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下在线教育现状探析(共5990字).doc





《媒介素养下在线教育现状探析(共599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素养下在线教育现状探析(共5990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媒介素养下在线教育现状探析(共5990字)媒介素养下在线教育现状探析 【摘要】近年来,在线教育成为一股浪潮,各种类型的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涌现,成为新的学习场域。在线教育的普及化为肺炎疫情期间的学校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也成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保障。但我国中学在线教育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数字鸿沟”之下的群体焦虑、网络课程中的技术隔阂、环境改变后的“中区行为”等。对此,在线教育应从两方面进行完善: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双重突破,学生个人定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三位一体。【关键词】媒介素养;在线教育;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线教育的诞生。在线教育兴
2、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2012年步入飞速发展期。美国于2012年推出多个MOOC平台,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学将MOOC引入教学实践中,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就此显现出来。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一直是高等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占在线教育市场整体规模的80%左右。而K12教育(基础教育)市场,由于主体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主要的学习模式仍是线下课堂学习。2020年上半年,受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大中小学普遍无法正常开学,各地学校普遍采取了一种在线教育模式,即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授课。随着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大部分学校已经恢复线下教学,但仍有部分线上模式被保留。尽管如此,教师、学生与家长或许
3、并未对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网络授课做好准备。反观这段时间线上教育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调整网课模式与师生思维成为在线教育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关注在线教育的议题,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将以往研究中的统计数据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相结合,尽可能描绘他们的心理及真实的学习场景。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笔者对内蒙古赤峰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询其关于网课的真实想法,了解在线教育中学生的状态及教学效果,并从媒介素养角度进行反思,以期挖掘传播学视角下在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对策。一、中国在线教育发展概述从最初全世界的“狂热跟随”渐渐转向本土化的“理性发展”
4、,中国的在线教育事业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教育部自2000年起便启动了面向试点高校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又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应对国际趋势,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开放建设工程”,向社会免费开放共计120多门课程。中国的大学自2013年初开始投入到MOOC建设实践中,并开设了多门在线课程。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在线教育发展史中,各大学及企业开办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在线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尽管也有“微课”等面向基础教育的网络课程出现,但相关研究较少,可知这部分网络课程的发展相对缓慢。2020年初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模式也开始兴起
5、。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印发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停课不停学”这一战疫应急举措的指导下,国内中小学长期以来的线下教育模式被迫按下“暂停键”,转向在线教育。从面对面交流到视频对话,从物理空间到网络平台,学习环境的改变无疑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状态。长期处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在线上能否实现知识和心灵的沟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二、中学在线教育面
6、临的问题及原因在线教育的普及化为疫情期间的学校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也成为学生们进行网络学习的保障。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将网络学习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供学生们自主学习使用。尽管网络课程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个学校的积极配合,但作为一项应急举措,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仍然给教师、学生、家长带来了诸多挑战,在线教育的开展也产生了一些“阵痛”。(一)“数字鸿沟”之下的群体焦虑疫情期间的网课让各地学校之间的差距凸显出来,“数字鸿沟”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与师资力量成为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不能承受之重。尽管部分公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教育环境,然而疫情期间网络课堂成为学生
7、主要的知识来源,这就对其家庭资源提出了考验。数字技术的接入与学生的知识获取密切相关,上网课困难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其后续学习。根据凤凰网的调研报告,在参与调查的上网课困难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缺乏相应设备,其中有66.28%的学生家中至少两个孩子处于学龄段,需要轮流使用一部手机上网课,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满足网课需求。除了设备问题以外,网络的接入及上网流量也成为这些学生的困扰。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17.6%的人由于网络接入困难或流量费用较高而无法正常参与网课,信号、网速、电力设备等多个因素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听课。参与调查的上网课困难学生表示约有四成的网课并非由本校老师讲授,而是使
8、用老师推荐的网络课程或自行寻找课程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熟悉的教学思路和风格也对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硬件设备及网络条件的“数字鸿沟”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群体性的心理落差与焦虑。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79.41%的学生担心学习跟不上,15.79%的学生则产生负面情绪,如打不起精神、害怕同学嘲笑,甚至厌学。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疫情期间学习条件上的落差难免会让部分贫困学生产生一种社会比较心理,出现自卑、焦虑的心理状态。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数字鸿沟”网络接入及使用的数字鸿沟在教育层面逐渐凸显出来,网络信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以往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践层面,网络的接
9、入及使用只是第一道门槛,在这之后的网络课程或许也将产生学习效果与心理状态上的鸿沟,这是我国当下教育所要面对的新问题。(二)网络课程中的技术隔阂疫情期间,与在线教育平台一同临时“启动”的还有教师群体,网络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习惯了线下授课的教师在疫情期间匆忙上线,将线下课堂“搬运”到网课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功能,对网络课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有待教师们在网课实践中探索。2020年春季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研报告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存在课堂管理缺失、教学内容质量不高、教学不连续等问题。在多数教师首次进行线上教学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纪律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 素养 在线教育 现状 探析 599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