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调研对策_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docx





《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调研对策_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调研对策_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调研对策_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9月10日至9月16日,第三调研组在副主席蔡建平、袁裕丽的带领下,先后多次听取市人事局、科技局等部门状况介绍,深化神通阀门、盖天力药业、南通南方润滑、尤希路化工等企业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我市大打人才兴市牌,通过出台实惠政策,内引外联,广揽各类人才,构建起满意不同需求的人才队伍,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供应了强大的智力支持。1、人才数量增加。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关引进人才的实惠政策,尤其是2003年出台人才开发资金
2、运用方法这一企业用人、政府买单的政策后,人才引进数量呈直线上升。2004年干脆进入企业的大中专生达1711人;2022年达2058人,比上年增长20%;2022年19月251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人才引进数连续三年创南通地区之最。2、引才渠道拓宽。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政企共同引才的喜人局面,引才渠道不断拓宽。人事部门已从传统的本地办人才市场拓展为本地、外地、网上三大市场同时并进。其中,网上市场日点击率已超千人次,成为我市对外引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招牌,名列全省71个县市之首。企业引才的主动性也逐步提高。去年有130家次企业随市人事部门到全国各地聘请人才,最多的一家企业连跑了10多个
3、批次的专场聘请。人才柔性流淌大力推动。近三年来已先后引进了50多个国外智力项目、建立多个清华高校探讨生实践基地,聘请了一批周六行工程师、候鸟型工程师、企业技术顾问等。3、人才效应显现。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创新,也就提高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四达公司紧紧依托十年前引进的50名高校生把电池打响全国,创建了企业今日的辉煌。三信电子依靠来启参与社会实践的清华高校博士生一下子解决了多年的技术难题。盖天力药业依靠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开发了槐耳系列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神通阀门通过引进国外智力项目,邀请外国专家现场指导,使该公司的阀门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我市工业企业科技人才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1、
4、人才总量偏少。从数量上看,到去年底,我市116万人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5.5万,占4.9%,与南通地区的平均数5.5%相比,少了零点六个一百零一分点。而且,这些5.5万中专以上学历中,极大部分是大专、中专学历,高校本科及其以上的占比很少。2004年引进本科生401个,占当年人才引进数的19%;2022年439个,占当年人才引进数的19%;今年19月份512个,占今年人才引进数的22%;这几年探讨生引进数为零。从质量上看,做一般技术工作、基础性的人才多,而研发性、高精尖人才紧缺。除了林洋等少数几家在国内有肯定影响性的公司招到几个高精尖人才外,一些刚达到500万的规模企业几乎很难招到。这几年,特殊
5、近三年,我市人才引进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人才总量还是偏少。其缘由是我市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缺乏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待遇偏低。据对人才跳槽较多企业的调查,本科生的月收入约在1010元左右,加上政府补贴,也不过1500元;而林洋等公司本科生月工资在1500元2000元之间,加政府补贴,达到2000元2500元。南通市区的企业本科生工资虽是在1010至1500元之间,但福利较好。苏南本科生工资大约在1500至2000元之间,企业还为员工缴纳三金。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跳槽较多的企业员工工资福利明显低于本市其他企业和南通、苏南等地的企业。二是缺少科技人才发展平台。按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企业
6、技术人员数量应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干脆从事研发人员占全部职工的1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收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70%以上。但我市民营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整体规模偏小,高科技企业不多,高科技项目很少,技术创新实力普遍不高。科技人才感到无用武之地,缺少吸引力。三是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陈旧,存在安于现状的保守倾向,满意眼前的短期效益,不情愿投入精力与财力研发更新换代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2、本地人才返启率低。本地人才返回率应在70%左右。但*人才的返启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尤其是*籍的本科生除了教化、卫生外,很少有人回启企业工作。真正是出去一火车,回家一卡车。抬头看
7、看*企业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苏北和内地的本科生。即使本地企业给付本科生的工资与苏南企业相差无几,一些*籍本科生就是不愿回启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缘由,一是就业观。他们总认为苏南总比*好,有发展前途。二是虚荣性问题。认为高校里学了几年仍旧回到家乡做个工人,在亲戚、邻里面前觉得没面子。在苏南企业工作,总比在宅边的企业工作感觉要好,亲戚、邻里面前有面子。3、人才流失率高。人才流失严峻已经成为我市人事部门最感头痛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市引进的人才流失率在60%一70%左右。也就是10个人中只留下34人。有的呆了几个月就走了,长的不过一年多也就走了。我市有家三十强企业,几乎年年都要引进十多个高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科技 创新 人才 建设 现状 调研 对策 我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