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智慧灵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1项发明发现(十).docx

    • 资源ID:9979321       资源大小:29.7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慧灵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1项发明发现(十).docx

    智慧灵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1项发明发现(十) 编者按: 创建独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改良革新的路有千万里。 尽管限于篇幅,我们短暂无法接着奉献更多前人才智之光的真实缩影,但连续十期的这101项独创发觉信任已经足够有心人保藏,品鉴。它们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创建性珍宝,曾经并且照旧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了解并探讨它们,驾驭并升华它们,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 第91项摄影术 摄影,俗称照相。这个把瞬间变成永恒的照相术,原委独创于何时呢? 人们很早就知道如何产生物体的影像。据说,古希腊人曾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把物体的影像投射到暗箱的壁上。这种小孔成像的原理,在中国的古书里也有记载。不过,在那时,怎样许久保存产生的影像,还是一件很不简单做到的事。 直到19世纪初,人们这才实现了保存影像的愿望。 一个叫尼普斯的法国陆军军官,花了10年时间探讨保存影像的方法,最终在1826年胜利地将他家窗外的景象拍摄在了白锡板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它的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 其次年,他又和达盖尔探讨照相术,试图把影像拍摄在玻璃板上。不幸的是,尼普斯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就去世了。1833年,达盖尔把玻璃板底片的灵敏度,提高到足以拍摄人像。后来,他又独创了银版照相法“达盖尔照相术”。 1839年,一个叫泰伯特的人,独创了用负片照相,影像可以多次冲洗成照片。1840年,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照相馆,在英国伦敦开业了。可当时要拍一张照片,真是太麻烦了!先得用一块大镜子,把阳光反射到要拍照人的人身上,再曝光14分钟。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避开拍照人身体晃动,还要把头部和身体用支架固定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一个想拍照的人,要在大太阳下纹丝不动地站那么久! 早期的摄影是黑白摄影,无法再现出自然界漂亮的色调。1891年,利普曼拍了第一张彩色照片,从今起先了彩色摄影的历程。 平常,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真实物体是立体的。可是,一般照相记录的是物体表面放射的光,这只是光所携带的信息的一部分。所以,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物体,它的影像看上去缺乏立体感。1950年,一个叫伽柏的人,独创了全息照相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969年后,有人又独创了彩色全息照相。如今,在书籍、商品的包装上,人们所熟识的激光防伪标记,就是采纳彩色全息照相方法制作的。 20世纪末,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种新型的照相机数码照相机问世了。它不再运用照相胶卷,而是利用电子器件记录物体的影像,再用计算机处理后成像,于是省去了冲洗底片的麻烦。要是觉得照片不满足,还可以做一些适当处理,以达到志向效果。 第92项照相机 照相机的独创,是人类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它使长时间保存物体的影像成为可能,从而让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务得以形象再现。 人们早就有一个幻想,希望把有形的东西照原样不变地记录下来。而在古代,只有实行绘画的方法。