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美学与“人择原理”.docx
《人本美学与“人择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美学与“人择原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本美学与“人择原理” 摘要:人择原理本是宇宙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将它略加发展,可以用来说明美学中的一些深层理论问题。比如,人为何会有如此这般的生理、心理机制?人为什么会有爱美之心和审美的实力?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美的存在等等。解开了这些谜中之谜,就会看清晰美与人、美学与人学之间的根本关系,这就有助于说明美学中的很多基本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与乐趣。文中还提出了人本美学的新命题,阐明白它的主旨。 关键词:人择原理;自然的人化;初始人择;再次人择;人本美学 中图分类号:B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3-1502(2022)05-0037-06 自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人们就始
2、终致力于弄清美的本质、美的本原、审美之谜等问题。这是美学中的高层理论问题。美学家们已为此进行了殚精竭虑的探讨,而这些问题却至今依旧是谜中之谜。正值此时,突然听到从宇宙学园地里传来一曲不同凡响的歌声。我不禁为之一振,乃由此而起先进行新的思索。 人择原理本义 三十多年前,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探讨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理论,即“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这一理论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重视。它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在科学发展中具有不行忽视的意义。 仅仅在数一百零一年之前,人们还普遍认为,世界是神创的,万物是神为了人的存在而创建出来的。“天之于民者厚矣,植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就是这
3、一思想的表述。后来,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及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创说在思想界的统治。现代自然科学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不过,科学家们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他们总是企图把思维触须引向宏观、微观或更加神奇莫测的领域,因而常常提出一些令人瞠目的难题。他们力图探讨并发觉多种科学现象之间的本原,探究各种现象之间的统一。理论物理学家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信任存在着支配整个物理世界的共同规律。 他们提出的某些问题好像是荒诞不经的。比如,为什么宇宙是四维的,而不是二维、三维或五维以上的?为什么万物间会有引力存在?而且万有引力常数G是这种值而不是其他值?为什么地球与太阳之间是这种
4、距离,而不是另一种距离?以及为什么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切向速度恰恰是这种速度?假如稍大或稍小一点,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等等。总之,科学家们提出了与宇宙初始条件有关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的。 为了解答世界科学中的这些超级难题,人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美国科学家迪克与英国科学家卡特等人提出的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主见用下述方式说明世界:“事情之所以是这样的,那是因为这是人类存在所必不行少的”。或者说,这一切都是人类选择的结果。这也就是说,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宇宙,然而,只有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中,才能演化出人类,才能有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因而,人类只能看到具有这些初始条件、这些特定
