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共4752字).doc





《探讨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共475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共4752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讨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共4752字)探讨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 清代时期河南山陕会馆的区域分布由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需要,清代山陕商人多在河南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重镇建筑会馆,以作为商业活动中心、联系乡谊和宴请宾朋的场所。如清乾隆年间泌阳县重修关帝庙碑文称:“秦晋商人贾于中州甚伙,凡通都大邑皆会建关帝庙”5。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清代河南山陕会馆主要集中在以开封为中心的豫东区和以南阳为中心的豫南区,南阳一府之内即建有11所山陕会馆,分别在内乡、唐县、裕州(今方城县)、淅川县的荆紫镇和南阳县的赊旗镇等地(见表1)。其次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地区,豫北地区分布密度最低。从分布城市级别上看,多分布于水
2、路要冲的交通重镇,如地处沙河、颖河和贾鲁河三水交汇处,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家口镇,沙河、灰河、泥河交汇处的北舞渡镇。周家口镇在明代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乡镇,明代“仅有子午街一道耳,居民不遏百家”6,到清代中期已成为“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水陆交汇之乡,财货堆集之薮,南接楚越,北通燕赵,西联秦晋,东达淮扬,豫省一大都会也”7。清代河南山陕会馆在地域分布上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清代山陕山陕会馆在地域上主要分布于河南省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特别是南阳府,山陕商人在河南省南部的南阳府、汝宁府和光州州(直隶州)建筑的山陕会馆有12座,占全省总数量的一半。南阳府位于河南西南部,与秦鄂相交通,可南下
3、汉水达长江,是南北商业流通的重要交通要道,汝宁府、光州地处豫东南,濒临淮河,南低湖北,东沿淮河可达江淮,乃至江南地区。所以外来商人相对集中,所建会馆数量也较多。河南省东部地区也是清代山陕会馆重要分布区域。省府开封和商业重镇朱仙镇均位于豫东平原,有贾鲁河、黄河、颍河诸水汇集,交通便利。归德府为豫东一大都市,且在清代黄河改道前有黄河便利水运交通,联通京杭大运河,与山东、安徽交界,地理位置重要。而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多山且繁荣不及东南部,交通相对闭塞,且豫北属于怀邦商人传统经营地盘。所以,清代山陕商人的商业经济活动区域主要以河南省南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因而山陕会馆也主要建筑在这两个区域。(2)清代河南山陕
4、会馆主要建立在商业繁华、交通便利的名镇上,如位于豫、鄂、陕3省之交的荆紫关镇,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商贾云集,繁华超过当时的淅川直隶厅所在地,所以山陕会馆即建立在荆紫关镇。南阳赊旗镇,光绪南阳县志称:“(赊旗镇)地频诸水、北走汴洛、南8,可见清代赊旗镇的繁华,山陕商人在此建立了豫省规模最大的会馆。开封南部的朱仙镇,汇集贾鲁河、汴河诸水,交通可通达江淮,为当时河南东部水运中心,据光绪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逾于北,由广东佛山镇至湖广汉口镇,则不止广东一路也,由湖广汉口镇至河南朱仙镇,则又不止湖广一路矣,朱仙镇最为繁夥,江西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9。此外还有舞阳北舞渡镇,淮
5、阳周家口镇等商业重镇。清代山陕会馆建设对豫省经济的影响及其衰败1清代山陕会馆建设对河南经济的影响清代山陕商人在河南的经济活动及会馆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清代河南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清代河南省的山陕会馆除少数建在开封、洛阳大城市外,大部份均建在县城和交通便利的镇寨,尤其是水路交通要冲之地,如唐河县城、周家口镇、朱仙镇、北舞渡镇、赊旗镇等地,会馆的建设使这些地方成为南北货物流通的中转站与物质交流地。如朱仙镇,是开封府的外港,位于城西南45里,贾鲁河航运的终点,山陕商人的到来使之成为“东南食货,西北出产,江南竹瓷,徙以朱仙镇为汇集地。乾隆以前市街长12里,阔5里,分东西二镇,商业繁荣”10。周家口镇在清代
6、之前属商水县,贾鲁河和颍河在此交汇穿流而过,东南可入淮河而及江南,为豫东和江淮之间的水上交通枢纽。明末由于战乱,并不繁华,顺治商水县志载:“周家口,在沙河南岸,明代居民不过百家”11。但随着山陕商人的经营,经济逐渐繁盛,至清代乾隆时期周家口在颍河,贾鲁河就设有六个渡口,跻身当时豫省四大名镇(朱仙镇、赊旗镇、道口镇)。至今,周家口镇仍保存有当时修建的山陕会馆。2山陕会馆的衰败清朝咸同以来的社会动乱和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对豫省传统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破坏和冲击。首先是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光绪末年京汉铁路通车,使豫省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先一些依靠水路发达的城镇,随交通优势的丧失而逐渐败落
7、,民国商水县志记载了商业重镇周家口的败落过程:“今京汉铁路成,该镇商民渐迁郾漯,连年生意冷落异常,应收寨厘日形短促”12。又民国三十二年社旗区区长曲公牖民德政碑记云:“赊旗镇地介南方两县潘赵二水环绕如带,清乾嘉间商贾辐辏,舟车喧阗百余年,海运既同通,茶布转输悉由沪达津沪,津沪繁荣,赊始衰悴。平汉路成,百货东迁,居民几尽失所业”13。其次自从清朝咸丰以来,社会日益动乱,兵灾连连,对河南的山陕商人的商业活动及会馆建筑带来严重的破坏,民国十二年(1923)重建山陕会馆碑记载:“赊旗镇山陕会馆由来已久,遐迩驰名。慨自咸丰七年八月捻匪蹂躏,焚及会馆大殿、廊房、春秋楼,茔茔大者俱化灰烬”。经济的衰退,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讨 河南 会馆 建筑艺术 475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