不过,无论多么高超的画师,也难以把物体的原形毫不走样地记录下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独创了利用光学原理的照相。 最原始的照相机,是通过针孔使物体的影像映照在墙壁上。16世纪的大画家达·芬奇,就用过这种方法把风景正确地映照在墙上。但这种方法本身并不能记录,只不过是投影而已。 1802年,英国人维丘德首先利用硝酸银的感光作用,把硝酸银涂在纸片上,制成了印像片。1827年,法国人尼布斯在玻璃板上撒上沥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层蜡,使它成为半透亮体。在阳光下,经过长时间照耀,就留下了实物的白色影子,制成了不会消逝的照片。 1839年,法国学者达盖尔发觉了一种新的感光材料。一次,他无意中把一把银匙放在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过了一会儿,他发觉这把银匙的影子尽然印到了金属板上。这一现象使他大为惊讶。于是,他特地磨制金属板,又在上面涂了碘,用镜头进行拍摄,果真拍下了薄薄的影子。 又有一天,他到药品箱中找药品,突然看到过去曝过光的底片上,影像变得非常清楚。这是什么缘由呢?他想,很可能是药箱里的某种药品在发生作用。为了找到答案,他每天晚上把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进药箱。次日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时,取出一瓶药。他想:假如取出了那种起作用的药品,再放进去的底片,影像就不行能显现清楚了。 使达盖尔意外的是,当箱子里的药品全部取完后,而底片仍旧显像清楚。这使他大为惊异。为了彻底查清缘由,他把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最终发觉了箱子里有一些小水银珠。他立刻意识到:奇迹肯定是这些小水银珠造成的。因为箱子里温度较高,水银蒸发影响了底片,使显像更加良好。 为了证明这一推断,达盖尔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银蒸气做试验,果真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样,他就解决了照相的关键技术显影问题。接下来,他又解决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所以,照相技术的独创自然也应归功于他。 后来,照相术不断发展,成像质量和感光速度大大提高。1888年,美国人伊斯特曼独创了柯达照相机。它小巧玲珑,可以提在手上运用,深受人们的宠爱。用它拍照只需三个简洁动作:卷胶片、调快门和按快门。至今,这家公司还有一条风趣的广告用语:“您按快门,其余的事我们做”。 20世纪以来,照相机五花八门。特殊是数码相机的问世,变更了人们传统的摄影观念。 第93项电灯 在全部的家用电器中,电灯最简洁,最常用,也最重要。一个家庭可以没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之类,但假如没有照明的电灯简直就无法想象。 在电灯独创之前,人类的照明,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火光和月光。 电灯是电光源的俗称。至今仍广泛运用的“白炽灯”,即一种利用电来加热灯丝使之发光的灯,它长期在照明领域里一统天下。所以,把它作为电灯的代名词,遂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1809年,一个叫戴维的英国人,利用碳棒之间的电弧光,独创了照明的电弧灯。它是两根和电极相连的碳棒,通电后两根碳棒之间有很大的电阻,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发出刺眼的电弧。它的光线很强,发光效率很高,很快取代了煤气灯,成为城市路灯的光源。但它释放大量紫外线,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且耗电多,不稳定、寿命短、维护麻烦,在先进的白炽灯出现后,它很快就在照明领域里被淘汰了。 到1878年,在研制电灯方面,已有不少人做了大量工作,灯泡抽成真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一天,爱迪生从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有关英国人斯旺用碳丝做灯丝的报道,这使他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经验了多次试验后,他最终制成了一根碳丝。他把这根碳丝装入灯 泡后,又将灯泡抽成真空。当接上电流时,奇迹出现了,灯丝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这只灯泡的寿命尽然长达45个小时。当天是1879年10月21日,是一个平凡而宏大的日子。 按理说,在电灯的独创上,斯旺自然功不行没。