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唐炬.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唐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唐炬.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年 10 月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Vol.31 No. 20 第 31 卷第 20 期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Oct. 2016 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 SF6设备绝缘故障 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唐 炬 杨 东 曾福平 张晓星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随着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设备在各电压等级中日益广泛应用,一旦发生绝缘故障将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GIS设备进行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降低其故障率和运维费用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基于分解组分分析(DCA
2、)的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步。首先,在分析国内外气体绝缘装备故障统计的基础上,介绍常见的绝缘故障及其诱因;其次从引发SF6气体分解过程及机制出发,分析基于SF6分解组分的故障诊断原理,重点评述SF6故障分解特征产物,并对以分解组分比值为特征量的故障诊断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小结;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尚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指出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要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解组分分析 SF6故障诊断 分解机制 特征比值 分解产物 中图分类号: TM85 Research Status of SF6Insulation E
3、quipment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Decomposed Components Analysis Tang Ju Yang Dong Zeng Fuping Zhang Xiaoxing (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 equipment increasingly and widely used in each
4、voltage levels, insulation fault of the GIS equipment will seriously endanger the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of G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failure rate and operational cos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F6insulation equipment
5、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decomposed components analysis which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world, to promote the theor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of the fiel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gas-insulated equipment fault statistics at home and abroad, common insulation failure an
6、d its causes we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from the point of SF6decomposi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the fault diagnosis mechanism based on SF6decomposed components was analyzed and SF6fault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were emphatically commented. Whats more, research progress of fault di
7、agnosis that regards decompose component ratio as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was summarized. Finally, combining with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unsolved difficult problem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point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F6insulated equipment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technolog
8、y based on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analysis. Keywords: Decomposed components analysis, SF6, fault diagnosis,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concentration ratio, decomposition product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51537009)。 收稿日期 2016-06-14 改稿日期 2016-07-06 万方数据 42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6 年 10 月 0 引言 六氟化硫( SF6)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
