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docx





《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 四一百零一多年来,西方工业化走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道路。人们先用一倍的代价去“折服自然”,然后又用十几倍的代价去复原被人类破坏了的生态平衡。这种历史行为,如同“魔鬼三角”一样,驱使人们放着斜边不走,而走直角边。好玩的是,发展中国家明知走上魔鬼三角,却又非走不行。中国的现代化有种种迹象也被其魔力所惑。报载淮河流域和太湖大面积污染,湖南沧山地区大面积砷化钾中毒等等,都向人们敲起警钟。 那么,人类为什么摆脱不了这个“魔鬼三角”呢?最近,我读了柳树滋教授所著的大自然观一书,茅塞顿开,原来人们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小自然观在作怪。只要我们打破旧的自然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大自然
2、观,西方的“黑色道路”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代之而起的则是走绿色道路,即保持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的现代化道路。 自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分、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它的特征是解除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主体性因素的“干扰”。通常的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就是这样来看待自然概念的,所谓传统的自然观就是以对自然的这种理解为基础的狭义自然观。广义的自然概念必需把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主体性因素考虑进去,它应当涵盖整个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即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它除了包括上述狭义自然即自然自然外,还包括作为自然界自身进化产物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包括有人的体力和智力对象化于其中的
3、人化自然。在某种意义上(在其产生不具有超自然的缘由的意义上),它还应包括自然界的最高花朵精神。后者又包括以脑细胞为载体的主观精神世界(如感觉、知觉、表象、心理、悟性、理性、目的、自由意志等)和客观学问世界(由人类精神活动产生出来,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为表现形式,并以书籍、报刊、磁带、录像带等为物质载体的学问)。由此看来,大自然概念可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物质、客观存在等概念具有同样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既然如此,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再提出一个与这些普遍概念“雷同”的大自然概念来呢?不错,全部这些概念包括大自然概念在内,它们所指的对象从整体上看是同一个物质世界,然而它们看待这个整体对象的角
4、度和侧重点却并不完全一样。大自然概念同其他相比较的概念不同,它非常明确地把人、社会、主体性等因素包涵进来,并且以其中主体性因素的有无、多少和包涵方式作为划分其一系列子概念的依据。 事实上,正如张世英教授所说,人的自然意识是从人意识到自我,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能够区分主体和客体的时候起先的。可见,在人尚没有主体性意识之前,也就不行能产生自然概念。这就是说,没有主体和主体性意识,也就没有自然概念。在有了自我意识之后,这个自我意识着的主体还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不断克服主客对立而求得统一的过程。伴随着主体性的发展,人的自然概念也就不断地丰富,不断地详细化,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现代
5、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形成当代大自然观奠定坚实的哲学和科学基础。大自然观正是遵循这个主导思想,并结合科学和哲学发展所供应的丰富材料,系统地考察了人类关于自然概念的发展和自然观的演进,阐述了区分于传统自然概念的大自然概念,并初步建立了大自然观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相识的意义在于,它向人们宣告,大自然内的一切物种都应当和平竞争、生态共荣。而一种物种折服其他物种的企图和行为,都意味着自身的毁灭。黑色道路所以不行能走得通,正是它违反了这一原则。而走绿色的工业化道路则是上合天理、下符民情。 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大自然观的逻辑起点。有主体性参加和没有主体性参加这两种状况下的客观实在性,应当加以严格的区分。难
6、能珍贵的是柳树滋教授提出了大自然观理论体系的“细胞”的问题。他认为,我们面对着的自然界,是无穷无尽、各种各样客观实体的总和,以此作为大自然观绽开其体系的细胞形态是合理的。为此,就要对旧的传统的物质实体观作重要的修正。 旧自然观(主要指机械的自然观)承认物质实体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物质属性的担当者。这种看法同“大自然观”是一样的。然而,旧自然观对物质实体的看法有两个错误,一是认为对物质实体进行分割,最终将得到肯定不变、不行入、不行分的基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这些基质;二是认为物质实体同人的精神世界是肯定对立的,必需把主体性因素解除在物质实体的范围之外。我们要对
7、旧的物质实体观的修正,必需从订正这两个根本性的错误入手。 列宁依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成就指出:“物的实质或实体也是相对的,是人对客体的相识的深化。既然这种深化昨天还没有超过原子,今日还没有超过电子和以太,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相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短暂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行穷尽的;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且它无限地存在着。”根据这种辩证的实体观,任何层级的物质实体,都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对的不变性、相对的不行入性和相对的不行分性。 物质实体还有另一个方面的相对性,即它们的存在形态和改变方式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对性。在实践中,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道路 哲学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