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共3900字).doc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共39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共3900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共3900字)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的快速进步。重视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避免新闻失范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现状,认为新闻工作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新闻传播的本质就是客观事实的即时传递,要求新闻工作者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实真相,让公众获得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同时新闻传播又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职业道德指从事新闻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新闻工作的社
2、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的社会或阶段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恶意炒作等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大大降低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刻不容缓。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多元并存,越来越难以用统一、权威的尺度去衡量。由于经济效益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因追逐金钱和享乐造成的新闻道德失范愈演愈烈。(一)频繁出现有偿新闻一些新闻机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将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与社会责任置于脑后,频频爆出“有
3、偿新闻”的丑闻。有些媒体出卖版面,打着“赞助”或“协办”等旗号刊播购买方指定的信息内容;有些媒体不问企业或者产品真假,不审验证照是否齐全,只要给钱就;一些新闻工作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采访对象索取报酬。原21世纪传媒股份公司沈颢等人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被提起公诉,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受利益发表不实报道被逮捕等案例,是有偿新闻的典型。有偿新闻不仅破坏了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还会导致黑白颠倒、歪曲事实,对公众利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新闻媒体绝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社会效益,新闻工作者不能为财屈膝,必须将法律和职业操守常存心中。(二)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
4、线就是恪守事实,绝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无中生有。随着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面临激烈竞争。有些新闻工作者不惜采用炒作甚至造假等错误手段来博取眼球。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的编导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导演了“纸馅包子”的闹剧。又如2016年春节后,媒体竞相转载和评论的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最终被证实是虚构杜撰的文章;“上海逃饭女”事件最终被证明是虚假新闻。这些假新闻不仅误导公众,还给公众生活带来恐慌和不安,使公众对媒体不信任。(三)违背廉洁从业原则廉洁自律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一些新闻工作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伸手向提供新闻的个人或单位索要红包,甚至承诺“拿钱办事”。如20
5、03年9月,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时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2008年的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事故,上演了一出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的丑闻。这类行为不但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甚至触犯了相应的法律。(四)基本道德素质低下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务时的行为举止应符合社会公共道德。两者发生冲突时应宁愿牺牲专业职责也要首先履行社会职责,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有些新闻工作者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连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的细节都不惜全部披露出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一些新闻工作者缺少应有的怜悯、同情,甚至为了抢发新闻而不顾采访对象的生命安危。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工作者 职业道德 底线 39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