可独创电灯的桂冠,却戴在了爱迪生头上。事实上,从两人的技术探讨特点来说,这并不值得惊奇。斯旺在研制电灯的过程中,常常只有一个助手,而爱迪生却有一个探讨所做后盾。爱迪生为研制电灯花费了4万美元,大批购买各种试验材料,这是斯旺所望尘莫及的。因而,爱迪生青出于蓝,很快就超过了斯旺。 在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方面,爱迪生也作出了贡献。为了电灯能够好用,灯泡在电路上要并联而不能串联。这样,当一个灯泡被关闭或损坏时,就不至于影响整个线路。并联要求灯泡有高电阻,爱迪生研制了灯丝极细的灯泡,顺当解决了这个问题。 近代技术独创的成果,一般以是否获得专利权为准。爱迪生对电灯的每一项改进都申请了专利,因此到1883年时已获得有关专利147项。可斯旺在制成第一个碳丝灯泡的32年之后,即1880年才第一次申请灯泡专利。可见,把电灯的独创归功于爱迪生,既客观又公正。 11019年,美国实行了一个长达一年、耗资几一百零一万美元的纪念活动,以此纪念爱迪生独创电灯101周年,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爱迪生所做贡献的仰慕。 第94项硅片 今日,硅这个沙漠中的精灵,已昂首步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硅材料主要应用于制造二极管,三极管、硅整流器、可控硅整流器、高能离子探测器、光探测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外延片衬底材料。这些元件是制造芯片的元素,再把各种芯片作为中心空间和别的设备连接起来,便制造出了电视、音响,电脑、电话之类的设备,从而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军事机械、通讯、家用电器领域。 美国“斯坦福科研工业区”(美国电子和计算机工业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这呈集中了全美国96的半导体公司,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就是硅片,所以该地遂有“硅谷”之名。而今,世界上仿照这一做法的越来越多,诸如德国“硅谷”德雷斯顿、中国“硅谷”中关村 硅,元素符号Si,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4号元素。之所以成为高新科技的“顶梁柱”,是它有别的材料不行比拟的性质。这就是它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具有很高的热电势、整流效应;又对光具有敏感性,能产生光电导效应,还有良好的热导率、高温力学性能。 早在1833年,法拉第发觉硫化银(Ag2S)电阻率的温度系数为负值,从而起先了对半导体材料的相识。在半导体发展的历史上,1947年12月,在美国的贝尔试验室,肖克莱,布拉顿和巴丁三位科学家,试制胜利了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它的诞生引起了电子工业革命,从而打破了电子管一统天下的局面,标记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纳8英寸(200毫米)硅晶片生产计算机芯片。19101年1月,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确定建立世界上第一条12英寸(300毫米)技术研制生产线,合作开发一种芯片生产新技术。随后,包括Intel、东芝、三星在内的大公司也都加入到生产12英寸硅片的行列。 第95电子管 当马可尼实现无线电通讯后,检波问题始终令电报专家头疼。这一世界性难题,最终是英国的弗莱明在独创家爱迪生的启发下解决的。 1882年,弗莱明进入伦敦的爱迪生光电公司工作,担当了“电工技师”。两年后,他出差去了美国,探望了他的老板爱迪生,并和他探讨了电灯照明的问题。老板还向他演示了一年前的一项重要发觉爱迪生效应。 原来,为了解决白炽灯内灯丝寿命短的问题,爱迪生在灯丝旁边加了一个金属板,可是加上电压后,发觉这对灯丝的寿命并无多大影响。但他发觉,当金属板经过一个电流计,与灯丝的正极相连时,有电流流过,而与灯丝负极相连时,则没有电流。 心细的弗莱明对这一效应非常感爱好,一回到英国就全身心投入了探讨。他明确指出:“在灯丝和板极之间的空间是电的单行路”。 12年后的1904年,弗莱明在英国申请了关于“一种高频交变电流整流用的二极管”的专利,号码为24850。 几乎同时,美国人德·福雷斯特的类似探讨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试图运用一个加有铂板极的白炽灯泡。他还加了第三电极,试验了它的不同位置:在玻璃管外面加一片箔,在管子里面第一板极的对面加其次板极,在灯丝这一极与原来的板极之间,加一个金属丝的栅极。这样,一只三极管就诞生了!这就是人们熟识的电子管。 1906年,德·福雷斯特为这项放大振荡信号用的器件申请了专利。