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学史料在中职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谈物理学史料在中职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物理学史料在中职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物理学史料在中职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结合目前中职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学生状况以及改革的方向,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以把学生的需求放到首位为原则,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阐述了在中职物理课堂上应用物理学史料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了中职物理课堂的改革要求。 关 键 词 中职物理课程;物理史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32 文献标记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11-0160-02 日前,浙江省出台了新一轮的中职课改方案,提出要“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阔人民群众教化多样化的须要”;国家教化部颁布的教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
2、教化教学改革的若干看法明确指出:“教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化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体现学科价值,挖掘学科内涵,探究适应学科的教学方法。目前中职物理课程是介于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之间一门重要的学科,地位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它在专业课服务方面体现了极大的价值。随着课改的进行,如何能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提高学生主动性呢?在多年的物理课程教学中,我发觉引用物理学史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学习看法,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养教化都有着主动的意义。物理学史料中的科学思想、人文思想、科学精神也是素养教化的极好题材。 一、应用物理史料,激发学生爱好 物
3、理学的发展在理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感性的光辉,许多物理定理和概念的酝酿、产生和发展,都伴随着一些故事发生。物理理论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富有肯定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这一趣味性与探究性的引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实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利用物理史料引入,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学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即增加趣味性,将抽象的学问详细化、形象化,又有助于学生记忆。学生了解了物理学史的发展,驾驭了物理学问的规律性,从而真正使物理能够转化为自身的学问,而物理学史料所增加的教学的趣味性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备人性化。 例如,在讲解中职物理第8章“电荷与电场”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4、,我讲解了富兰克林的故事:在18世纪之前,人们对于电还不是很了解,直到18世纪中期,有一个叫做富兰克林的美国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探讨,最终让人们对于电有了肯定的、详细的相识。在1749年,富兰克林留意到雷闪与放电有很多相像的地方,1752年他就通过特别闻名的“风筝试验”进行雷击试验,这个试验就证明白雷闪就是生活中的放电现象。同学们,这是一个特别危急的试验,大家肯定不要去仿照,在后来有人重复这种试验的时候就遭电击身亡了。富兰克林由这个试验还建议人们用避雷针去防止建筑物遭雷击,这个建议在1745年由狄维斯实现,这也许就是咱们现在电的第一个实际应用。 又如,讲解库仑定律时,我讲了扭秤试验:在17
5、85年,库仑设计了扭秤试验,这是一个特别奇妙的仪器,因为它能测量出微小的库仑力来。库仑在他试验的过程中干脆验证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是成反比的,而与它们的带电量乘积成正比。他的这个试验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这就是课本上的库仑定律的由来。 在中职物理课堂之上通过给学生讲授这些物理史上的事实和科学家轶事,调动学生的心情,唤起他们剧烈的新奇心和对于物理学问的探究心,从而培育其对物理学问的深厚爱好,最终能够使学生喜爱上物理学科,使其在物理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 二、运用物理史料,培育学习看法 中职学生中不乏头脑聪慧、思维灵敏的苗子,阻拦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绊脚石就是学习看法不够仔细,
6、学习意愿不强。物理学的探究须要有科学探讨的看法与不折不挠的精神,许多理论的诞生都是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才得出来的结果,在进行学问传授的过程中给学生传达这一部分的学问,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学问,还能学习物理科学家的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钻研的看法、乐学的看法、孜孜不倦的学习看法。 例如,在讲解电路学问时会常常用到小灯泡,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穿插了爱迪生独创灯泡时候的故事:爱迪生在独创灯泡的时候应用了1600多种耐热的材料进行了尝试,最终才试验出碳化的竹丝是最优的材料,最终人们才得以用上物美价廉的灯泡。后来在1906年,爱迪生又发觉钨丝的效果更好,所以就改用钨丝,进一步提高了灯泡的质量
7、。通过讲解,学生对灯泡的发展历史有了肯定感性的相识,他们在学习灯泡发光的原理的同时,还明白了在做物理试验的时候应当大胆地去做,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和挫折,要将科学家的这种精神学来,培育学生仔细钻研的看法。 又如,在讲授电磁感应时,我给学生讲解并描述了法拉第发觉电磁感应的过程:在前人发觉电能生磁这一现象的时候,他就始终坚信科学的对称性,即磁也能生电,最终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在1831年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众所周知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同时与此作比照,我还给学生讲解并描述了早在1825年日内瓦物理学家德拉里夫的助手科拉顿早就完成了与法拉第相同的试验,但是他因为一些缘由没有视察到电磁感应现象,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学 史料 物理课 堂上 有效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