9、毒、不燃的稳定气体,具有优良的电绝缘和灭弧性能1;作为绝缘介质可大幅减小设备尺寸,提高绝缘强度,已在各电压等级的全封闭式组合电器(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中得到广泛应 用2。尽管 GIS 的可靠性高于普通的电气设备,但其在运行中依然会出现事故3。针对 GIS 的放电性故障诊断可以采用电测法、超声法和特高频法等,但由于现场存在各种强烈干扰,使得电测法、超声法易受现场电磁噪声干扰;特高频法虽然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其难以对放电进行定量分析,很难对绝缘运行状态作出准确判断4。而针对 GIS 外部过热性( Partial Over Thermal, POT)故障,尽
10、管可以通过红外直接测量其表面温度来判断5, 但是当 GIS内部发生 POT 时,故障表面温度受 SF6气体热阻系数、热源与设备壳体表面距离等影响,不能直接通过红外测量其表面温度来判断内部局部过热点温度,也不能像放电性故障那样通过放电过程中所激发的相关电、磁、光、超声信号进行实时监测6。 纯净的 SF6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不易分解。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6-8,在局部放电( Partial Discharge,PD)、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和局部过热等因素作用下,会促使 SF6气体分子中的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其裂解, 形成 SF5、 SF4、 SF3、 SF2和 SF 等低氟化物 ( SFx) 。在没
11、有任何杂质存在的情况下,只要引起裂解的外部因素消失,这些 SFx会迅速与 F 原子复合还原成SF6分子。 但是, 当 SF6气体中含有微量的水分 ( H2O)和氧气( O2)等杂质气体以及固体有机绝缘材料、金属材料等物质时,形成的 SFx会与其发生反应而进一步生成其他物质,此时 SFx不会再还原成 SF6分子。 GIS 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内部不可避免会存在不同含量的微量水分和氧气等杂质。 一方面,SF6气体裂解后产生的 SFx( x=1,2,3,4,5)与杂质反应生成的新组分气体,会导致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另一方面,有些新组分气体(称之为特征组分)又与引起裂解的内部故障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利
12、用这些特征组分的生成及变化规律建立的基于分解组分分析( Decomposed Components Analysis, DCA)方法,能够实现 SF6气体绝缘装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9。 由于 DCA 是基于气体色谱分析理论的化学检测法,不受环境噪声和强电磁干扰的影响,与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和特高频法等相比,其优势 在于无需对设备本体进行改造或植入复杂的检测元件,气体取样和分析工作可在设备运行时进行。目前, 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倍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 CIGRE)近期也成立了 WG B3-25 ( SF6gas analysis for AIS, GIS and MTS C
13、ondition assessment)工作组,以期建立 SF6气体绝缘设备的故障组分分析导则,实现对 SF6或者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绝缘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价6。因此,有必要了解基于 DCA 的 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推动本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进步。 本文首先介绍气体绝缘装备常见绝缘故障统计情况,并对常见绝缘故障及其诱因进行综述;然后,从 SF6气体分解过程及机制出发,分析基于 SF6分解组分分析的故障诊断原理;其次,重点评述 SF6故障分解特征产物,对以分解组分比值为特征量的故障诊断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基于 DCA 的 SF6
14、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气体绝缘装备常见绝缘故障 1.1 气体绝缘装备中常见故障统计 SF6气体绝缘装备一直被普遍认为是少维护甚至是免维护的高压电器装备, 但是根据 CIGRE 的统计3,其故障率远高于 IEC 标准建议的故障水平。在这些故障中,以绝缘故障的发生比例最高。据CIGRE 统计3, 1985 年以前投入的 SF6气体绝缘装备共发生故障 562 起, 其中绝缘故障比例高达 60%;1985 年以后投入的共发生故障 247 起,绝缘故障占51%。 据国家电网公司不完全统计10, 在 2003 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 72.5kV 及以上 GIS 设备共发生缺陷 2
15、897 个间隔 次,实际消除缺陷 2 867 个间隔 次,消缺率为 99.0%; 2005 年以后,共引发192 次设备自身原因的非计划停运。其中,危急缺陷 201 个间隔 次,共造成设备自身非停 85 次,消缺率为 100%;严重缺陷 452 个间隔 次,共造成设备自身非停 103 间隔 次,实际消除缺陷 451 个间隔 次,消缺率为 99.8%;一般缺陷 2 244 个间隔 次,实际消除缺陷 2 215 个间隔 次,消缺率为 98.7%。而这期间,由于绝缘缺陷引起的国家电网公司系统72.5kV 及以上组合电器设备故障 107 台 次,其中,事故 33 台 次, 障碍 74 台 次。 故障主
16、要集中在 126kV和 252kV 电压等级,占 83.2%。从故障设备的投运万方数据 第 31 卷第 20 期 唐 炬等 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 SF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43 时间看,约有 34 台 次设备于 1998 2002 年之间投运,占总数的 73.9%。其中,属于断路器隔室及其操动机构的有 38 次,占 35.5%;属于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气室或单元有 24 次,占 22.4%;属于电流互感器气室有 5 次,占 4.7%;属于避雷器气室有 1次, 占 0.9%; 属于电压互感器气室有 4 次, 占 3.7%;属于进出线或母线气室的有 17 次,占 15.9%;其他情
