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应用策略_区域性销售策略.docx
-
资源ID:9978059
资源大小:32.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手机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应用策略_区域性销售策略.docx
手机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应用策略_区域性销售策略 从问世之初仅作为人类传递语音信息的通讯工具,到今日融合了采集和传播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综合信息的多重功能,从“一对一”的语言沟通到“一对多”的信息发布,手机因媒体特征日趋显现,被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它是以互联网为枢纽,以手机为新闻信息采集媒介和接收终端的一种新兴媒体。手机媒体既有采集功能又有接收功能,既有人际传播特征又有大众传媒特征,传播范围可大可小、可放可收,开放性、敏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定向性等特征是其他媒体不行比拟的。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新闻机构还没有相识到手机媒体的功能、作用和影响力。本文旨在介绍手机媒体的种类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政府和地方新闻机构对手机媒体开发和应用的策略。手机媒体的种类手机报。2000年5月,中国移动公司开通手机短信(SMS)业务,此后又推出彩信(MMS)业务,这都从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报业向手机终端的发展。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之后,各大中心和地方媒体接连推出手机报。手机广播。报纸与手机融合之后,广播也起先向手机靠拢。2022年7月,上海文广集团开通了以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方式的手机广播,手机用户可以实时收听或点播收听。同年9月,中心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联通、闪易合作开通手机广播。如今,全国省市级广播电台的节目基本上都已实现网络播出,用手机上网即可收听广播节目。手机电视。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起先试验手机电视业务。2022年,中国移动和中广移动广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手机电视CMMB将北京奥运会与电视、网络同步直播。现在,中国联通也开发出WCDMA手机电视。2022年12月,中心电视台和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中国手机电视台”上线,标记着国家手机电视台的诞生。手机微博。当前,网络与手机联姻孕育出的手机微博最受人们宠爱。2022年6月,新浪网推出的微博以其开放性、时效性、便利性和交互性快速走红,微博用户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微博受到企业、媒体单位、新闻从业者及广阔网民的追捧,同时政府也起先关注和利用微博,许多政府机构或部门纷纷推出政务微博。手机媒体的优势国家统计局2022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35亿户,年末达到9.8625亿户(同期总人口13.4735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户,同比增长17.5%,占手机用户总数的36%左右。手机媒体渐渐成为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广阔受众青睐手机媒体,传统媒体也在主动谋求在手机媒体领域的布局与发展。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有以下六大优势凸显。集结性。网络技术推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延长,无线通信技术又推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向手机延长。手机媒体集前四类媒体之大成,集中了这四类媒体的相对优势,在功能的多样性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收张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受众面较为广泛,与可以实现内容定制的手机媒体相比,内容针对性和传播精准度当然不及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收张性比较强,可以自行确定终端受众,就像传阅文件一样,发给谁,谁就可以看到;手机用户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内容,回避不关注的信息。主体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与受众之间存在的时空距离难以填补,人们要想获得信息必需得接触媒体。而手机如今已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带着手机既可以接收信息又可以发布信息,实现媒体“围着受众转”,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即时性。传统媒体强调“刚好性”,手机媒体能够实现“即时性”。电视对直播的技术要求较高,常用的只是直播体育赛事、晚会等,即时性受限。而手机小巧便携,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即时直播的新闻事务更多更广,可以真正实现“即时性”。敏捷性。一是方式敏捷,不需买报订刊或是坐在电视机、电脑前,就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时间敏捷,有空闲看直播,没空闲看点播,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不受时间限制;三是空间敏捷,室内室外、车上车下、城里城外随处可以查阅新闻信息。互动性。虽然其他类型的媒体也能互动,但因受到时间、空间和技术的制约,参加互动的受众比例远不及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开放、便捷、即时、敏捷,只有手机媒体带来的互动,才是各媒体中最有广泛性和最具代表性的互动。正因为有着诸多优势,手机媒体才成为业界新宠。2022年3月9日发布的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称,手机短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正在成为社会大众获得信息、沟通沟通和消遣消遣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红晓认为,“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媒体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对手机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开发和应用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舆论阵地建设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受众青睐哪种媒体,政府和新闻机构就应当开发利用哪种媒体,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舆论、满意受众需求。手机媒体技术市场已经日益成熟,对地方政府和新闻机构来说已完全具备可操作性。搭建平台。当前,大多数手机媒体业务都是由新闻机构与通信公司合作开发的。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许多区域性媒体由于各种因素,实力并不是很强,在资金、技术或人才方面介入手机媒体业务仍有肯定困难;同时因为媒体业务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所以建议地方政府支持其开发和应用。建立机制。统筹规划手机媒体业务的机制和流程。明确手机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可考虑由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主办,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信息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新闻传播的全媒体覆盖。注意实效。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手机不仅是新闻发布的平台,同时又是可以收集社情民意的平台,可以反映受众的声音,设置受众关注的话题,真正实现媒体“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功能,从而发挥手机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建立受众分类数据库,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内容定制、定向发布”功能,增加分众传播的贴近性和好用性。在交通拥堵、雨雪天气、自然灾难等突发事务中,可以发挥手机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应急指挥功能,提示民众及早实行应对措施,将损失减到最低。应避开与其他介质媒体的同质化传播,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体现手机的特点和优势,满意受众对“碎片化”信息、即时信息和定制信息等的需求。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