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活跃的中医药创新团队.docx
《一支活跃的中医药创新团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支活跃的中医药创新团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支活跃的中医药创新团队 各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所造成的肝、肾、肺、心、卵巢等器官纤维化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若不能主动治疗则可演化成不行逆的器官硬化,进而丢失器官功能、危及生命。 以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为立论依据,期望通过探讨,进而提出中医关于多器官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器官纤维化的共同性(异病同证同治)与特异性规律(异病异证异治),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肾,肺、心,卵巢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为中医药防治重大、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探讨供应新方法;为攻克难治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奠定科学试验基础。 提起中医
2、,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位长须、长袍的老先生,拿出一个小枕头,轻轻地垫在病人的手腕下,然后,伸出三根手指,搭在病人的脉搏上,仙风道骨,处变不惊。2022年9月24日,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怀着一丝忐忑,我们来到北京中医药高校。 走进牛建昭教授的办公室,年过六旬的她一袭浅红衣衫,满脸笑容,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忙前忙后地支配团队成员接受采访,浑身散发着旺盛的活力。在牛建昭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几位她的团队成员一群热忱、阳光、开朗的中医探讨者。 中医界惟一的教化部创新团队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北京中医药高校是全国惟一一所教化部直属中医高等院校,也是国际知名的一流中医药高校,该校的中西医结合基础
3、学科是教化部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是牛建昭。 牛建昭率领的“中医药干预多器官纤维化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科学内涵的探讨”创新团队以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教化部重点试验室中医内科试验室和中医药科研三级试验室为支撑平台,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立论依据,期望通过探讨,进而提出中医关于多器官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器官纤维化的共同性(异病同证同治)与特异性规律(异病异证异治)。 “我们这个队伍人许多,主要骨干有15人,各带一个小组。”牛建昭告知记者。 牛建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加抗纤维化探讨中心主任。曾于11018年和11013年先后两
4、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分别以访问学者和特殊探讨员的身分赴日本庆应高校医学部和日本长崎高校医学部从事医学探讨。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30多年,探讨领域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组织细胞学,主要探讨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器官纤维化。曾先后主持“复方鳖甲软肝方防治多脏器纤维化作用机理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非典型肺炎防治中药复方开发”(教化部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报告基因系统高通量筛选植物雌激素受体调整剂的探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肝肾宝抗肾功能衰竭的分子机制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探讨基金项目)等16项课题。已获授权独创专利7项。 郭顺根,北京中医药高校人体形态系(解剖、组胚、
5、病理)系主任,目前正在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关中药分子对细胞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探讨。曾获包括国际人体科学联盟大会(美国)二等奖在内的国内外奖项6项。 赵宗江,北京中医药高校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副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纤维化的探讨工作。目前担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白首乌引经作用与抗肝肾纤维化机制探讨”与“异病同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复方鳖甲软肝方防治多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探讨”,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王继峰,11017年起在德国图宾根和康斯坦茨高校生化药理系从事肝炎机理探讨,11012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高校医
6、学部获博士学位,11012年9月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高校医学中心生理系开展博士后探讨,从事酒精对肝脏及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探讨,19101年回国,曾主持8项国家及部委级基金课题,主要从事中药抗肺纤维化探讨,曾获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获授权独创专利5项。 刘铜华,北京中医药高校科研到处长。主要探讨方向为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探讨和新药开发及中药学问产权爱护好用战略探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部局级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项。2001年获教化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其主编的中药学问产权爱护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王硕仁,北京中医药高校中医内科
7、学教化部重点试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高校气血探讨试验室主任、国际心脏探讨会会员。参与国家“七五”、“八五”攻关探讨、国家“1013”项目和“863”项目,并作为设计和负责者担当了教化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探讨三等奖。 陈家旭,北京中医药高校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主要探讨方向为中医病证规范化及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与试验探讨;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霍英东教化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老师基金、高等学校优秀
8、青年老师教学科研嘉奖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课题5项。 李澎涛,北京中医药高校基础医学院主管科研副院长,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高校方剂生物效应与毒理学评价探讨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基础探讨学术带头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国家“1013”项目“祛邪扶正方剂的探讨”:国家“863”项目“清开灵注射液二次开发探讨”、“抗SARS病ARDS有效中成药筛选探讨”;国家“十五”攻关“通络救脑注射液临床前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解毒通络法对中风后脑神经元机能可塑性改变的作用机制”探讨等。 王伟,北京中医药高校教化部中医内科学重点试验室副主任,先后参与和
9、主持国家科技部“1013”项目“血瘀证的蛋白质组学与家系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土茯苓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探讨”和“运用Bayes网络及相关图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的”多靶点效应整合“机理”,教化部重点课题“降脂灵调整胆固醇代谢的多靶点效应整合机理探讨”。 石任兵,北京中医药高校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的学术带头人,留德博士,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中药制药工程”的负责人。探讨方向为中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探讨与药物创新。近几年主持部(局)级以上课题6项、企业资助合作项目1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作为第一独创 人对中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探讨成果已
10、申请专利8项。 李峰,北京中医药高校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医证候学探讨,包括病证相关性的规律探讨和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探讨。目前作为负责人,担当国家“863”安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化部骨干老师资助项目和卫生部科研课题等,采纳生物芯片等现代高新技术,对中医临床病证和方剂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除了上述11位探讨骨干外,团队中还有4位年轻的成员,分别是薛晓鸥、李健、李彧和李亚东。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2岁,最小的李亚东只有30岁;93具有博士学位,73曾赴国外留学、进修或讲学,熟识国际合作运作过程及试验室管理。 基于设想而形成的团队 综观这些团队成员的经验和探讨方向,除了大的探讨领域都是医学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跃 中医药 创新 团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