它可以把微弱的信号变为强信号,不仅大大扩展了信号传输的距离,还大大缩小了放射装置的尺寸。几个月后,他又把这项专利扩展到检波领域。 弗莱明坚持认为,德·福雷斯特的独创依靠于他的二极管。而德·福雷斯特呢,始终表示他并不知道弗莱明的专利。起初,法庭的判决对弗莱明有利。但到了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德·福雷斯特的判决。 第96项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人们习惯叫它“微机”,“电脑”。 近代,最早对计算机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34年,他提出用穿孔卡片携带计算指令限制计算过程,设计了包括限制部分、运算部分和存贮部分的机械式计算机。但因缺少必要的技术条件,最终并未如期问世。 一晃一个世纪过去了!1937年,还在哈佛高校物理系攻读探讨生的艾肯,设计了与巴贝奇方案类似的计算机。两年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派了4个有阅历的工程师,与年轻的艾肯合作攻关。1944年,一台机电式计算机问世了,它每秒运算3次。在今日看来,这个运算速度太慢了,但却是计算机应用迈出的第一步,意义非同小可! 艾肯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之所以慢,是因继电器的开关速度仅为1/101秒,这大大限制了运算速度,注定了机电式计算机必定是短命的。 后来,宾夕法尼亚高校的莫尔电工学院,还有阿伯丁弹道探讨试验室,接受了美国军方的一项任务:为陆军供应弹道表。每一张表要计算几一百零一条弹道。一个娴熟的计算员,计算一条飞行60秒的弹道,用旧式计算机要花20个小时。明显,这很难保证斗争须要。 1942年8月,莫尔电工学院的莫希莱,在一份高速电子管计算机装置运用的备忘录中,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初步方案,得到了军方代表格尔斯坦中尉的支持,还引起了探讨生埃克特的爱好。他们向军方申请来了15万美元的研制经费,三人成了研制小组的核心:莫希莱供应计算机的总体设想,埃克特担当总工程师,格尔斯坦则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组织者。 1945年底,名为“艾尼阿克”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它由限制、运算、存贮、输入、输出5部分组成,每秒钟运算5000次。它是个硕大无朋,一共用了18000个电子管,73000只电阻,101000只电容,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占地173平米,差不多有10问房子大小,实际造价高达48万美元。 20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1945年,电子管取代继电器,造就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6年,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造就了其次代电子计算机:60年头,集成电路取代晶体管,造就了第三代计算机;73年头,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集成电路,造就了第四代电子计算机。80年头以来,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同时又在静静变更着人们的时空观念。 第101项因特网 “网络通讯”是20世纪通讯领域中的重大独创,它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话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快捷、平安的通讯网络。而“因特网”则是当今“网络通讯”的杰出代表。 “因特网”的中文意思为“互联网”,“互联网络”。简洁说来,它是由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很多小网络系统所组成的一个全球网络系统,所以又叫“国际互联网”。 因特网上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可说是无奇不有,是电脑网络中的“世界之最”。它能给我们什么便利呢?人们所熟识的是“电子函件”、“远程登录”、“信息查询”、“文件传输” 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创办的“阿帕网”。“阿帕”是英文“高级探讨项目组织”的缩写。1969年,美国军方组织一些科学家,探讨战时电脑联网通信的问题。随后,由国防部出资、阿帕公司承建,把军方用于军事和探讨的4台电脑主机联结了起来,建成了一个军事电脑网络。