17、况有 18 次,占 16.8%。按故障部位分类统计如图1 所示。 图 1 GIS 绝缘故障部位分布 Fig.1 GIS insulation fault location distribution 另据统计11由不同缺陷引发 GIS 故障所占比例如图 2 所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 SF6气体绝缘装备故障类型中, 接触不良占据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金属微粒、未知故障和绝缘子缺陷引起的故障率。 图 2 不同缺陷引发 GIS 故障的比例 Fig.2 Insulation fault rate caused by different defect in GIS 1.2 气体绝缘装备绝缘故障及其
18、诱因 SF6气体绝缘装备在制造、运输、安装、运行及检修等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机械振动、安装疏忽、运动磨损及检修不严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 SF6气体绝缘装备内出现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绝缘缺陷。按照 SF6气体绝缘装备的故障性质,可以把SF6气体绝缘装备的故障分为放电性故障、过热性故障和机械性故障,然而机械性故障常以过热性故障和放电性故障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仅需针对放电性故障和过热性故障进行研究6。 1.2.1 气体绝缘装备放电性故障 从目前研究形成的共识看,引起放电性绝缘故障主要是由于 GIS 等气体绝缘装备内部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使设备内部的电场发生畸变,最终导致了设备发生各种绝缘故障(主
19、要诱发放电性故障) 。从缺陷的种类来看,绝缘类缺陷主要包括:自由导电微粒、金属突出物、绝缘子缺陷和悬浮电位体等12,绝缘缺陷在 GIS 腔体内出现的部位如图 3 所示。 图 3 GIS 腔体内绝缘缺陷出现的部位 Fig.3 Insulation defect in GIS 在运行中的电应力、各种分解产物造成的化学腐蚀及机械振动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绝缘缺陷会不断发展并加剧,直至形成绝缘故障,造成设备停电事故。在气体绝缘装备内部出现绝缘缺陷的不同时期, 会表现出不同形式的放电性故障,如果按照放电性故障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来划分,大致可划为 PD、火花放电和电弧放电三大类,PD 一般是绝缘
20、缺陷的早期表象, 火花放电是绝缘缺陷的中期表象,电弧放电则是绝缘缺陷严重的表 象13。 ( 1)自由导电微粒。自由导电微粒14是指在电极之间存在可在电场作用下自由跳动的金属微粒或碎屑。它一般出现在设备金属腔体与高压导体之间的空间里。其可能是制造或装配过程中未清洗干净而产生的遗留物,也可能是机械装置动作过程中金属磨擦而产生的金属粉末。 这些金属微粒形状各异,有颗粒状、片状、粉末状和尖刺状等。由于这些颗粒是金属的,它们会在电场中感应出电荷,并且其质量很小,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移位和跳动。这些微粒的运动与电场强度、微粒形状和质量以及一些随机因素相关,如果微粒跳动的范围足够大,数量足够多,就可能在高
21、压导体和外壳之间形成导电通路或者贯穿性的电弧通道,从而造成设备严重的故障15,16。因此,这些导电微粒对运行中的设备万方数据 44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6 年 10 月 危害较大。在导电微粒导致腔体内发生贯穿性的放电前,最容易表现的电气特征就是产生 PD。 ( 2)金属突出物。金属突出物通常有两种存在形式:金属突起毛刺;金属微粒附着在固体绝缘表面。它是因加工不良、机械破坏或装配时的相互擦刮而产生,通常异常尖锐,以致在尖头突出部位形成绝缘气体中的高场强区。 在稳态工作条件下,这些高场强区所产生的电晕有时显得较为稳定,不一定会引起击穿。然而,在快速暂态过电压下,譬如在操作过电压或雷电过电
22、压下,往往会引发击穿故障。另外,绝缘子表面吸附的固体金属微粒,若是暂时粘在绝缘子表面,通常会移动到低场强区而不发生 PD, 但在某些情况下会长期固定在绝缘子表面,作为固定金属微粒,它粘贴在绝缘表面的作用类似于金属突起物17,18。 ( 3)绝缘子缺陷。绝缘子缺陷12,17,19有可能发生在绝缘子表面或内部。表面缺陷是由其他缺陷类型引起的二次效应,比如 PD 产生的分解物、金属微粒或者绝缘气体中可能过多水气引起的破坏;在现场测试时,闪络产生的树痕,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被视为绝缘表面缺陷。内部缺陷通常很小,常常是一些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但又很难检测到的缺陷,比如在制造过程中渗入的金属微粒、环氧树脂在固化
23、过程中的收缩以及环氧树脂和金属电极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出现的内部空隙或层离; 由于装配误差,导体的机械运动也可能给绝缘子造成损伤。 ( 4)悬浮电位体。在气体绝缘装备内部,被广泛地用来改善危险部位电场分布的屏蔽电极与高压导体或接地导体间的电气连接,通常是所谓轻负载接触(即连接部分只传输很小的容性电流) 。然而,一些连接部件在最初安装时虽然接触良好,但随着开关电器操作所产生的机械振动会导致移位或随时间推移带来老化,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静电屏蔽体的接触不良,从而出现浮动电位20。同时,静电屏蔽体或导体连接点机械上的不良接触又会加剧因静电力引起的机械振动,从而进一步导致接触不良,最终出现电极电位浮动。对于
24、大多数电位浮动的电极所形成的等效电容,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 PD,并 伴有较强的电磁辐射和超声波,同时放电还会形成腐蚀性的分解物和微粒,从而加速缺陷的恶化,甚至污染附近的绝缘表面,严重时导致绝缘故障的发 生20,21。 1.2.2 气体绝缘装备过热性故障 SF6气体绝缘设备在运行等过程中,其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接触不良、磁路饱和、磁短路以及各种放电等缺陷, 这些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缺陷部位的热稳定性将被破坏,会造成 SF6气体绝缘装备局部过热现象,严重时可能引起局部过热性故障。这些早期 POT 会不同程度地损伤绝缘材料,绝缘材料的损伤又加重局部过热,从而进一步加快绝缘材料的劣化,以致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分解 组分 分析 sf6 设备 绝缘 故障诊断 方法 技术 研究 现状 唐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