5、参数的宇宙,而看不到其他各种宇宙。就犹如那些春生秋灭的昆虫,只能“观测”到暖和的气候,而看不到寒冷的季节,尽管寒冷也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可能认为这种理论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深邃的内容。可是,正是这一理论对上述那些难题提出了统一的、最终的和比较完满的答案。比如,宇宙之所以是四维的,那是因为假如它是三维的,即二维空间,一维时间,那么二维空间只能形成平面,而不能形成立体,这就无法出现有机物,更无法出现人类。反之,假如空间超过三维,那么行星绕太阳或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是不稳定的,一切体系都将崩溃瓦解,也不会出现人类。其次,万物间之所以会有引力存在,地球与太阳间之所以取这样的距离,那是因为否则就不会出现生物体
6、的困难结构,假如地球距太阳过近或过远,其温度和气候都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因此,这就等于说此时此地的自然条件正是人类细心选择的结果。 人择原理的提出已有若干年月。它所能够说明的范围愈来愈广。虽然这个理论也有自己的不足,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发觉其他理论能够对这类高层问题做出如此简洁普适的说明。 初始人择与审美力之渊源 我认为,这一理论在说明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很多初始条件方面是独具慧眼的。不过,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该理论虽然名之为“人择原理”(AnthropicPrinciple)(原文第一个词的词根是“人类的”),但是,它却仅仅着眼于一般生物存在的初始条件问题,并未特殊说明哪一些是人类存在、发展
7、的独特要求,更没有说明人类对自身的条件又做了哪些选择。 指出该理论的不足,并不是想要否定它,恰恰是想要来弥补它、改进它。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需突破宇宙学探讨的范围,到那些最简单看到人与一般动物之区分的领域去做进一步的考察,比如美学、人文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就是这样的领域。 人是这个宇宙中作为视察者而存在的唯一主体。自美学角度而言之,这个视察者也就是审美的主体。既然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存在是一个宏大的事实,人又是一种高级智能生物,那么,这个视察者的存在就必需有一系列的初始条件。仅仅有了适合于一般生物存在的宇宙环境(如迪克人择原理所已经指出那些),还并不能保证人类的诞生与存在。另有很多条件也都是
8、不行缺少的。 首先,人生而有爱美之心。但这个爱美的本能(即审美力的初始基因)又是如何获得的呢?达尔文曾用大量实例证明,审美实力是很多动物、植物繁衍后代并实现优生的天赋本能。正因为具有这种实力,它们才可能在交配时,择其美者、优者而从之,并使丑者、劣者被淘汰。这样才能保证其优生演化的势头。而那些不具备这种实力的生物,则在自然选择中泯灭无存。 而且,人类仅仅有了生命和生存的条件还不够。人的生命中必需有肯定的乐趣,必需能使他感受到愉悦与快慰,他才能好生恶死、有所追求、自强不息。爱美之心与审美的机制就是人类生存、发展、择偶与繁衍所不行缺少的前提。在千万种生物中,只有具备高级审美机制的生物,才能逐步战胜万
9、千天敌,而演化成万物之主宰。而一大批不具备审美机制的生物,早已灭亡,只具有低级审美实力的生物,发展演化缓慢,只能俯首称臣。可见,这也是人之所以能从一般生物演化为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般动物所具有的审美实力是低级的、纯生物意义的,只限于饮食、交配及与生存有关的狭小范围之内。人的审美实力源于动物,却又大大地高于动物。这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分。人的审美力是他所特有的智能的一部分。其中虽然仍有食、色以及与优生有关的因素,却又具有了人性的特色,而更多的则是非功利的、精神方面的因素。这些都是非本能的,远远超出了生物性审美的范围。我们把这种只有人才具有的审美力与动物的审美力区分开来,并把与人的审美力
10、相适应的审美特性称之为美,美和审美都是对 人而言的。不过,这并不是否认人对动物祖先在审美方面的继承关系。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及后代学者提出的基因突变理论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不过,它并不能说明人的审美力的原始基因是如何被偶然地获得的。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演化中的宏大作用。这也是极为精辟的,无可怀疑的。不过,假如人类祖先的肌体内根本没有上述这类审美基因,那么,即使经过亿万年的劳动,也无法生成或捕获到这种基因,并使之发展成为今日这种样子。 那么,原委人类审美力的原始基因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达尔文和恩格斯都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人择原理换了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事情之所以是这样的,那是因为