它不设中心限制室,即使任何一台电脑坏了,别的电脑还可以分担它的工作,这便是因特网的前身。 80年头后,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出资,组建了一个联接各高校、探讨机构的网络,从而扩充了阿帕网的作用,成了今日因特网的骨干网络。入网的用户除了共享网络中所供应的信息外,还起先了相互间的通信联系,这更引起了人们入网的热忱和爱好。11019年,“因特网”正式命名了。 到了90年头,由于商业性机构的进入,入网的用户数剧增,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特网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脑网络。 第101项机器人 机器人是20世纪科技发展的结晶。 首先运用“机器人”一词的,是捷克剧作家卡伯。1923年,他在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所说的“机器人”是一台自动操作的机器。 历史上,人们制造过很多机器人玩具。它们启发了现代的科学家,试图设计能从事劳动的机器人,以代替工人做沉闷重复的工作。 20世纪40年头,在原子能工业领域首先运用了一种自动操作机器来处理放射性物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1962年,美国一家公司售出第一批原始的工业用机器人,它们属于捡拾安放型,能把物件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但活动范围很小。 从本质上说,机器人是模拟人的四肢动作,部分感觉,还有思维实力的机械装置,它是用电器元件、电子仪器限制,通过液压传动元件操纵杠杆机构,来实现预期目的的。从应用机器人问世以来,至今已经验了三代。 第一代机器人,是一种只能进行固定和变换工作程序的简洁机械动作的装置。1966年,一架美国飞机失事,一颗氢弹落入地中海。为防止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就用一台有电视眼和机械手的简洁机械人,把氢弹打捞了上来。同年,美国一家医院安装放射线源时,有半支香烟头大小的放射性钴Co60掉了出来,于是又用这种简洁的机械人捡起来放入了铅盒内。1967年,前苏联放射月球卫星,又运用机器人挖取月岩和土壤试样。 其次代机器人,具有触觉和视觉功能,能在“理解”四周环境的状况下工作。由电子计算机限制、存贮和处理四周环境反馈的信息,然后按既定的要求操作。这种设想早在1958年就在美国提出了,并于1961年研制出了电子数字计算机限制的机械手模型。11010年,丹麦人索伦森制成一个操纵挖掘机用的电子液压限制的机器人。美国则研制出仿照人的肩、肘、腕和手指动作的机器人,可以用几种速度连续行走。 第三代机器人,是具有人的简洁智力和学习功能的机器人。它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敏捷性,在困难条件下能完成处理物品的形态和相对位置的任务,还具有识别环境及其改变,并做出正确推断和进行工作的实力,以及联系“思索”和学习的智能。早在73年头初,日本就制成了可看清图纸,可在传送带上进行装配的机器人。随后,又制成装有电脑,具有视力的电视摄像机、有触觉的传感器和相当于手腕的机械手的“智能机器人”。 11013年7月,日本早稻田高校一探讨组制成有腿的机器人,它有人造耳,可依据人的口头指令做出反应,有识别物品的人造眼和有触觉的手,以及可作出答复的人造口。1101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和麻省理工学院又制成了具有电视摄像机和激光器的人造眼和编入几千个指令的电脑,以用于对月球表面进行科学考察。80年头以后,“智能机器人”已具有部分视觉、触觉、温度感觉功能,能讲简洁的语言和识别图纸和图像,并做出反应和相应操作。 目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已大量应用于生产线上,在陆上、水下和月球上面那些人们难以工作的地方,机器人可以派上大的用场。 第101项电影 现代电影无疑是舶来品,但说到它的起源,又很简单让人联想到中国古老的皮影。 皮影戏,简称“影戏”,是电影的“老祖宗”。皮影戏的“皮”,是一种羊皮纸。人们用羊皮纸镂刻成人物,纸人用线牵着,关节是可以活动的。皮影戏的“影”,就是把纸人贴近白布,用灯光照耀,使纸人的影子落在白布上,人们就在白布的另一面观看节目。 幻灯与电影的关系更为亲密。人们用电石灯作光源,在反光镜、聚光透镜、凸透镜的作用下,把放大了的图像映照在白色的银幕上。人们对幻灯既很新颖,又不满意幻灯片上的图画是靠人工画的,放映出来的影像是不会动的。 怎样才能使图画动起来呢? 人们利用“视觉暂留”,做成了使图画活动起来的玩具惊盘。后来,有人在幻灯机上安装了惊盘。当用手摇动惊盘时,银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影像。这就是“活动幻灯”。 19世纪初,摄影术独创后,人们用拍照代替画画,用照片代替图画,又快又逼真。但起初很难拍摄连续的动作。