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伪启发式教学现象探析(共4181字).doc
《语文课堂中伪启发式教学现象探析(共418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中伪启发式教学现象探析(共4181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课堂中伪启发式教学现象探析(共4181字)语文课堂中伪启发式教学现象探析 启发式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东西方都有深远的渊源。语文课程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在实践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些一线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因此在部分课堂中存在着伪启发式教学现象。研究语文课堂中的伪启发式教学现象,弄清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一、语文课堂中的伪启发式教学现象伪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的,指不正确的、错误的启发式教学。伪启发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具有本质上的区
2、别,它徒有启发式教学的形式而没有其精髓,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语文课堂中的伪启发式教学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问即是启发有一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提问就是启发,把提问与启发等同起来。他们中的有些人喜欢在课堂上一问到底,喜欢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问。这样的做法很难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还有些人喜欢在教学中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无目的地随意乱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这些教师盲目地满足于课堂氛围的“热闹”,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其实,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不得法,即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或过于复杂、深奥,则很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那么就不能说这些提问具有启发性。笔者认为,只有那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才具有启发性。2.一味少讲多练有部分教师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少讲多练。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每堂课都要按一定的比例来划分讲与练的时间,且练的时间一定要比讲的时间多,因为若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做练习便会导致“满堂灌”。其实,只要讲解有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堂课讲四十五分钟也无妨。讲多讲少只不过是形式而已。3.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谈话法不等同于启发式,谈话法可能是启
4、发式,也可能不是启发式。衡量谈话法是否是启发式,关键看教师运用谈话法时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谈话法如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就是启发式。否则,就不是启发式。“方法本身是承担不了检验教学方法的标准的。任何一种具体的方式和方法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是和一定的指导思想密切联系的。同一方式和方法,因其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启发不在于不停地提问,也不在于一味地少讲多练。之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出现诸多伪启发式教学现象,从
5、根本上说是因为一些一线教师没有深刻地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倡导者,其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性论断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汉代郑玄曾说过:“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也,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这揭示了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必须审时度势。宋代朱熹进行了这样的论述:“愤者,心求通达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朱熹揭示了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时机,“愤”指学生的学习心态,即想弄懂某个问题而没有弄懂的为难心态;“悱”指学生的表达状态,即想说出来而又语塞的状态。
6、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愤”去“启”,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针对学生的“悱”去“发”,帮助其整理模糊的认识、混乱的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所想。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对启发式教学的内涵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人们或将其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其理解为一些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或将其理解为一种教学思想。这些认识都没有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科学、深入、全面地揭示出来。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解释。宏观层次,表现为一种教学思想、原则、原理。中观层次,表现为一些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或指导原则,可谓是一种方法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具体方法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堂 启发式 教学 现象 探析 418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