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应试教育症候及对策探寻(共7583字).doc
《教育改革下应试教育症候及对策探寻(共758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改革下应试教育症候及对策探寻(共7583字).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改革下应试教育症候及对策探寻(共7583字)摘要:应试教育的形成有民众寻求公平的现实背景和科举考试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当中充斥着各种利益的纠缠,如学校的市场化和师生关系的利益化。这些都是应试教育形成的原因。应试教育暴露出的问题有教师的专业准备不足、教育价值的虚无化以及教育中人的异化,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当辩证认识应试教育,区分应试教育与应试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应坚持批判看待应试教育,教育部门应抑制学校的功利化倾向,国家层面应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平机制。关键词:应试教育;教育公平;虚无主义;人的异化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国际竞争非常剧烈,在教育体制问题上,我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上个世纪80年代特殊时期背景下的教育制度暴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窄化了人才培养路径,使人的主体性受到束缚,限制了人的思维,从而也就阻碍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个历史阶段,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大的问题主要是“应试教育”倾向,其历时较长,影响较广。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路,但理论与现实却出现“两张皮”现象,在和应试教育的博弈中,素质教育的推进困难重重。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应试教育”的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为何人们呼吁
3、的“素质教育”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推进困难,究竟该怎样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这些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一、“应试教育”倾向的形成及其利益机制在“片面应试”的大氛围下,我国教育的发展模式是非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存在着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区隔,这种不均衡同样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即同样渴求升学,但学生在教学中收获的有效信息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何在一节课中,不同学生获得的教学信息会不一样?这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现代社会学校的市场化和功利化越来越严重,受整个社会追求功利的影响,学校也在追求着它的升学率,升学率是学校经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师生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是
4、否会特别地去照顾某些学生。在诸类师生关系中,除了教育性关系,还有两种关系值得注意。首先,师生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因为在“应试”体制下,学校从事着用学生的分数交换利益的市场行为。在教育中,学生最大的需求是升学,教师的利益和学生的分数绑在一起,在追求分数这一点上,师生双方是达成高度一致的。其次,师生之间也存在着亲密关系。每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爱程度。这种亲密关系会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产生一定影响。无论是哪种关系,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地位1。透过中国教育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充满矛盾的现象,性质上“应试教育”一直被判定为是错误的,但
5、是现实是它却一直存在,并且还在“强势”地生长,这是为何?首先这与“应试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文化传统有关。从现实基础看,我国30多年来一直推行考试这一制度。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公平的需求。从文化传统看,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官方重视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试”是考生对考试的一种适应和准备状态。其实任何考试都需要一个适应和准备的步骤。因为考试和日常学习是不同的,考试是检验日常学习学得怎么样。考生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将自己掌握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有一个安静、肃穆的考试环境,这种特殊的气氛,也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考试是需要考生进行一定准备的。“应试”是从“考试”中延伸出来的必然
6、产物。有考试就有应试,应试教育就是指掌握要准备考试的内容以及必要的训练。我国历来就有重考试和应试的传统。这也为应试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土壤。这是应试教育“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应试教育与高考相结合时,就使应试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是应试教育“强势”的另一个原因。高考给应试教育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一是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具有导向性。换句话说,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深深地影响到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比如,文理科分科、规定考试大纲等。为适应高考,高中教学都围绕高考训练。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高考不考的,就被忽略。二是高考评价是综合性评价。即高考是以每门考试科目的总分来评定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去花费
7、精力补自己短板,而忽略了自己所长。三是答案的标准化。采用标准答案的形式,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标准化的答案也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2。这里有必要对“片面应试”的根源进行讨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造成民众对社会产生很强的不信任感。在民众看来,凭分录取尽管不能避免教育质量差异带来的不公平,但这种不公平有望以个人勤奋来消除;而关系、金钱、权力等因素造成的差别却是勤奋难以弥补的,只有分数这一刚性指标才能淡化其影响。这样一来,分数便成为唯一标准。当分数成为唯一标准,那么提高分数就成为大家必须要做的事情。因而,教育中就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研究试卷、探索命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题海战术。这
8、些是“片面应试”的典型体现,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越有“效率”越受欢迎,这样“片面应试”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3。二、“应试教育”显露出的问题1.教师专业性准备不足高考之下,教师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抓素质教育,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应试准备。而事实上很难两全其美,面对学生升学的压力,知识点教学仍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知识”成为教师评价的最重要指标。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被遮蔽了:教师真的“会”教知识吗?我们可以发现应试教育中教学的一些特点,如关注知识点、强调试卷操练、注重题目解析等,这些都体现为一种“刺激反应”式的训练,它机械化了人的知识学习,抹去了教学中活生生的“人”,使人变成了学
9、习的机器,使知识失去了温度。事实上,知识教学绝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解析,知识教学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在知识与学生生命之间形成一种链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发展和理性启蒙4。另外,知识必然镶嵌价值,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正是学习价值的过程。因此教知识,也就是在教价值。在中小学,不同学科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时,必须要深入学习其中蕴含的价值。否则,这些知识就是“死”知识。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然而,在实践层面,这一理念难以真正落地。对教师而言,教人知识,不但要掌握知识结构,还要读懂所教之人。相较而言,知识
10、点的灌输是容易和便捷的。因此,应试教育是教师在升学压力下自身准备不足时的一种讨巧反应,但这种做法显然会“恶化”教师的专业发展。2.应试教育中的虚无主义幻象现代社会教育危机的文化根源之一是虚无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症候的整体性诊断就是应试教育的价值虚无性。在愈发复杂的教育现实中,应试教育日益阻碍着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虚无主义的话语视角来审视应试教育,可以揭露应试教育价值的虚无主义实质,从而有利于我们去消解应试教育的弊端。(1)应试教育的模式化。当代中国教育最现实性的表征就是教育的模式化,它已经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教育现象。其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在观念上迷信和遵从“考试”的价值。在当代,应试教育被普遍
11、拥戴。对应试教育的绝对肯定,是对“考试”价值取向的迷信和依赖,而教育的原初意义却被忘却,教育的精神内核也开始萎缩。其次以虚无主义话语考察当代教育改革具有特别的意义。从理论研究的需要来看,我们需要以虚无主义的话语对教育现状认真盘点,对当前各种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审思,认清其中的虚无主义实质。以虚无主义话语审视当下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文化自觉。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问题所在,即与真正的人的教育相背离,但事实却是应试教育不但没有被放弃,反而在不断凝固。由于人们迷信和依从应试教育的价值,导致今天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被应试教育所设计5。这是新时代教育所面临的一大矛盾,教育要走向美好时代,就必须要解决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改革 应试教育 症候 对策 探寻 75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