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调研报告.docx
《我看家乡新变化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家乡新变化调研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看家乡新变化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速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机遇期。为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XX经济社会的跨更加展,依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对“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进行全面深化调研的基础上,形成XX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XX市工业发呈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优势产业支撑,投资、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园区聚集”的发展思路,以实施“工业发展倍增安排”为切入点,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强化协调服务为手段,强力推动新型工业
2、化进程,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总量提高、存量做优、科技提升、结构改善、规模扩张与集约发展并重的特点:(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到202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9.18亿元,05到09年期间年均递增19.41%;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1.04亿元,05到09年期间年均递增16.19%;预料2022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50亿元以上,比2022年增长21.83%,“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9.8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2年的20.94%提高到2022年的23.16%,提高了2.22个一百零一分点;工业上交税金从2022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28亿元,年均递增10.
3、5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0%左右,2022年因增值税转型及结构性减税两个因素的影响,占比下降到37.4%。(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发展立足优势资源,根据“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电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扩大投资提高增量,依靠科技提升存量,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基本变更了XX一业支撑、一糖独秀的产业状况,形成了制糖、水电、矿产、酒及饮料、制茶五个产业共同支撑,非公企业群体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从2022年的37:30:33调整为2022年的36:33:31。轻、重工比重从2022年的46:54调整为2022年43:
4、57。支撑XX工业的五大产业(制糖、水电、矿产、酒及饮料、制茶)的比例已经从2022年的31:48:5:13:3调整为2022年的29:38:18:8:5,蔗糖产业得到提升,电矿产业快速壮大、酒及饮料逐步提高、茶叶产业得到巩固。(三)传统骨干产业逐步做强我市传统产业通过招商开发、引资嫁接、改革整合、改造提升等措施,逐步实现了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蔗糖产业。蔗糖产业通过引进广西南华集团、广西阳光公司两大集团,对制糖行业实行改革、整合、改造和延长,从2003年的15座糖厂整合为目前XX南华糖业公司、凤糖集团、永糖集团三大集团公司,制糖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22.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114%优化
5、为70.77%,制糖生产从15座糖厂优化为1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实力从3万吨提高到4.3万吨,蔗糖产量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同时,糖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建成了9.5万吨蔗渣浆纸生产线、有机肥年生产实力19.4万吨,木糖年生产实力4800吨,产品结构由单一的食糖、酒精向有机肥、木糖、药用酵母、活性炭、蔗渣浆纸等多元化发展,成为全市拉动力最强、产业链最长、吸纳就业最多、惠农最广的工业支柱产业产业覆盖全市8县(区),涉及10多万户蔗农和5000多个产业工人。蔗糖产业实现了由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低效竞争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业抗风险实力大大增加。2022年入榨甘蔗521.8万吨,是2022年258.6万
6、吨的2.02倍,年均递增19.18%;生产食糖66.65万吨,是2022年35.84万吨的1.86倍,年均递增16.78%;生产酒精4.18万吨,是2022年2.85万吨的1.47倍,年均递增10%;完成增加值8.01亿元,是2022年4.22亿元的1.8101倍,年均递增17.4%。电力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发、供电企业15户(其中:发电企业6户,供电企业9户),澜沧江流域的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均在我市境内,总装机达705万千瓦,同时,地方小水电站总装机也达到了40万千瓦,现已形成云南省最大的水电基地;同时,全市已形成以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线路为主的电网格局,初步完成云南电网公
7、司为主的“一张网”整合。2022年,电力行业完成发电量68亿千瓦时(含漫湾电站),完成增加值10.73亿元,是2022年7.66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8.79%。矿产行业:近年来,全市根据“矿电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引进优势企业进行资源开发与整合,使矿业行业快速成长为全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共有15户矿业采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现有工业硅生产线10条,设计年生产实力5万吨;电锌生产线2条,设计年生产实力6万吨;铜精矿生产线1条,年生产实力5000吨;水泥生产线8条,年生产实力85万吨。2022年电锌产量1.6万吨,工业硅产量2.4万吨,水泥产量54万吨,二氧化锗、锗锭、单晶锗等
8、锗类产品产量25.6吨,原煤产量15万吨。2022年,矿产行业完成增加值5.02亿元,为2022年1.07亿元的4.69倍,年均增长47.17%。酒及饮料行业:通过近年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着力培育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市酒及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有酒及饮料生产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6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户,主要产品以白酒、啤酒、果酒、果汁饮料为主,其中:白酒年生产实力13万吨,啤酒年生产实力2万吨,木瓜发酵酒年生产实力1万吨,茶饮料年生产实力10万吨,果汁年生产实力4.5万吨。这些企业中,澜沧江集团已发展为全省跨区域发展的最大啤酒、白酒生产企业,茅粮集团凭借木瓜发酵酒在省内外