有人想出了这么一个奇妙的方法:在一条跑道旁边,等距离放上40 架照相机,每一架照相机的快门上拴一根细绳。这40根细绳横跨在跑道上,然后骑马从跑道上跑过。马蹄绊动一根根细绳,带动一架架相机的快门,拍下了一张张不同姿态的底片。把这些底片冲洗出来后,再按依次装在活动幻灯机的惊盘上。于是,在银幕上就看到了马奔跑姿态的镜头,它比用人工的描绘要真实、生动得多了。 不过,这样拍摄实在太麻烦了。能不能化多为少,用一架摄影机连续拍摄呢?1888年,电影摄影机问世了,实现了人们的这个愿望。它看上去像只长方形的箱子,里面装有两个圆盘。当用手摇动摇柄时,电影胶片就从一个圆盘转到另一个圆盘。两个圆盘之间是片门,胶片经过它时就会曝光。这样,拍摄时摇动手柄,每秒钟就连续拍下4060张照片。 1895年,法国的刘米叶兄弟,仿照电影摄影机的方法做了两个圆形的片盘。放映时,让电影胶片从一个片盘转到另一个片盘上去,中间经过片门。另外,还在片门前装了一套遮片装置。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放映机。 当年3月22日,电影最终诞生了。在法国巴黎科技代表大会上,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人放工回去。年底,巴黎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院。 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的,被人们称为“宏大的哑巴”。后来,录音技术的进步,使电影变无声为有声,不仅精确地配上了对白声,还配上了音乐以及炮声、枪声,掌声,笑声之类的效果声,这才真正成为有声电影。 早期的电影又是黑白的,被人们称为“盲色世界”。后来,人们独创了彩色胶片,变黑白电影为彩色电影。这样,出现在银幕上的自然界,复原了它原来的奇丽多彩的面貌,使电影更具有美感和真实感。 第101项电视机 电视是一种传播图像的电子技术。从它的发展历史看,第一台好用黑白电视机问世于20世纪20年头。1935年第一家电视台始建于德国柏林,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于1945年在美国问世电视虽比电影出现得晚,但普及的速度和广度却是电影无法相比的。 早在1850年,英国的巴克韦尔,建立了一个传输手迹和线条图的电传系统。他用不导电墨水在金属板上书写,然后用几组金属针扫描,每根针与一条电路相连,在接收端,每一个金属针线路的电流,在一个旋转的鼓上留下一个印记,原来的手迹、图表就会在接收端再现出来。 1884年,德国独创家尼普科独创了扫描图盘,第一次提出以足够快的速度传输图像的实际方法。1906年,迪克曼、格拉吉利用布劳恩独创的阴极射线管,胜利实现了图像重现。不过,它属于传真系统,还不是电视系统。 1908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尔-斯温顿提出了一种设计,把阴极射线管用于接收和放射。后来,他又对放射器应用特别的阴极射线管,它的屏由相互绝缘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须要传输的图像投影到这个屏上,用阴极射线束对存贮在这个元件上的电荷进行扫描放电。这实际就是现在所谓的“摄像管”。这一设计思想,正是现代电视的基本原理。 1925年,英国独创家贝尔德完成了一种电视系统。他运用一个孔径上带有透镜的尼普科盘来扫描景象,每秒5幅图像,各个图像80条扫描线。在这个装置中,他尽量应用电子管放大器,尽管图像很小,暗淡而且摇摆不定,但的确能看出人的面貌。 1929年,英国的贝尔德公司起先公共电视广播,每秒12.5帧图像,每帧30行。几乎同时,美国贝尔试验室的艾夫斯也研制出在扩展电话通信中运用的电视设备,在华盛顿与纽约之间,播送了每秒17.5帧。每帧50行的图像。到193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放射的图像达每秒24帧,每帧120行。 1933年,兹沃里独创了电子摄像装置,在电视的发展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后来他又胜利研制出更加灵敏的正析摄像管。几年后,英国的麦格里又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摄像管,从而为提高电视图像辨别率创建了条件。 到了50年头,在“二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电子工业,大规模转向生产民用产品,有力促进了电视工业的发展,欧美出现了电视“爆炸”性增长,从而使电视快速走入千家万户。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智慧灵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1项发明发现(十).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