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历史故事101字_唐朝著名历史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著名历史故事101字_唐朝著名历史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朝著名历史故事101字_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特别具有好用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唐朝闻名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朝闻名历史故事篇一:唐睿宗三让天下 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心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 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调,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其次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
2、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一让母亲 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睿宗事实上是个傀儡皇帝。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照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起先运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起先运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为了协作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恳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睿宗也上表恳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
3、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二让皇兄 圣历元年(6101)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明显,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情愿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 唐睿宗的推让,不仅说明白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开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睿宗让位既爱护了哥哥,也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组织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扩大自己势力,同时也避开被严密监视,一家人这时才被放出来。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这明显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
4、对这一称呼,又因为睿宗的坚决推辞而作罢。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遇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睿宗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开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照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剧烈要求下,他才牵强同意。 睿宗这次即位后的其
5、次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 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睿宗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睿宗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终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持续。 唐朝闻名历史故事篇二:唐朝商人的起义 唐代
6、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辉煌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盛时期。有印度、波斯、高丽等众多其它国家的商人不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辉煌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有印度、波斯、高丽等众多其它国家的商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进行各种商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唐朝商业的繁华,出现了很多象洛阳、长安这样繁华的商业都会。 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的势力自然有所增加。商人不仅经济实力强大,更是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但是尽管如此,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仍旧相当地下。根据唐朝的法律,商人不仅是不能做官,就是连一般老一百零一姓的地位都不如。唐太宗
7、曾对大臣房玄龄说:脱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踰侪类只可厚给财物。必不行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意思是商人给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好处就可以了,千万不能让他们做官,和朝庭上的圣贤明君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在唐高宗时期,更出台了一系列卑视商人法令,如商人不得穿黄衣服,不得坐马车等。更为甚者,商人的生命财得不到任何法律的爱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定引发了商人的抗争,迫使他们与唐代末年的地方军阀势力联手,共同对抗朝庭。所以在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反叛商人,他们试图通过实行武力的方式进入国家政权体制。 一是发生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的京城长安。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不久,藩镇势力
8、日渐骄横。颇有雄心的德宗皇帝对此非常不满,确定以武力削藩。无奈藩镇叛乱不断,河南、河北连兵不息,由此国库日益空虚,军费开支渐渐惊慌起来。这时,主见以刑名整齐天下的奸相卢杞及其同党赵赞(度支使)、韦都宾(太常博士)等认为:货泉所聚,在于富商。于是,他们打着借商的招牌,对长安工商业者大肆掠夺,京兆尹丰祯督责颇峻,长安尉薛萃荷校乘车,搜人财货,意其不实,即以搒捶。以致京师嚣然,如被盗贼。面对政府这一野蛮的搜刮行径,城市工商业者忍无可忍,长安为之罢市,一百零一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卢杞)于道诉之。最终德宗迫于群众的巨大压力,也不得不下诏废罢了这次所谓的借商活动。(见旧唐书?卢杞传)这是中国历史上工商业者
9、第一次统一的政治斗争,并取得了成功。 二是发生在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八月的成都。经过唐末农夫起义军的打击,唐朝已是名存实亡,各地军阀混战一片。机灵权勇,出于流辈的王建在四川的争战中渐渐崛起,并于昭宗大顺二年(891)荣升西川节度使。(王)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纳直言,好施乐士,用人各尽其才。谦恭俭素,然而他又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刚刚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王宗涤便是其中的一位冤死鬼。宗涤是他的假子,因其有勇略,得众心而遭到王建嫉妒。王建为自己建立王府。绘以朱丹,老一百零一姓目其色而称为画红楼。由于宗涤本姓华名洪,王建以画红与华洪谐音而心生疑窦,遂有诛杀之念。恰逢大将王宗佶(亦
10、为王建假子)等人也胆怯他的战功,便散布无稽之谈进行诬陷。昭宗天复二年(902),王建趁机将他召回成都责问,宗涤难以自辩,慷慨陈词:三蜀(指东川、西川和汉川,又称三川)略平,大王听谗,杀功臣可矣!最终宗涤惨遭缢杀。广阔工商业者和军队将士听到这一消息异样悲愤,成都为之罢市。连营涕泣,如丧亲戚。见资治通鉴卷258和卷263)以此表达了对这位深得士心民心的大将的拥护和对滥杀功臣的王建的愤慨之情。 三是发生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九月的开封(汴京、东京)。这次是为悼念宋朝名相司马光而开展的。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主将。由于新法本身存在缺陷,加之实施过程中有蜕变状况,因而不少新法措施已严峻危害了人
11、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当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驾崩,不少人便迫不急待地要求废除新法,并把司马光推向了政治前台。这位静居洛阳十五年,以高才全德,大得中外之望(渑水燕谈录卷2)的名臣一回到京城,便受到人们空前的欢迎。民遮道呼日: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一百零一姓。’所在数千人聚观之。(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有的人甚至爬到树上屋顶去观看,造成屋瓦为之碎,树枝为之折的喧闹场面。明人马峦在司马温公年谱中慨叹地说:时得人之心如此,盖千载一人而已。评价之高,无以复加。正因其深得人心,司马光才比较简单地罢废了绝大部分新法。正值人们对他有更高期望时,他却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司马光去世的消息振动朝野,正
12、在行明堂大礼的高太后和哲宗帝马上赶往西府,临其丧,哭之甚哀,确定停止上朝三天,一百零一官们纷纷前往吊唁;而众多的工商业者也按捺不住他们的哀思心情,竟罢市往吊(宋史?司马光传),表达了对这位宏大政治家的缅怀深情。 这三次罢市分别发生在唐朝中期的长安、唐朝末叶的成都和北宋后期的开封,这些都是当时经济繁华、工商业者相对活跃的都市,罢市活动有肯定的必定性和典型性。尽管规模还非常有限,但在肯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工商业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有了初步提高,因而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唐朝闻名历史故事篇三:唐太宗让魏征夫人吃醋 魏征乃唐太宗贞观期间的丞相,许多功绩也常常受太宗赏赐。有次,唐太宗要赏女人给魏征,还说
13、似乎什么都赏过,唯独女人没有赏过。魏征不敢要,说是要问过他家里的夫人。太宗气,天子赏臣子,如何不行?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三妻四妾。魏征恳求允许他回家问过夫人。数日后,太宗没有遗忘此事,问魏征,魏征言夫人不同意,太宗不悦。 太宗于是设宴,请近臣。席间请来魏征夫人,问:朕赏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准?夫人说,国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家事须得听我的。太宗有气,又问,天子赏赐臣子,是国事还是家事?夫人无言,缄默后,坚决地说: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太宗气甚,命人取来毒酒一杯,厉声道:如此,请饮此毒酒。夫人举手就取,一饮而尽。魏征焦急,挡之不住,苦。 太宗问:夫人,你饮这毒酒,味道如何?夫人稍定,答:与我家醋味相像。群臣皆大笑,太宗亦忍禁不住,高声道:以后再遇此事,你就吃醋吧! 看过唐朝闻名历史故事还看了: 1.唐朝历史典故 2.唐代历史故事 3.唐代历史故事介绍 4.唐朝历史成语典故 5.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 6.唐代历史故事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