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设计实践(共3851字).doc
《混合式教学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设计实践(共385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式教学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设计实践(共3851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混合式教学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设计实践(共3851字)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通识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统一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班化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结构化考试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匹配的现状,提出了拓宽学习渠道、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过程考核的改革思路。以学习金字塔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计算机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方案,方案分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和课后综合应用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线上和线下不同的学习活动。将此方案应用于计算机通识课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雨课堂;计算机通识课1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的开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
2、工具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要求通过开展计算机通识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养1。但在计算机通识课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1统一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计算机通识课通常开设在大一年级,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当前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步骤的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课堂的知识密度太低,基础差的学生会出现跟不上课堂进度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1.2大班化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当前大部分高
3、校计算机通识课的内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展模式是“理论+实践”。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取教师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法,实践课在机房进行,学生针对理论课的案例和练习题进行实践操作。受师资和机房资源的制约,计算机通识课采用大班式教学,一直存在着课时数不足、班容量大、课堂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1.3结构化考试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匹配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2。当前计算机通识课的考试形式大部分是纸质笔试或上机考试,考试题型多
4、为结构化类型,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考查的目标侧重于识记层次,而对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不足,评价方式较为单一。2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的改革思路2.1拓宽学习渠道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计算机通识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MOOC、微课、国家精品课等多种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查漏补缺,自定步调的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2.2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满堂灌”型的教师讲授模式,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活动,使
5、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合作,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创设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增强课堂活力。2.3加强过程考核计算机通识课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考核方式应注重多元化,加强过程考核,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项目完成度、实验操作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既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也要兼顾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3基于雨课堂的计算机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3.1理论基础根据美国学者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3,如图1所示,塔尖的“听讲”是当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式 教学 计算机 课程设计 实践 385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