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视角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docx
-
资源ID:9996821
资源大小:21.7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视角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docx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视角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存在自然的契合点。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因此,文章探讨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分析、课程课时量与先修课程分析、项目的选择与凝练、教学情境设计及项目成果实现五个方面。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温桃,东华理工高校长江学院讲师,探讨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教学法;袁志华,东华理工高校工程师,探讨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教学法;王振华,东华理工高校讲师,探讨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胡鹏,东华理工高校副教授,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探讨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6803-0006-03 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早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意大利罗马建筑师学院的建筑设计竞赛,18世纪末欧美国家纷纷起先设立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项目方法”也从欧洲传到了美国,从建筑业衍用到工业,从今奠定了“项目方法”的发展基础。在我国,为了推动课程项目化的实施,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呈现代职业教化的确定中关于推动人才培育模式创新部分提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化教学活动,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2022年教化部等关于引导部分地方一般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看法中,将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学术界也接连开展了对课程项目化的探讨,典型的探讨成果如陈宇鹏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汽车电路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王海波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邱德雄等提出相对于传统课程实践,项目化课程实践形式实现了多方面的转变和创新:以学问向度向以实力向度为主的转变,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材学问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转变。赵鲁涛等提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于瑞强以项目化、 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任务分解,将室内设计项目教学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综上所述,学术界目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某门课程实施的课程项目化或者只是提出了课程项目化的构想,而在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技术路途方面的探讨较少。在实践方面,国内部分应用型高校也在思索如何进行课程项目化,但都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化,大部分是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由老师依据课程各章的内容构思对应的项目,而且项目案例缺乏真实性,更难以体现应用性。即使每个章节的项目案例是真实的,但各个项目案例缺乏连贯性、整体性,学生难以系统地驾驭。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质是项目上课堂,依据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以实现任务为中心,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特定的项目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了解实践中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分析、推断与解决问题的实力。因此,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存在自然的契合点。 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中期以来,建构主义成为风靡全球的理论派别。建构主义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30年由意大利思想家巴·维科提出的观点,然后经过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及维果斯基等学者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識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学问阅历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经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建构主义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学问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主体依据已有的阅历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身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主要体现在以实践问题为教学载体,实现学习者的学问获得与智力发展相统一,使其能够综合地应用学问、发觉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采纳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而非“个体户”式的学习。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存在以下契合点: 1. 从两者的本质上看,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的教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的落脚点。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学到理论学问,还能处理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断与解决问题的实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实现学问获得与智力发展相统一,使其能够综合地应用学问去发觉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2. 从两者实现根本目的的手段上看,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都强调以实践为教学载体,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实践就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真实项目,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就项目存在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主动地去探究和尝试,然后开展理论学问教学、创设肯定的教学情境,师生、学生之间一起沟通、探讨,最终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视角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1.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冯小军等人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为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实力目标,项目载体,实力实训,学生主体,学问理论实践一体化,渗透全校全部课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如下: 以一个真实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课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把所学的学问与肯定的真实任务情境结合起来。但是,许多老师在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虚构项目,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若以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师生双方应就某一真实项目创设肯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贴近周边的现实世界,如此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系统地驾驭学问,而且能够综合地应用学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问获得与智力发展相统一。