9、具备了较高知名度,“澜沧江”、“司岗里”名牌影响力渐显。2022年酒饮料产量4.41万吨,是2022年3.48万吨的1.27倍,年均递增6.1%;完成增加值2.14亿元,是2022年1.3亿元的1.65倍,年均递增13.27%。制茶行业:茶叶产业是我市关系农夫增收、农村发展的传统骨干产业,是“兴工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125.7万亩,茶叶农业产量4.71万吨,精制茶年生产实力7万吨;全市经QS认证的精制茶加工企业有13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户(其中:9户企业通过ISO9OO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户企业通过HACCP食品平安限制体系认证)。2022年,由于“普洱茶”风
10、波影响,导致全市大部分茶叶骨干企业库存积压(仅滇红集团、勐库茶叶公司、澜沧江啤酒集团茶叶公司就积压精制茶3000余吨,占压资金约2.2亿元),资金短缺,造成原料收购难、产品结构调整难,严峻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全市各级的主动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茶叶产业仍旧取得了较大发展,2022年精制茶产量2.57万吨,是2022年1.83万吨的1.4倍,年均递增8.86%;完成增加值1.31亿元,为2022年0.49亿元的2.67倍,年均递增27.87%。林纸产业:造纸行业是我市历史较久的产业之一,但传统老企业多为污染大、能耗高、效益差,被列入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淘汰的范围,先后被关停淘汰。目前
11、,全市仅存一户造纸企业,即:双江南华纸业有限公司(原双江纸厂),设计年生产实力为1.7万吨。2022年5月,在XX南华纸业公司9.5万吨蔗渣浆纸生产线建成投入运营后,全市浆纸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林纸产业步入了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低、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阶段,为XX林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2年,全市的浆纸产量为6548吨,是2022年3937吨的1.66倍,年均递增13.56%,实现工业增加值1484万元,是2022年1059万元的1.4倍,年均递增8.8%; 2022年,南华纸业安排生产纸浆6万吨,预料实现产值2.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0.59亿元。畜产品加工业:
12、澳华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冰鲜肉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使畜牧产业的发展迈出了珍贵的一步。目前,企业年屠宰规模(设计实力)达101万头生猪,加工冰鲜肉10万吨。项目在2022年投产以来,实际屠宰生猪3.8万头,共生产销售鲜肉、冰鲜肉61品系2500吨,实现产值0.32亿元;2022年安排加工生猪150000头,生产冰鲜肉15000吨,实现产值2.25亿元,实现增加值0.5亿元。核桃深加工、食用油生产行业:目前,全市核桃深加工及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主要有3户,其中:菜籽、茶籽加工生产企业一户(佳源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植物油实力2000吨。核桃深加工企业两户,即:智汇源食品公司核桃油年生产实力10100
13、吨;巨达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核桃仁(设计实力)2000吨、核桃油2000吨、核桃粉1600吨。其中:才智源食品公司一期工程安排于2022年6月投入生产;巨达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市场拓展、资金保障及内部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产能始终没有得到释放。生物制药行业:目前,我市通过GMP生产许可资格认证的制药企业有2户,即:云南广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勐永药业公司,其中:云南广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34个国药生产许可药号,8条生产线,生产规模达年产酊剂2050万支、片剂5亿片、块剂250万盒(500吨)、散剂2500万袋、丸剂1500万袋、胶囊剂2500万粒;勐永药业公司以蔗糖副产物为原料,生产酵母、药
14、用辅料乙醇、药用辅料蔗糖、麦角固醇等系列产品,拥有三条生产线,药用辅料乙醇达日产20吨,日产酵母达4吨,日产麦角固醇30千克。(四)工业投入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资本、技术、人才匮乏的实际,提出了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投资集团,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阅历,推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思路,全面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通过以工业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招商工作力度;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切入点,通过产权转让、资产并购、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先后引进广西南华集团、广西阳光公司
15、、会泽东兴公司、祥云飞龙集团、云矿集团、鸿竣公司、汇华公司、西地公司、昆钢集团、云天化、澳华公司、拉法基、世纪金源集团等省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到我市进行投资开发,实施了一批批重大项目,拉动了地方投资,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管理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糖、茶、有色金属、水泥、畜禽加工等主要行业逐步向大、强、优、精方向发展。通过引资开发,全市11条制糖生产线改造及糖业循环经济链建设、茅粮集团司岗里木瓜酒、澜沧江啤酒集团生绿茶饮料等一批生物加工建设项目得以实施,推动了制糖、制茶、酒饮料等老产业扩能升级和产业链延长,行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镇康马鞍山电站、沧源新芽河电站、云县盘河电站、鑫圆锗业公司区熔锗
16、和单晶锗、云县江天矿冶公司铜精矿采选、沧源金腊云矿锌业公司电解锌、镇康鸿峻公司电解锌、东鸿公司电解锌、双江西地公司工业硅、镇康汇华公司工业硅、天鸿公司玻纤高岭土等一大批矿电项目的实施,使电矿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市新的经济支柱;澳华食品公司冰鲜肉、南华纸业公司蔗渣浆纸、佳源公司菜籽油加工、智汇源公司核桃深加工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使畜禽加工、浆纸、绿色食品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增长点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市内传统骨干企业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名牌名标”,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实力。截止2022年,XX南华糖业公司、鑫
