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药的化学有效成分谈中药的用量.docx
从中药的化学有效成分谈中药的用量 摘 要 中药化学有效成分是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是中药质量的确定因素,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质量不同,其用量有别,有效成分含量低的,用量宜重;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用量宜轻。我们在实施一系列中药质量标准化的同时,中药师应主动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让医者知其药性,品其优劣,对证选择中药的用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运用规范。 关键词 中药 用量 有效成分 临床中药学 规范 中医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特别讲究“理、法、方、药”各个环节,能否达到满足的诊疗效果,其中对中药的应用,除留意性能、配伍、禁忌外,中药的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中药用量又称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重量,即相对剂量。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平安、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须要以及病人的详细状况来确定中药的详细用量1。 1 中药的化学有效成分是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 中药之所以对疾病有防治作用,是因为它含有药理作用的化学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是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例如麻黄具有平喘止咳作用,是因其含有L-麻黄碱、伪麻黄碱等有效成分;延胡索具有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是因其含有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等有效成分;白头翁具有止痢作用,是因其含有白头翁原素、皂苷等有效成分。 2 中药的量效关系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中医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遣药组方时,对中药的用量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的,以希望用最佳用量而达到与详细病情相适应的最佳药理作用;剂量不同,疗效也就各异。通常认为中药剂量的大小对其效用具有干脆的关系,药量过小,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药量过大,非但达不到预期疗效,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但从化学有效成分的角度上分析,即使某种药物运用的是最佳用量,若质量差,有效成分含率低,也达不到预期强度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目的;若药物的有效成分含率偏高,则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作用的发挥2。 3 中药化学有效成分是中药质量的确定因素,产地、采收季节、炮制等的不同,则含量不同,质量有别,用量也应有别 一般状况下,医师在遣药组方时,总是依据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剂型和患者的病情、体质、病位、年龄、个体差异及地域不同等来确定中药的用量。有的医师则往往依据以往阅历及详细病情对某种中药的常规用量作出肯定的加减改变而确定某味中药的运用剂量。纵然医师未能将中药饮片的内在质量这一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当然,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各门学科越分越细,而导致了中医中药探讨脱节的现象,使得“医不知药,药不医用”,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中药的化学有效成分作了大量的探讨,可是由于历史的缘由,人们对中药饮片质量的衡量还停留在外观性状上,但是不同批的同种中药,由于受产地、加工、气候、采收季节、贮藏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在质量是相差很大的,有的仅凭外观性状是难以觉察和区分的,也更难作出恰当的评估2。例如: 3.1 中药产地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质量有别。如产于新疆的甘草,甘草次酸含量为7.12%,甘草甜素为11.1%;产于内蒙古的甘草,甘草次酸含量为4.2%,甘草甜素含量为5.2%3。甘肃武都当归含挥发油0.65%,云南丽江当归含挥发油0.59%,四川当归含挥发油仅0.25%4。湖北恩施厚朴其有效成分厚朴酚含量是陕西紫阳厚朴有效成分含量的4倍。青蒿的有效成分是青蒿素,而我国南北不同产地青蒿,其青蒿素的含量可相差34倍5。同一种广藿香,产于广州石牌的则气纯香,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较高;而产于海南岛的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木脂素的含量较高,而南五味子则次之。故历史上形成了“地道药材”之说,如吉林人参、河南山药、云南茯苓、宁夏枸杞等。“地道药材”大多气味深厚纯正,有效成分含量高,力大效宏,用量宜轻,反之宜重。 3.2 中药的采收季节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如草麻黄在春天生物碱含量很低,但到夏天含量突然增加,并在八月、九月达到最高点,此后生物碱含量又显著下降。番泻叶以生长90天左右的嫩叶蒽醌类有效成分渐渐下降。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以9月含量最高;益母草中益母草碱含量随开花时间而变,初期仅含微量,78月开花中期,含量为0.01%0.03%,高的可达0.04%。桑叶在霜前810月芸香苷的含量渐渐上升,经霜后含量却陡然下降3。 3.3 中药炮制品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如当归,生当归挥发油含量0.39,酒炙当归0.21,土炒当归0.06,当归炭0.066。 还有加工、贮藏等因素均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改变,含量改变,用量也应随之而变。 4 主动开展临床中药学,依据中药质量即化学有效成分含量确定中药用量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横向联系,使得药用动物植物引种引育混乱无序,药材加工及炮制方法不一,标准不严,有的药贩为牟取暴利,实行各种手段以假乱真,以劣充优,出现了中药材质量混乱的局面,令医师对用药的效果更加难以驾驭,调剂人员也是无法解决,苦于无奈,只好不管实际药材质量如何,而简洁地按处方用量配给患者,迁就敷衍,使中药用量与所希望的效果总不相吻合。故在尽快实施一系列中药质量标准化的同时,要主动开展临床中药学,使医药结合,让药亲密联系临床,让医者知其药性,品其优劣,对证选择药物的用量,使患者用相宜的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削减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的用量不仅要依据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确定中药的用量,同时也应考虑中药有效成分的含率来确定用量。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用量有别,含量低的,用量宜重,含量高的,用量宜轻。这就要求我们中药师在工作中必需熟识药政法规对中药质量的要求,参加临床用药指导,刚好向临床医师介绍中药质量状况,介绍中药新探讨、新进展、新发展,以补充临床医师药学学问的不足。 5 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运用规范 为了保证中药质量,必需对中药材的生产、经营、运用每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使临床医师在运用中药饮片时,对中药饮片质量心中有数,能从有效成分含量的角度考虑用量。 对实施GAP种植的中药材要增加含量检测项目。种植是中药材生产的第一车间,药材化学有效成分与产地、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亲密相关。增加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以从源头把好药材质量关。 中药材加工炮制要有含量测定标准。炮制方法的不同,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大。因此,中药饮片的炮制,应严格遵守炮制规范,同时也应有化学有效成分的测定标准。 中药材的运输贮存条件应符合有效成分的要求。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在生产、经营和运用单位的贮存及运输条件都应符合有效成分的贮存条件。 总之,中药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所含的化学有效成分。因此,在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和运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需围绕能否保证化学有效成分的存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给临床医师一个比较明确的中药材化学有效成分的信息,以指导临床用药,从而保证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当然,要对全部运用的中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必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定要求,须要全体同仁长期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015,23 2 宗万龙.中药质量的评估和中药剂量的校正J,国医论坛11010;5(2):33 3 李芳荣.试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J,湖南中医杂志11010;6(4):41 4 朱成兰.临证中药用量体会J,新中医,2022;37(6):87 5 原道昱,雒敏,周青.关于建立中药标克系统的设想及意义,山西中医,2001,17(3):50 6 张健.当归四种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测定J,淮海医药,2022;24(1):74 (收稿日期:2022年2月6日)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