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刘忠民,宋其龙,张文静)_流域的可持续发展.docx
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刘忠民,宋其龙,张文静)_流域的可持续发展#TRS_AUTOADD_12350210121796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50210121796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50210121796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50210121796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50210121796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摘要: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北京市延庆县白河周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和体现, 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意当前须要, 而又不减弱子孙后代满意其须要之实力的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小流域地区, 大部分由于经济欠发达, 人类活动不断增多, 土地、水资源日益稀缺, 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严峻。直到20世纪30年头才有明确的流域综合治理思想和实践行动。20世纪90年头全世界兴起的可持续发展思潮为流域综合治理供应了新的理论基础。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解决小流域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延庆县白河周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 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从而提出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的道路。 1 流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流域概况 北京市延庆县白河周边的小流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小流域位于延庆县东北部,总面积36.68km2, 水土流失面积21.4km2, 治理任务为1.5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小流域所在地区, 地势西高东低, 南北中学间低, 山坡坡度较陡, 大于35°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3%。沟壑密度1.56km/km2, 山势陡峭参差, 林草分布不一, 为山洪和泥石流的易发地区。 小流域地区为大陆季风性半干旱气候, 年均降水量为490mm。植被种类繁多, 800m以上的阳坡, 分布着成片的自然次生林, 覆盖度一般约40%, 800m以下的阳坡半阳坡, 覆盖度在50%左右。 1.2 存在的问题 (1)植被稀有、水土流失严峻。由于历史缘由, 加上连续多年的干旱少雨, 使原本就稀有的植被急剧削减。近些年, 随着人类活动增加, 袒露荒地面积呈增长趋势, 使小流域内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86%, 侵蚀模数达到1090t/(km2·a) , 有机质削减, 土壤肥力急剧减退。 (2)土地利用不合理。流域内耕地较少, 林草地稀有,光能利用率差, 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地生产力极低, 流域内农林经济结构畸形, 难以形成区内林、草、肥的合理动态平衡, 小流域发展缺乏后劲。 2 流域综合治理 2.1 治理原则 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结合当地小流域的特点, 确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多层次优化利用资源, 综合规划, 统一治理,优化配置, 全面发展。在流域治理过程中注意将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口物质投人和技术投入相结合, 以治水改土, 绿化荒山, 限制水土流失为重点, 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中心, 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 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2 治理措施 依据小流域山区海拔高度的不同, 对小流域分层带进行治理。应用生物学、林学、农学和水利学方法, 构建多种形式和结构的综合防治体系。 (1)小流域山区上部植被稀有, 土壤膺薄, 岩石袒露,这一层带以种植水保林, 造林种草为主, 进行封禁管育。主要种植树种有侧柏、刺槐、黄护、火炬等。栽植方式以混交为主, 片林为辅, 构成防治体系的第一道防线。 (2)小流域山区中下部地带土层较薄, 过去常见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峻, 局部倒塌, 剥蚀剧烈。对这一层带实行修建水平条、挖鱼鳞坑、垒树盘等措施进行蓄水保墒, 在面积较集中地区实行坡改梯, 配置道路、排沟。在背风阳坡或半阳坡发展集中成片果园, 种植经济作物, 发展生态农业, 提高水土资源时空利用率。对于坡度大于25°的荒坡, 实行荒坡造林, 尽量就地拦蓄降水, 大力发展山区五小集雨工程, 形成其次道防线。 (3)小流域山区下部局部平坦地区, 土壤较厚, 利用深厚土层保墒抗旱, 修建拦水埂保水保土保肥。流域水土流失的沟谷坝地, 实行自上而下修建谷坊、拦沙坝、截水沟等缓水拦沙、留淤、蓄水工程措施, 限制沟道下切, 拦蓄径流泥沙, 削减水土流失现象发生。通过层层限制、节节拦蓄, 组成串珠式条带状防治体系。在保水、保土、保肥的工程措施旁边, 因地制宜地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物如:李子、桃等。在村庄、房屋、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激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构成防治体系最终一道防线。 通过上述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 整个流域形成了多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 各种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进行配套, 为小流域立体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林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使流域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138元增加20%30%, 农作物产量提高20%40%, 经济作物产量提高30%50%, 果品产量提高30%60%, 流域综合保水实力将增加25.5万m3, 保土实力增加1.2万m3。由于当地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有国家级地质公园硅化木公园、滴水湖、鸟龙峡谷。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 必将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生态效益。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 当地森林覆盖率上升, 植物的生产实力明显提高, 对净化空气、调整局部小气候有良好影响;地表蓄水实力增加, 土壤侵蚀明显减小,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商品率提高, 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大大增加, 生态系统将形成良性循环。退耕还林后, 削减化肥的施用量1.5t/(a·hm2);同时, 当地的洪峰可以削减70%以上, 土壤侵蚀模数将大幅度降低, 大大降低流入密云水库的泥沙量, 对改善、净化密云水库的水质起主动的作用, 工程还可抵挡1050a一遇的洪灾。 (3)社会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当地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作贡献, 使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 经济收入增加, 市场观念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投入和培训工作的开展, 使农夫科技文化素养提高, 生态意识初步树立, 山区植被得到爱护, 农业生态环境有较大改观,并将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有了保障和支撑。同时, 随着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 流域的保水保土实力将逐年提高, 必将减轻下游河道的行洪压力。 4 需留意问题 (1)要处理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关系。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需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 小流域综合治理也必需以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这样才能做到既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又充分合理地利用小流域的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 使小流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环境。 (2)要处理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推动水土保持产业化进程的关系。水土保持产业化是在综合治理和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集治理与开发、生产与加工、流通与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型产业化。这就要求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作物, 进行规模治理, 建立有肯定规模效益的生产基地, 形成以基地联结农户和市场为基本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小流域综合治理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才能促进治理区资源、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有利于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 增加自我积累、自我爱护、自我发展的实力, 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和协调了地区产业发展中的不平衡关系。通过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 基本上解决了当地小流域的水土问题, 充溢丰富了生态位,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增加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发展实力。科技投人的加强和能量物质的合理安排, 有效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对生产发展的限制, 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达到动态平衡。小流域综合治理在肯定意义上是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功能, 生态承载力大大提高, 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易, 唐孝炎.环境爱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2000. 2 孙立达, 孙保平.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1012. 作者简介:刘忠民(11018-), 男, 助理工程师。 来源:北京水利2022.1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