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docx
《浅谈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 【摘 要】探讨通过讲授中药的配伍对中药学教学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老师对药物“七情”概念的讲解并描述,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药配伍的理解;从而便利学生学习和记忆各论部分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进而指导学生以后临床用药。 【关键词】中药的配伍;中药学教学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病情的不同须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阐释“七情”概念,让学生理解中药配伍的规律及其作用,对老师讲授清,学生学习好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分论部分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有着很大的帮助。详细探讨如下 1 通过对药物“七情”详细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中药配伍的理解 药物“
2、七情”, 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状况,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学生很简单驾驭,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把它答错,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药物配伍关系。为了进一步突破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中以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动身点,协作一些简洁病案的讲解并描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药的配伍。比如:在讲药物“七情”内容的时候,以“独参汤”导出“单行”的定义;以“麻黄桂枝”药物的配伍,引出“相须”定义;以“黄芪茯苓”药物的运用引出“相使”定义;以“半夏畏生姜”导出“相畏”的定义;以“绿豆杀巴豆毒”导出“相杀”的定义;以“人参恶莱菔子”导出“相恶”定
3、义;以“甘草反甘遂”引出药物相反的定义。然后把这些定义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今日我们所说的药物“七情”的概念。从而,药物“七情”就特别形象详细的定位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也更加简单更加深刻。 2 中药配伍可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各论部分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是中药学临床探讨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中药学内容繁多,临床应用又涉及临床各科各科,因此学生都明显感觉学习难度大,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应以药物配伍为主线,以药物所治病证归类为依据,将各论部分的药物进行总结,形成“单味药功效药物配伍功效主治证”的中药学习线索,从而使各论部分繁多
4、的中药内容简化、削减学生的记忆量,使中药学学问得以系统的整理编排,从而能够便利学生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记忆和应用。例如,在讲解并描述麻黄、桂枝药物功效的时候,可重点讲授下麻黄桂枝的配伍规律、临床作用及临床所治疗的病证,重点让学生驾驭四部分要点:麻黄、桂枝常相须为用;二者合用能增加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主要用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最能体现该药物配伍的代表方剂是麻黄汤。这样讲授的话,能使便利学生以后把麻黄、桂枝二药联系起来作为“对药”进行学习、记忆,遇到相像病证时便可以将这两味药相须运用。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将“麻黄桂枝”两药的用药规律进行拓展,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药 配伍 中药学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