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改良与江南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关系分析(1952—11018).docx
《饮水改良与江南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关系分析(1952—110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水改良与江南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关系分析(1952—1101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水改良与江南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关系分析(195211018) 摘 要建国后,政府为快速变更我国乡村地区饮水卫生落后的状况和预防血吸虫病,全面开展了以打井为中心的改水运动。新修志书经常将打井作为血防、饮水改良的一项重要成就,笔者通过档案等资料发觉,打井并没起到多大的饮水改良效果,对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关键词打井;饮水改良;江南;血吸虫病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03-0096-06 中国地域宽阔,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而困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疫病流行就是其一,在建国初期具有“病种多”、“流行范围广”、“危害大”三大特
2、征。就江南乡村地区而言,由于“地理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民众并不留意环境卫生”,造成了“传染病的存在和盛行”。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各种疫病的流行和所谓的美国帝国主义的“细菌战”,绽开了一系列的卫生防疫工作,如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防治,饮水改良则是重要内容,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中开挖土井活动。 诸多新修方志等资料显示,自20世纪50年头中期起先,各地接连开挖了数量惊人的水井,基本都认为打井有效的改善了饮水条件,并将之作为血防胜利的重要缘由之一。在史学界,鲜见对建国后饮水改良中的挖井活动的详细论述,仅在一些非史学探讨中稍有提及,也大多认为建国后的挖井起到了肯定的饮水改良作用。 笔者通过
3、档案等资料发觉,1952至11018年之间,虽然江南地区各县开挖水井基本都有数万口之多,但是所挖土井大多是“弃而不用”,灶边井也是水质欠佳,打井并没起到饮水改良的效果,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所谓的改水成就基本只是一组组数据。因而,非常有必要对饮水改良与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的关系进行一番系统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饮水并非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 翻阅新修的县志、卫生志、血防志等志书,无不将“改水”或“管水”作为卫生防疫的主要内容加以重点叙述,如在上海歼灭血吸虫病的回顾一书中,“平安用水”被当作胜利预防血吸虫的重要措施与阅历: 为了使流行区农夫防止血吸虫尾蚴的侵袭,早在血防工作
4、开展初期,本市就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多种平安用水方法。本市开展这项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60年头以大打公用的大口砖瓦井为主;73年头改挖独家运用的小口井为主随着四十多万口小口井的砌建,以及自来水厂越来越多地建立,使农村饮水卫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能避开血吸虫尾蚴的感染,以巩固血防成果,而且对整个农村卫生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样,在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史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至11019年,据海盐、海宁等35个流行县统计,共建各类水井139452口虽然井的质量及水质不够好,但对当时预防和削减感染起了重要作用。 打井活动究竟起到了多大“重要作用”,没有人具体说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建国后江
5、南农村地区诸如打井之类的饮水改良活动对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起到的作用应当非常有限。 就血吸虫病而言,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饮用水并不是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依据我国闻名医学寄生虫学家毛守白先生的探讨,人体成染血吸虫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生活下水”和“生产下水”,在平原水网区,居民感染血吸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接触河水则是主要的感染方式”,在流行地区,成年人“大多皆有因生活下水和生产下水而感染血吸虫的机会”。 在当时上海市青浦县的血防宣扬资料中,也明确指出喝生水感染血吸虫的机率很低: 喝生水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喝了有血吸虫尾幼的生水,尾蚴可以从嘴里或食管钻进人的身体,使人生血吸虫病。但是得
6、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是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接触有尾蚴的水,尾蚴钻进身体而得病的。 综上所述,饮水并非江南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至于,新修志书将饮水改良作为血防胜利的缘由,可能是因为饮水与感染血吸虫病还是有一丝联系,再加上解放后江南地区的确开展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饮水改良活动,就没有对饮水改良进行详细分析。 二、打井工艺:因陋就简 建国后,政府为防治传染病,特殊是血吸虫病,变更广阔乡村地区饮水极不卫生的状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井运动,从这一动身点来说,政府的行为无疑是值得确定。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50年头起,战备思想也影响到打井活动,打井成了社会各阶层的一项政治任务,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7、。 打井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那个年头可谓不缺人,但物资是一道绕不开的槛,打一口符合卫生与战备要求的水井须要不少水泥、黄沙、砖瓦,甚至钢材等,这些在当时基本都是紧俏物资。在安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缺乏、财力有限,政府、集体都无力担当全部打井的费用与物资,结果只能依靠广阔群众“自食其力”来解决。政府、集体无力担当,广阔农夫其实也无力担当,结果,为完成打井这一政治任务,广阔群众“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不断简化水井的工艺,降低水井的卫生学要求,以图“省钱”、“省料”,从而创建出“土井”、“灶边井”等等众多根本不合卫生要求的水井形式。 在上海,当时物资供应惊慌,房屋正常修理所需材料“尚难以解决”,
8、根本无力用到打井工作中。若从经济成本上来计算,打一口“洋井”,在当时肯定算造价不菲,每眼井得花“200-300元”,即使打一口符合卫生要求的水井一般也须要“50、60元”。 这明显超越了当时政府的财力,无法全靠政府。于是,政府发动群众“自食其力”,打井变成了广阔群众的一项政治任务。 在须要群众自筹经费的状况下,为完成政治任务,广阔农夫以“勤俭节约”为原则,“以土为主,士洋结合”,不断改进结构,降低造价,如此以来,基本只须要人力的泥井应运而生。 上海金山县,依据本地区的土质状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发动群众挖泥井。泥井井深3米,井口0.7米,井壁不用材料砌,就用原泥壁铲光,仅需做吊桶、井台、井栏
9、需材料的经费,只要花“6、7元”,“省钱、省料”。金山的泥井还做井台、井栏,有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更为经济的无井台、井栏的泥井,犹如一个水坑。1965年,嘉善的丁栅公社红星大队挖了“不少室外土井,几户用一只”,但是很快井水都“变成死水、脏水”,不久“全部坍掉,损失极大”。井壁不经处理的土井易塌,不能经久,在此情形下,井壁稍作处理的,成本在10元左右的灶边井越来越流行。 浙江平湖县农村系还平原水网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峻。当地群众自古以来都是饮用河水,“河水因受粪便污染严峻,水质很差”。在从1965年7月起先,政府狠抓挖土井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县已新开土井1552眼”。来看看这些“土井”是如何挖
10、出来的: 这种土井每眼只用一包水泥和101块砖做井台、井口,一个土井全部成本只是花一包水泥钱,三个人一天可挖一眼。一般2-3户人家挖一眼,有的1户挖一眼。 在政治任务下,打井工作的确开展的特别快。但由于缺钱、缺物资,广阔农夫只图“挖掘便当,成本节约”,以期完成任务,从而造就了江南数量惊人的土井。 三、打井实际效果:水质欠佳,使有率极低 从江南地区的水环境角度来讲,浅浅的,不流淌的土井的水质往往比不上河水,一般不适合饮用。如上海: 上海地区潜水水质基本可以饮用的,约占全市区的2/3;水质优良,完全相宜饮用的,只占20%左右;其余则水质较差,不相宜饮用,只能作洗涤、冲洗等其他用途;有的甚至水质极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水 改良 江南 血吸虫病 传染病 防治 关系 分析 1952 110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