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督导评估策略]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管理督导评估策略]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本课程管理督导评估策略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摘要:校本课程管理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有效的而又亟待完善的课题。为更好地发挥校本课程对师生成长的助推作用,督导评估时应重点关注校本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保障及成果等五个方面。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保障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它不仅是实行国家基础教化课程三级管理政策的现实须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各学校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老师发挥特长,以探讨提升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在主动合作、实践中发展特性。为有效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笔者现对校本课程管理的督导评估阐述一些自己的想法。一、评价要素
2、(一)校本课程规划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开发校本课程的现实须要、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等要素。(二)校本课程实施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形成性评价。它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纪要、老师培训与课程探讨、课程内容与活动支配。(三)校本课程评价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管理的强大推动力,它主要包括课程评价、老师实施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四)校本课程保障它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五)校本课程成果它包括学校成果和师生成果。二、督导评估方法(一)学校自评学校自评的主动意识、务实看法和科学精神,是督导评估是否有效的关键。学校要坚持实事求
3、是,仔细履行组织程序,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的自我评价制度;要组织老师、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获得对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信息,并刚好依据评价信息调整发展规划。(二)督导评估在自评的基础上,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实行随访和成果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关注发展改变,关注因地制宜。对形成特色的学校,实行成果申报制度,实行逐级上报,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对一般性学校,实行随访制度。在督导时,除查阅资料外,重点应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给老师、学生发展带来的改变和家长、社会对活动开展的满足度,如校本课堂、学生活动展示、家长随机调查等。评估结束后,要形成肯定的文字表述,指出优点、不足及
4、发展方向。对形成特色的,有推广价值的,要刚好宣扬其胜利的做法。三、督导评估重点(一)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以学生的特性化发展为基础,以满意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为前提,符合当地社会文化特点与发展须要,立足于所能依托的教化资源,不求大,重特色,重可行性。对以上须要的评估,必需坚持调查,要有相应的调查数据,并存档。此外,还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在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关系,为学生供应可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并且课程结构要合理。(二)校本课程实施依据课程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校本课程。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流程,形成大事纪要,备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便于查证。满意老师专业发展的须要,建立或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供应
5、必要的有效培训,努力创建老师参加课程开发的机会,提升老师专业素养,并引领老师申报开发课题。老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完善课程纲要,撰写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查阅资料),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获得,内容的设计详细有弹性。校本课程还应进入班级课程表,形成学生选修书目。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遵循教化规律,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状况,除课堂授课外,要实行爱好小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发展特长供应机会。此外,还要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资料备查。(三)校本课程评价建立老师、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参加学校课程管理的
6、机制,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价量表。创建必要的机会,让他们参加课程评价,形成反馈看法。老师实施评价分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自评主要通过老师用批判的眼光谛视自己的实施过程,梳理实施过程中的有益探究和珍贵阅历,老师还要撰写总结或进行行为反思。他评主要是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满足度测评,要有测评数据记录。学生学习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将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与校本课程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内容包括我的课程故事、作品集、学期发展评价(从小组、老师、家长三个方面对学问、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形成量表)等。二是活动展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举办作品展览,撰写活动记录等。评价要实行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7、并对老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特性发展有相应的嘉奖方法。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估,重点通过座谈、操作、展示等方式了解老师、学生的发展状况。(四)校本课程保障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校本课程委员会除校长、相关老师群体、学生外,还要汲取课程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代表参与。校本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校本课程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安排、方案、制度,审议老师申报的校本课程,协调各项工作,指导与评估课程实施。教育处负责编制课程表,组织实施各门课程,反馈订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1.制度保障。要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完善各项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如课程审议制度、评价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2.资源保障。要有效调动学校及当地所能依托的教化资源,加强相关活动场所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设备,确保经费投入,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供应必要的资源保障。(五)校本课程成果1.学校成果。已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肯定范围内形成影响或予以推广。2.师生成果。师生在校本课程领域所撰写的论文、案例、作品等予以发表、展览或被各级教化部门表彰。(责编张翼翔)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