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古建筑保护措施探讨(共2649字).doc
《零陵古建筑保护措施探讨(共264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陵古建筑保护措施探讨(共2649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零陵古建筑保护措施探讨(共2649字)零陵古建筑保护措施探讨 湘南地区冬季湿冷、春季多雨,木材容易被虫蛀和腐烂;夏季炎热漫长,秋季晴朗干旱,木材容易干燥开裂。因此零陵古建筑在选材方面充分考虑了材料的适宜性,木材主要选用樟木、杉木和松木。樟木纤维紧密、不易崩裂,其中蕴含的樟脑油,能防虫蛀;杉木干形通直圆满,材质轻韧性好,易于加工,纹理美观,不易起拱变形,内部的杉脑抗蛀耐腐,成为建筑构架的首选材料;松木树干长直,质地柔韧,垂直抗压力较强,耐水但在干燥环境下易开裂,一般被用作屋顶构架中承放屋瓦的椽。砖墙以黏土烧制的青砖为主,基台柱础均采用本地盛产的青石。城区古建筑特点由于零陵地处湘南,位于中原南下广
2、西必经之路,历史上屡遭战火侵袭,加之零陵老城区至今依旧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因此城区中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礼制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柳子庙、永州文庙。柳子庙位于零陵区潇水河西岸柳子街,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该庙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444年)迁至现址,先后于明正德八年,清嘉靖三十七年,清同治八年进行过大规模修缮。柳子庙到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占地面积2805m2,其中建筑面积1534m2,分为三进三开,山门、戏台、前殿、正殿、后院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依山而建,逐级升高。戏台和山
3、门前后勾连而建,为重檐歇山顶八柱木结构。前殿与正殿为砖木结构,其中前殿结构是三柱五瓜木制排架,正殿为五柱七瓜木排架。文庙又称孔庙、学宫,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永州文庙建于宋朝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初建于潇水河畔愚溪桥旁,后六次迁移重建,四易其地,最后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迁至现址。文庙在封建时代为零陵郡(州府)的最高学府,每年要在这里举行岁试和科试,文庙现存的建筑有大成殿和东西两庑,面积约700m2。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屋顶则是黄色琉璃瓦。大成殿前檐下除了两根汉白玉柱和两根青石柱外,还有两根木柱上也雕刻着蟠龙、飞凤,属于全国罕见木雕杰作。文庙承重结构为六柱八瓜木制抬架结构,木架
4、间以木横枋相连以加强结构刚度,四周以砖墙围护,悬山顶覆以小青瓦。乡村古民居由于零陵区处于湘南丘陵地带,又是潇湘交汇之地,周边村落都是依山伴水而建,古民居就散布在山水之间,其中最有典型性的是涧岩头村的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以及金花村的蒋家大院。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主要分为六个大院,历史最悠久的大院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间,最后建成的院落完工于清朝末年。由于建造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周家大院建筑群落风格迥异。明朝修建的三座大院线条明快,没有过多的装饰,均为穿斗式梁架,盔顶为主,唯有曾在明朝天启年间担任户部尚书的周希圣所出资修盖的府邸正屋采用了重檐屋顶,由于明朝礼制严格,因此保存至今仍拥有重檐屋顶的明朝民居实属罕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建筑 保护措施 探讨 264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