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课程设计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课程设计教学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c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等问题,本文采纳建构主义理论与c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情境创建、协作开发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证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建构主义 c课程设计 协作 0 引言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但是现在仍旧有许多高校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依旧采纳原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课时限制,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综合练习,学生所驾驭的c语言基础学问,缺乏肯定的深化和探究。 为此不少高校主动开展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把原先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扩展
2、到两个学期,其中第一学期仍旧是基础学问理论部分的学习,而把其次学期作为学生的课程实践环节,通过一些中小型案例的学习提高学生c语言的应用实力。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后续课程,许多老师仍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创建性思维实力的发展。为了变更这种教学现象,就须要任课老师变更“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引导学生对于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刚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相吻合。 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哲
3、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明确提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学问和阅历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基本过程。同化过程是指在原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建构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当新的信息与原有学问阅历发生冲突时,对已有学问阅历进行改造和重组的过程。而平衡过程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整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更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学问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老师的主动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问是学习者在肯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并且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4、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协同学习的角色。 因此该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学问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教材所供应的学问不再是老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也不再是帮助老师传授学问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
5、和会话沟通,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的认知工具。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行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需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安排。“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c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该课程中也穿插了c语言的高级编程的一些基础
6、学问,因此c课程设计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当立足于使学生驾驭基础理论学问的同时,注意学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的培育。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c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实训课程,须要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练习才能得到提高的,因此一方面必需为学生供应编程的案例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小型项目开发的包括功能分析、模块划分、算法设计、编码实现、撰写报告等一系列步骤,从而重新对c程序设计产生爱好,加深对课程和专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对于c课程设计这种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课程,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7、所涉及到的各种算法、函数标准等理论,须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如利用精品课程等方式完善各种网络资源,供应在线答疑和开设论坛,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发觉自己的爱好,从而驾驭更多的学问。 2.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特殊是c课程设计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必需独立分析、设计和完成课程设计中的各个案例,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老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终归学生的学问面还特别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须要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供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线索,如须要搜集哪些资料以及如何获得,如
8、何设计项目的开发周期以及如何进行管理限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学问体系,获得自身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2.3 协作开发 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任何一个项目开发都须要团队的合作,因此在c课程设计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就制定了通过“项目团队”培育学生项目管理实力和团队意识的目标。单个学生的思维和实力终归有限,任课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实力、性别,采纳互补的搭配方式把教学班内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依据案例的特点设置轮番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案例问题探讨、任务支配和分工。同时课程设计中涉及大量的c语言高级编程,如指针、链表等操作,由于难度大、课时少,老师不行能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通过小组协作学
9、习,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才智,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而在案例开发过程中,小组还可以依据成员的特点,合理的支配各自的任务,从而更好更快的完成案例开发。与此同时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开设探讨区,让全部的学生都参加进来,形成学生提问学生答疑的协作学习环境。 2.4 会话沟通 案例的最终实现是检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方式。因此每个案例结束以后,每个小组都要以答辩的方式汇报案例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开发目的、分析设计过程以及在编码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小组又是如何解决的。而后由其他小组和答辩老师进行提问,指出案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提问过程中还可以就某个问
10、题绽开探讨。最终由学生自己评比出优秀案例开发小组,通过肯定的嘉奖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程序综合开发实力。 2.5 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发展性评价,即教学评价更重视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学问的意义构建、发展了创建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即更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实力的提高,注意学生的思维实力尤其是创建性思维和反思实力的培育。而课程综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这一实力的发展过程,从一起先的案例分析到功能模块分析再到编码测试直至最终的课程设计报告,学生的实力和优点都得到了发挥,这也给老师充分的空间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
11、创建性思维也因为这一发展性的评价而得到提高,学生可以从一门课程中建立的自信发挥到其他课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高校四年的更好的发展。 3 总结 实践证明, 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于c课程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协作开发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战实力以及语言表达实力,最终完成新学问新实力的建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高校学报.2022.(5).46 2李桂珍.“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的思索与实践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 3胡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J.河南广播电视高校学报.2022.(3). 4冯阿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接着教化探讨.2022.(8). 5李雅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老师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化.2022.(16).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