11、只有这样才会有人的存在”。或者说,只有有了这样一些初始条件(空间是三维的、日地之间取如此这种距离常数、人类具有饮食、生殖和审美本能等等),人类才可能被演化出来。否则,人根本无法存在,又有谁来提出这些问题呢? 审美力是一种自调整系统,也是自完善系统。假如没有种系统,动物就难以实现性选择与繁衍方面的优选化,就不能一代一代向更高级、更完备的品种演化,更不能演化出人类。在人类出现以后,假如没有更高级、更完善的审美自调整系统,他的进化与发展速度就不行能千万倍于一般动物,不行能在短短几一百零一万年的岁月中就把千万种一般动物抛到遥远的后方。 其次,仅仅有了审美基因并使之获得肯定的发展还是不够的。人类还必需具
12、有与其审美力相适应的生理、心理机制,如所谓能够审美的眼睛、耳朵等等。否则,审美力就无法得到发挥。 复次,人的审美力还必需与人自身的外观、性格、行为等等的审美特性相耦合。要知道,人是人第一个审美对象,也是最主要的审美对象。假定人们看到自己的母亲、儿女、异性伴侣及全部同类,不能产生美感与剧烈的爱恋之情,反而望而生畏或望而作呕,那就不行能产生第一个后代,焉有今日大千世界之可言?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赫兹。但假如他自己所发出的声音却低于或高于这个数值,那么,人们就听不见同类的呼喊声。这不仅无法形成美丽的小夜曲,而且连最简洁的语言也无从产生。因而,所谓的最高智能等等,均将无从谈起。仅仅这一点就
13、足以否定人的存在。 当代的芸芸众生多半都热衷于饱餐自然景色之美,细尝艺术珍品之趣。笔者也是这众生中之一员。不过,在世界上千万种美的事物中,人却是第一个和最高的一个美的对象。我愿再次强调:人们经常用鲜花来比方姑娘们的丽质,但是任何鲜花都不如她们能让千古英豪怦然心动、神魂颠倒。人们经常用雄狮来象征男子的矫捷,而任何雄狮都不能让众佳丽柔肠寸断、望眼欲穿。因此,我曾在一篇专论中指出:“人是最高的美,人是美中之尤”。古希腊哲学家早就讲过:“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恩格斯也认为,思维着的人是“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这里所讲的都是同一类事实。 现在,用人择原理来说明,其道理尤为明显。作为审美主体
14、的人,必需以自己的同类为最美;作为审美客体的人,又必需最符合主体自己的审美标准。否则,人类就不能相爱和繁衍后代,又哪有什么自然美、艺术美及美学科学之可言呢? 再者,大自然是人类的其次审美对象。尤其在人类的童年,自然界既是人类的生活摇篮,又是他身边的大花园。自然界必需具备一些初始条件足以满意人类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人类只有能够从这个“摇篮”和“花园”中感受到肯定华蜜与乐趣时,他才能产生生存、斗争的剧烈愿望。 由此看来,人的审美力(及其初始基因)以及人体美与自然美都是人类演化、生存、发展所不行缺少的必要前提。因而,也可以说,它们都是“人择”的结果。我们完全信任,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必定另有很多个
15、不同的宇宙和星体,但是那里不具备这些条件,不适合人的存在。而人类仅仅选择了具备这些条件、适于自己生存的我们这个宇宙和星体作为诞生地,并又选择了具有高级审美基因及智能基因的生物作为自己的祖先。 宇宙学中的人择原理只讲了人对宇观环境的选择,并到此为止。美学中的人择原理却要进一步讲到人对宏观环境的选择,还要讲人对自身形体、实力等等的选择。因为,仅仅有了适当的宇观环境并不能保证人的诞生,必需还要有足以满意其生活与审美须要的宏观环境,而且还必需让他拥有特别的审美力与审美机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自身的美,他才能够诞生并繁衍无穷。全部这些都是人向大自然、人向人自己提出的苛刻条件,而且已经得到了满意。所以,我们现
16、在所见到的人与自然的一切初始条件都是人择的结果。 再次人择与自然的人化 不过,前文所讲的还只是“人之初”,即人类之初的状况。这时的“人择”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巧合性的。我们把这称之为“初始人择”。初始人择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初始条件问题。西方宇宙学中的人择原理到此为止。而笔者所推出的美学中的人择原理却要再前进一步。下一步可称为“再次人择”。这是自觉的、主动的、有意识的人择。两种人择有重大的区分。 人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智能生物,而不同于一般动物。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整个自然界内部是根据自然选择及基因突变原则发展进化的。在人类出现之后,尤其在人类跨过了蒙昧期、野蛮期而进入文明期之后,他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