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情境教学模式渐渐被一线老师所普遍接受和运用,为品德课的教学供应了新途径。 但在实际品德课教学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或是只为增加情景模式而忽视了其有效性,或是教学设计不合理,反而弄巧成拙,引起反面的教学效果等等。本文就探讨在思想品德课程情境模式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一、小学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 1. 单纯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教学目标模糊。任何教学的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部分老师为了求新求异而忽视了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的最终效果是让学生理解品德课程学问的主旨,一线老师对教材的针对性和把握性不强,导致教学
2、形式和效果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无形中变成了一次教化意义很小的消遣嬉戏节目。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新奇心强且鉴别实力较弱,经常不能主动去深究情境背后特殊的内涵和深意,因此更加须要老师的引导,而不能让滑稽怪异的事物掩盖了教化的本质。 2. 盲目进行教学选材,脱离小学生认知范围。在品德课程的备课过程中,很多老师习惯性地从自身的角度动身,对教学材料的选取或高深艰涩,或脱离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让学生难以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对材料的不熟识也使热忱度和参加度降低。例如,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假设假如自己是市长、校长、家长或局长,会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这种角色换位情境的方法当然是好,但是脱离了学生的
3、实际状况,现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都比较浅显,难以对时事进行评价。 3. 陷入以老师主导和“民主放任”的极端。一方面,一些老师仍旧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是进行“讲座式”的讲演,学生被动式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看法和观念,并没有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答疑环节;另一方面,一些老师虽然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却一味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追求热情的气氛,让学生随意发散思维,导致离品德课程主题愈行愈远。 二、小学品德课情境创设的对策 1. 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情境设计就是要将学生引入模拟的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理服人,以情育人的效果。老师可以依据不
4、同的题材选择不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新奇心理,并合理把握节奏,留有肯定的探讨时间和总结时间,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洗礼。例如利用多媒体放映地震中英勇的军人救人的场面,志愿者主动救助伤者等动人画面,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真实性和震撼性。 2. 案例活动贴近生活,易引发思索。情境创设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擅长发觉的品质。须要说明的是,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来源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还要基于学生的爱好,假如情境创设枯燥、单一,就难以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探讨和思索,失去了教学的本意。老师可以从学生熟识或宠爱的动漫动画、游乐场所
5、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去思索这些常见行为所带来的利弊,而不能随意编造。 3. 主次分明,引导学生发挥其能动性。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子,应当给予其最大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实力选择自己所能驾驭的题材,进行深化地分析和总结,并公开共享出来,老师组织对其进行评价和激励。学生可自主选择宠爱的旅游景点进行探讨和介绍,合理安排话语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索实力和动手实力。此外,老师仍须要对学生进行刚好、正确的引导,避开学生信口开河、误入逆境,既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权,又奇妙地赐予肯定的方向和指导。 总之,小学品德课堂情境创设是须要老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协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思想品德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想观念的陶冶和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其情感,形成思想的碰撞以达到品德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德基础。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