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融合技术下沉浸式新闻分析(共5237字).doc





《多媒体融合技术下沉浸式新闻分析(共523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融合技术下沉浸式新闻分析(共5237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媒体融合技术下沉浸式新闻分析(共5237字)摘要:沉浸式新闻以数据可视化、多媒体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形式呈现。虚拟现实新闻是沉浸式新闻中讨论最多但质疑也最多的一种形式。中国青年报社推出的沉浸式新闻头条里的青春中国是多媒体融合技术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一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和虚拟现实新闻相比,多媒体融合技术下的沉浸式新闻受众主体性更强,能通过产生非虚拟环境中的沉浸式体验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交互中。非虚拟技术的沉浸式新闻或许可能成为未来沉浸式新闻的发展方向,受众可以参与新闻信息的制作,新闻叙事主客体的边界将消失,实现非虚拟环境下新闻信息的参与式沉浸体验。关键词:沉浸式新闻;媒体融合;非虚拟现实2019
2、年被称为5G元年。在5G技术的推动下,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然到来,万物皆媒的特质使得传播的交互性特质更加多元、沉浸。新媒体时代,融合新闻体现出多种形态,沉浸式新闻随着5G技术的出现发展迅速,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从传统的听、读、看变成了现如今的多种感官汇集体验。2010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德•拉•佩娜(DeLaPena)和她的团队在MITJournal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有关沉浸式新闻的相关概念:沉浸式新闻是让受众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新闻故事中的真实情景的新闻生产形式。一、案例分析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制作了微电影头条里的青春中
3、国。微电影选取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的若干头条,以邓稼先、袁隆平、张海迪、张瑞敏等头条人物为依托,运用专业电影级的拍摄与制作模式,展现70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电影推出之前,一则沉浸式新闻报道视频首先在微博火了起来,这条新闻是“致敬70年微电影头条里的青春中国9月27号正式上线”。沉浸式新闻通过这样一种新媒体思维方式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很多受众在观看完这条所谓的“沉浸式新闻”之后表示:这条视频报道中的“沉浸式体验”体现在什么地方,既没有虚拟现实,又没有VR等人机交互,只是一条非虚拟现实的视频,这样的报道算是沉浸式新闻吗?这段沉浸式新闻时长2分08秒,采用了2D拍摄效果,以第一
4、人称视角拍摄了影片制作的幕后故事,其沉浸式体验体现在拍摄内容、取景和选材上。它并不是传统的电影宣传片,观众所看到的画面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展示了拍摄者、工作人员、演员等的工作,他们都亲身参与了电影的制作和拍摄;观众在观看这个视频的时候能够身临其境,仿佛是切身参与了微电影的拍摄制作,实现了一种身份沉浸式的体验。所以这条沉浸式新闻是让观众以亲身参与的身份沉浸体验视角揭秘了微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头条里的青春中国时间跨度长达70年,有10余个场景、3个摄影棚,从场景搭建、道具准备、化妆的前期工作,到拍摄时的拍摄状态、讲戏、调光、表演,都进行了一些揭秘性的展示,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影的制作过程,
5、由此产生对这部微电影的参与感。比如,微电影中雨中拔稻穗的那一幕,视频报道里向大众展示了实际的拍摄情况,雨是人工降雨,但是稻穗是真水稻,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工作人员一株一株种在地里。视频报道还揭秘了影片中地震、房屋倒塌、暴风雪等震撼的镜头,从现场工作人员的视角带大众看这些效果背后的故事,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新闻报道。二、沉浸式新闻的三种呈现方式(一)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的沉浸式新闻是用数据图表来创建新闻场景,用图表、动画来展示一些繁杂、抽象的专业数据,这种数据图表精确清晰,充满了艺术和设计思维。以直接清晰的方式让受众对复杂的数据一目了然,受众不再排斥专业性较强的具有较多数据的新闻;数据不再冰冷枯燥,
6、可以使受众对新闻产生直观的感受,有更准确的把握。比如,一些财经新闻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数据可视化可以将这些数据表达得更加生动,实现内容上的沉浸式体验。但是这种沉浸式新闻在画面和观感上的参与感较弱,沉浸体验交叉,可以看成是沉浸式新闻的初级阶段。(二)多媒体融合技术多媒体融合报道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新闻图片、视频、文本等新闻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更具可读性的新闻场景,增加了新闻信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一些涉及地理的区域报道也经常会把卫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受众以一种参与和互动的形式与新闻信息进行对话,新闻的对话感和参与感增强,实现了新闻的沉浸式体验;受众在多媒体融合
7、的沉浸式报道中可以自己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以及阅读时的速度、时间和顺序,体现了受众的主体性,而不是被控制的互动。前面提到的致敬70周年微电影头条里的青春中国就是多媒体技术融合下的一个典型报道。卫报有一则关于解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报道,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原成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Snowden)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棱镜”监听计划为基础,对政府监控进行报道和反思。该报道运用多媒体融合的方式,使受众获得了沉浸式的体验。该报告由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一个文本报告、一个视频和一个图表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新闻中,所有的视频都是对人物的采访,人物被放置在非常简单
8、却有很强冲击力的白色背景中。报道开始时播放了一段27秒的视频,一共有6名受访者,其中两人的采访分别代表支持和反对政府的不同意见。根据报道的发展,6名受访者的采访视频被剪辑成20秒左右的片段放置在相应的位置,连接整个报道。视频的嵌入使得整个故事生动活泼,使得严肃沉重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文本、视频、图片等不同的多媒体元素的组合,为读者创造了生动的新闻场景,让读者在现场体验新闻,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三)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新闻(VirtualRealityJournalism),又名VR新闻,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制作新闻,通过VR终端的各类传感系统模拟真实场景,给受众营造“沉浸”(immerse)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 融合 技术 沉浸 新闻 分析 52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