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共3775字).doc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共377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共3775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共3775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发现了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学生存在认识误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外引内培、科技创新、分层教学、开发公共平台、制定激励政策等对策。【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对策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
2、义。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引领效果不佳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面授课程普遍由辅导员担任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不愿参与创新创业,究其原因,一是多数高校的政策以科研为导向,高校教师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投放到科研上,在职称上搏一搏,二是高校教师缺少创新创业经验,能力上也无法对学生很好地指导。但是,辅导员任课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辅导员日常事务琐碎繁多,很难投放精力到创新创业的研究中来,上课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辅导员普遍没有创业经历,甚至没有企业工作经验1,无法用自己的鲜活经历去启迪学生,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时,多是照本宣科,授课内容多倾向于就业指导,比如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
3、。枯燥乏味的课程,毫无底气的教学,必然无法唤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更无法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二)创新创业课程缺少实践,校内双创项目重“样子”轻“里子”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采用的形式是面授或者尔雅、慕课等互联网课程,虽形式多样但都是教师的单项输出,缺少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1)外部与企业合作较少,一方面没有把企业经验引进来(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没有把学生送出去(去企业实习);(2)内部创新创业项目浮于表面,比如高校设置的众创空间,本是学生实践创业的好地方,但是准入门槛高,手续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再如,学期中旬停课一周设置的“创新创
4、业周”惨变自习周,一方面高校缺乏统一规划,“创新创业周”全部下派各二级学院自行安排,缺少效果验收,导致二级学院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二级学院内部责任划分不清,专任教师与辅导员都认为对方应承担创新创业主体责任,导致双方推诿。(三)未能打消学生心理顾虑,存在认识误区提到就业,大多数学生很有底气:虽然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找到一份工作不难。然而,大多数在校生一谈到创业就缺乏信心,认为创业就是成立公司,需要大笔启动资金,操作难度大,不敢尝试。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想在学校内从小微处创业,比如成立“跑腿公司”或者售卖文具、零食,但碍于面子,觉得为同学提供服务就是低人一等,更害怕创业失败老师同学嘲笑自己。基于以上
5、顾虑,高校中敢于创业的学生很少。(四)创业信息获取途径不畅,创业政策提供不全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后,一些同学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高校未能提供全面的创业信息。学生只能依靠互联网“自力更生”,但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在校大学生无法有效辨别真伪,急于创业的学生很可能会被低投入高回报的骗子项目吸引,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未能全面提供创业政策,在校大学生甚至高校教职工对国家、地方的创业政策不甚了解,导致学生创业走弯路。二、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一)采用外引内培制度,成立创新创业研究室,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首先,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师2,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创新 创业 教育 问题 对策 分析 377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