是了解中国土地现状,增加忧患意识;了解如何合理管理、利用国土资源,培育责任感。 二、 一寸河山一寸金“文”说中国土地 搜集与土地相关的神话传闻、地方民俗,相关的成语、俗语及保卫土地的故事,然后用手抄报、墙报的形式来展示,增加学问积累。 三、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音”说中国土地 搜集和土地相关的诗文及朗诵、视频资料,合理编排,举办一个小小的朗诵会,亦赏亦诵,在浓浓的文学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动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以类似科学探讨的方式去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是一种专题的研习活动,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纯粹意义的科学探讨。我们不能将综合性学习上成单纯的语文课,也不能上成异化的科学课。老师的设计试图从“图”、“文”、“音”三个角度入手,围绕“中国土地”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酷爱祖国”的情感教化。第一个板块“生我是这片土地”从资源现状和资源管理的方面来谈“中国土地”,好像成了异化的生物课。其次个板块“一寸河山一寸金”假如侧重保卫土地的历史故事,就会成为异化的历史课。只有将地理学问的讲座与语文的人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灵的震撼,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 案例3 找寻春天的踪迹 一、 看春春色怡人 1 播放一组“春”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感受大自然中的春天。 2 请绘画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 二、 读春春风拂面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查找到的吟春的语句。 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 唱春春声和悦 春天如此美妙,我忍不住想放声歌颂,让我们先来倾听音乐小组带来的“春的旋律”。 例:大家一起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春天的故事,一起放眼祖国的美妙明天! 四、 悟春春留心间 1 受了这么多美丽作品的熏陶,你是不是也想跃跃一试,呈现自我的风采呢? 例:春,你恒久那么热忱,小河的冰再凉,也会被你的笑溶化,从内心不断荡起层层涟漪。 2 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就从自然界的春天里感受到人生的哲理,感受到深刻的意蕴。请同学们自写,小组沟通,全班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悟: 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 我们要主动进取,努力学习,创建美妙生活 我们要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大的树 我们从春天动身,向着太阳,向着将来,放飞我们的志向和希望 当听完这节综合性学习的课后,起初沉醉在“听说唱”的喧闹形式中,但冷静反思,又不得不对这堂课产生质疑: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来朗读美文美句,花大力气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这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我们不能否认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的,但我们应非常醒悟地看到,综合性学习教学虽然与阅读教学有联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即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在规模小、层次少的活动中培育语文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实力和写作实力。以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提倡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实力。这些与阅读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更不能因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中有通过写作来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这一形式就将综合性学习当作写作课来教,这也是不对的。 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还是课堂作业? 案例4 马的世界 一、 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闻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这四个课题各有侧重地进行探讨或开展活动。 二、 自主活动。学生利用网络、报刊、书籍、博物馆查找资料,每人收集两篇与课题相关的文章或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做成汇报材料。 三、 合作活动。整理汇报的材料,探讨探讨成果,确定汇报形式。 四、 全班沟通。每小组以手抄报、幻灯片、绘制图画、舞蹈表演、小论文等形式做成探讨成果展示台,在全班沟通、评价。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知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学问与实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材对综合性学习这一块的编写仍旧遵循着“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原则,老师与学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不得随意打乱,必需经验打算、体验与表达沟通三个阶段,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需拟定切实可行的安排。同时要明确“综合性学习”供应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我们不能过分地依靠教材,要走出教材,引导学生从引子中找到学习的钥匙,并最终成为学习的主子。课文是例子,它是“成品”;综合性学习材料不是例子,因为它不是“成品”,仅仅是一种资源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更不是作业。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基本上是课文中的几项活动要求,没有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没有细心地拟订安排,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课的忽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对很多老师来说不再是新生事物,但让学生喜爱上综合性学习的课,在综合性学习课中提高语文素养,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综合性学习课中让学生心灵飞扬? 一、 “此行何处”“活”的目标 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应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强调素养教学因素,理应以培育学生爱好爱好、发展学生特性为目的,因此其教学目标的确定不是整齐划一的,具有多元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老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要重视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地发觉、充溢、更新目标。老师可以依据不怜悯况,划分几个目标层次,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予引导、激发、激励,使其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情感看法、价值观等。此时老师应针对不同学生不怜悯况,主动引导,促使其达成各自更高的层次的目标,使学生特性素养得到发展。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个层次的活动目标选定,都要让学生参加,使学生自己确定“此行何处”,从而真正动起来。 二、 “ 赤橙黄绿青蓝紫” “活”的形式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之所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是想找寻一种新的语文学习与教学的新路子,把我们的生活、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详细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外,还在于学习的过程、方法、手段是“活”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还要依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敏捷多样的方法,如以“解读郧阳的地名”为题绽开综合性学习,可查阅地方志,可访问有关专家、年长者,可翻阅有关古代典籍等等,其学习方式可自由选择。假如选择其他的课题的话,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进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探讨、沟通等,从而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选用不同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更广泛地进行积累,夯实基础,真正地提高学习实力。 三、 “风景这边独好”“活”的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索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亮点。肯定要采纳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成为激发全部学生参加活动的爱好和调动主动性的手段,成为学生相识自我、相识他人的过程。让综合性学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学生认为综合性学习“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书目 史绍典:沟通 沟通 对话 语文教学案例探讨 秦训刚:初中语文课标教材教学的若干观点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一中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