17、圆锗业公司、凤庆滇红集团公司、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4户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锗单晶、锗元器件、玻纤高岭土、竹浆粕、生绿茶饮料、木瓜发酵干酒等一批“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动相关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凤牌”红茶等7个产品获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澜沧江”牌原生绿茶等5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王子冠”商标、“晶菱”商标等23件商标获云南省闻名商标称号,特殊是XX鑫圆锗业股份公司,该企业通过投资1亿元实施矿山改造、锗产品生产线技改、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同时主动开展锗系列高端产品自主研发,取得7项专利,获得3项科技进步奖,制定了12项锗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形成了
18、以自有学问产权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由初级锗加工企业向集锗矿采选、提纯、区熔精炼、红外锗单晶及光学器件、太阳能锗单晶及晶片生产及研发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型。2022-2022年,全市已经实施非电工业项目193个(累计),完成投资48.3亿元,已竣工项目113个,竣工项目完成投资21.4亿元。(五)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市深化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培育和成长工程,发展了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能人才,使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19、健康、快速发展。2022-2022年,全市非公经济总量由2.9万户发展到3.74万户,年均增长6.6%;从业人员由6.8万人增加到10.51万人,年均增长11.5%;注册资金由25.3亿元增加到55.24亿元,年均增长21.6%;非公企业由944户发展到2274户,年均增长24.6%;从业人员由2.7万人增加到4.73万人,年均增长15%;注册资金由20.7亿元增长到46.73亿元,年均增长22.6%;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由29.6亿元增长到65.3亿元,年均增长21.9%,占全市GDP比重由30.7%提高到36.9%;上缴税金由1.53亿元增长到4.23亿元,年均增长28.9%,占全市财政
20、总收入的比重由19.6%提高到25%。20222022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由11.37亿元增长到25.77亿元,年均增长22.7%,其中:工业增加值由5.21亿元增长到15.38亿元,年均增长31.1%;上交税金由1.68亿元增长到3.84亿元,年均增长23%;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51.49亿元,比2022年增长19.2%。(六)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XX工业园区通过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等模式,不断创新投资方式,并以昆交会、泛珠会、各类项目推介会为媒介,仔细谋划推介项目,推动促进招商;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园区软、硬环境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实力,使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
21、截止2022年,XX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9亿元,入园企业59户,入园企业完成投资15.77亿元。在推动XX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我市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县(区)建设特色工业小区,主动推动镇康县矿电工业小区、沧源县勐省工业小区、临翔区博尚高岭土加工小区的规划编修工作,努力促进县域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七)节能减排强势推动截止2022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在2022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0.80%,其中2022年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2022年基础上累计下降49.7%,其中2022年下降28.05%;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生产实力43万吨、铁合金生产
22、实力8600KVA,造纸生产实力1万吨;46户工业企业通过市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三大糖业集团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胜利实施,其中XX南华纸业公司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已进入试车,标记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一)存在的问题从纵向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在实施第一轮工业发展倍增安排以后,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目标,20222022年首轮工业发展倍增安排胜利实施,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3亿元,为2002年的2.56倍,实现工业上
23、交税金6.7亿元,为2002年的2.51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2年的20.94%提高到了2022年的23.79%;工业上缴税金从2022年的4.2亿元提高到了2022年的6.7亿元,年均递增26.3%,工业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0%左右;在其次轮工业发展倍增安排的实施过程中,我市工业经济遭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工业发展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毅领导下,坚决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基本接近20%的水平,一些重点领域的投资开发取得突破,传统产业较大
24、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加。但是,从横向对比,我市的工业发展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明显落后于周边州市和全省发展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在11位;工业经济规模小、发展粗放、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抗风险实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详细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22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2088亿元的1.96%,全部工业增加值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第10位。二是工业投入偏低,重大项目较少。2022年,全市完成城镇非电工业投资16亿元,仅占全省非电工业投资819亿元的1.95%,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11 位;全市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乡 变化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