事实上,部分老师在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虽用到真实项目,但在同一门课程不同的章节中却运用不同的项目来教学,这样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熟识项目概况,不仅造成时间、精力的奢侈,而且学生很难系统地驾驭课程学问。因此,要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落到实处,就必需以一个真实项目贯穿整门课程,把每一章串起来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问有系统地驾驭,实现学问学习及解决项目问题的连续性,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任务。建构主义的相识论和学问观强调,学习者应首先依据自身对事物的相识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主动建构获得学问,即通过新学问与原有学问阅历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溢、丰富和改造自己的学问。因此,在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采纳任务驱动教学,详细来说就是每一章起先之前,先由老师提出项目阶段目标并发布任务,学生可先依据自身已有的阅历和学问来完成任务,然后由老师进行理论学问的教学,边学边做,做中学,使学生重新建构学问阅历,完成各章项目任务即形成项目各阶段成果,最终形成项目最终成果。整个过程可以实现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应是思索者、学习者,而不是简洁的听众,同时认为学生应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完成意义建构。因此,要实现课程项目化,项目任务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老师为引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应具有社会性,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相互沟通,实现学问的建构。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则强调老师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应是学生的合作者、组织者及促进者。合作主要体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沟通、共享观点、产生共鸣,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启迪学生的才智。组织主要体现在开展沟通、沟通活动,根据实际产业岗位创设教学情境,供应可以自由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可采纳翻转课堂教学法,由学生上讲台共享成果,老师在台下与其他学生共同点评、探讨、沟通。促进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因此,要实现课程项目化,应以老师为引导。 由此可见,上述三大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原则集中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 2.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依据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三大原则,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岗位流程分析、课程课时量与先修课程分析、项目的选择与凝练、教学情境设计及项目成果实现。 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岗位流程分析。依据课程项目化的第一条原则:课程项目化教学应以一个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贯穿整门课程。真实项目应当来源于产业实际,有对应的工作岗位来操作项目。因此,老师需找到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并且熟识工作岗位的流程,做到工作岗位流程能与课程的章节相结合。 课程课时量与先修课程分析。为了实现学生了解工作岗位流程并能与课程的章节相结合,确保合理的课时量是关键。由于课程之间的学问具有连贯性,这就须要明确该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即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之前需完成哪些课程的学习。本条内容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体现老师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项目的选择与凝练。以老师为引导的课程项目化,还需对项目进行斟酌。产业实际涉及多种类型的项目,课时量又是有限的,因而老师选择的项目也是关系课程项目化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所选项目最好是老师参加过的。项目选择好了,还需对项目进行提炼,能把项目转换为工作任务,进而转化为学习任务。双师型老师队伍是开展课程项目化的保障,他们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成果、联系产业实际。 教学情境设计。以老师为引导的课程项目化,还需细心创设教学情境,这是实现课程项目化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情境应来源于项目的真实工作情境,由学生扮演工作岗位角色,切身感受各工作岗位的权利与职责,使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学问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 上述内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务必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穿,才能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 项目成果实现。依据课程项目化的其次条原则: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成果。建构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习者的意義建构,因而课程项目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成果。项目最终成果,不是课程结束后为了协作老师完成任务的材料,而是每一次阶段成果的逐步深化,最终形成使学生充溢成就感的成果。每一阶段的成果,都是师生、学生之间碰撞出的结果,而且是为下一个阶段成果做的铺垫,层层深化、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使他们主动参加课程项目化的教学中。 三、探讨结论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得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依据此原则,提出了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岗位流程分析、课程课时量与先修课程分析、项目的选择与凝练、呈现工作流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及项目成果实现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于瑞强.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建构评室内设计项目教学J.高教探究,2022. 2 陈宇鹏.汽车电路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J.教化理论与实践,2022,32:51-52. 3 王海波.“商务英语”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国高校教学,2022,:52-54. 4 邱德雄,等.“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以课程项目化实践为例J.高校教化科学,2022,:48-53. 5 赵鲁涛等.“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创新高校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教化,2022,:37-39. 6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探讨D.重庆:西南高校,2022. 7 靳玉乐,黄清.课程探讨方法论M.重庆:西南师范出版社,2001. 8 江山野编译.简明国际教化全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化科学出版社,11011. 9 胡鹏,袁志华.工程管理专业“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高等教化评估,2022,:32-35. 10 钟志贤,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化,2000,:17-19. 11 赵富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人文教化J.江苏高教,2022,:88-90. 12 戴士弘.职业教化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高校出版社,2022. 13 冯小军,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化,2022,:33-36. 14 王晓萍,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校教学,2022,:73-7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