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明令要求,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就必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刺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网络性。【关键词】整合 高效课堂 建构主义 交互性 多样性 网络性【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2)14007502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并深化学校及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内局域网和互联网等)越来越多地对课堂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正静静地发生变更。如何使日趋成
2、熟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产生最大的收益,这是当前须要思索和解决的难题。在此,笔者结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做了一些尝试,认为:只有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凸显信息技术的三性,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对将来基础教化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既有着亲密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它的探讨与实施将对学生主体性、创建性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
3、与其他学科整合就是在小学、初中、中学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主动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一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必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第一,对于老师而言,交互性的发挥主要是在教学过程的备讲辅改考等教学环节上。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之一的网络环境为老师供应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网络的成熟与运用,使不少老师正在静静地变更传统的备课方式。老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运用。还有些老师干脆干脆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课件、试卷等,或者让网友干脆传输自己所须要的
4、资料。这些便利快捷的方法大大地节约了传统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老师从一些简洁机械甚至单调的、传统的、抄写式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老师可以把更多的力气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监测中去。有些地方还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依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各种信息的运用加以共同探讨,达成共识。集体备课体现了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交互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学生和计算机的互动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从零起先,而是基于原有学问阅历背景的建构。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学问信息,而是基于原有阅历的概念转变。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学习者的学
5、习或学问建构是一个主动主动参加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为: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爱好,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已有学问结构,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起有意义的学问和阅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主动性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充分利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间的互助、探讨、评价,学生们自主的搜寻资料、分类整理、测评练习等,既巩固了所学的学问,又熬炼了学生的实力。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让学生上机查找所需的资料;或者由于生多机少的冲突,不能让其充分利用;还有的由于思想的保守,只看到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6、就干脆禁止学生运用,这些也减弱了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发挥。二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要留意信息技术刺激的多样性国外心理学家探讨成果表明,人类学习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其获得全部信息的94%。现在由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变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学问表现多元化的情境,特别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更符合人们学习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录音功能,可以优化语
7、文课堂教学。小说戏剧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功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在诗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再现诗歌的音乐美,强调学生的听觉效果,把诗歌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中去,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散文的教学中,音画协作有利于学生精确理解散文的语音美和情感美。三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对世界,面对将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语文实践实力”。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力的,“应当亲密关注当
8、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动和发展”。网络化是信息技术的特点,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又一特点。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有利于建立一种开放型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学一般有局域网和互联网两种,如目前各个学校建成的校内网,就是属于局域网,而互联网是涉及整个世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成将是对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冲击和革新,使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家庭化和社会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老师讲课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班级,既可包涵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能包涵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和延
9、长。学生学习的也不再是课本的学问,不再局限于听自己班上的老师讲课,还可以从外校名校的老师身上得到指引,课内和课外也融合为一体,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更有利于学生特性特长的培育和学习实力创建实力的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在改变,语文课程势必要更新。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大特性,才能让语文课程永葆青春与活力,恒久立于时代的前端,才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参考文献1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J.课程教材教法,11016(10)3王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何德森.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4(8)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