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分析110142022年中国电化教化和电化教化探讨中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及教学设计探讨论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小学老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教化技术领域教学设计探讨者的关注点,指出教学设计探讨者应与中小学老师共同合作,从教学实践问题动身进行本土化的教学设计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探讨;基于设计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19-8010111-0042-034 引 言 长期以来,教学设计都作为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在教化技术领域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教化技术学的五个探讨范畴中
2、,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化技术对整个教化科学领域具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在教化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1。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的一种特别重要的专业活动,许多教学设计文献清楚地表明:课堂上发生的大多数行为是以老师的设计活动为基础的。 尽管业内人士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前景赞誉有加,当他们将系统化教学设计介绍给一线老师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干脆反映是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教学设计发源地的美国,此类问题同样存在: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评价,以改善和提升学生学业成果的学科,理应特别有教学好用价值,却又不能为公立学校所广泛接受,其间缘由耐人思索2;事实是
3、尽管许多老师学过了这样那样的教学设计模型,然而探讨者发觉只有很少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它们;为什么一种对确定课堂教学效果至为关键教学设计过程,却为公立学校所忽视。 面对系统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中的现实境遇和探讨者的悲观与困惑,我们或许应当反思:老师如何看待教学设计?运用教学设计的老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学设计的探讨者在关注什么?教学设计的探讨者为搭建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这架桥梁做了些什么?我们须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探讨? 一 中小学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国电化教化从11014年起先增加了“教学设计”版块,接连刊登了许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教学设计案例,为了解教学设计的应用状况打
4、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为教学设计探讨者与实践者供应了更多沟通的机会。本文分析了中国电化教化11014年至2022年这14年间选登的教学设计案例121篇,从中总结出一线老师所做的教学设计的特点,并从教化技术的视角结合目前教学设计探讨提出案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1 老师眼中的教学设计 目前,教化技术界对教学设计已经有了较一样的界定: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制定/开发、实施、评价/修改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亦即应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安排或规定,为所需的教学活动制定详细可行、可操作的
5、程序或方案3。以上是教学设计探讨者对教学设计的相识,那老师如何看待教学设计?分析杂志上刊登的121篇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老师教学设计的如下特点: 教学设计的组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为核心 121篇案例都包含的一个相同的部分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描述。由此可见,老师眼中的教学设计最核心、最必不行少的部分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详细的教学活动。国外对老师教学设计的调查结果存在同样的结论:一些探讨者发觉,许多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最先考虑的是他们将要支配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学目的或目标。并且,依据一些探讨显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只占有相对较轻的地位4。教化技术领域内的探讨者始终都以系统方法作为教学设计解
6、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认为要把教学设计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重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分,强调教学系统设计各要素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相互联系,通过合理有序、按部就班的环节设计力争达到预期目标。而从案例分析中我们发觉,老师更注意个别要素的设计,他们对教学设计最核心的系统观相识还不够。 教学设计的形式:教案、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的融合 教化技术界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引进和探讨只有近20年的时间,大多数老师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他们眼中的教学设计更多地是传统的教案、教学实施后期教学过程的实录和教学反思的融合体。老师的教学设计除包含传统教案的一些要素,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等等之外,更多的是
7、真实教学获得较好效果后对前期教学过程的一个回顾,即教学过程的描述。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生在完整的教学实施之后,而非探讨者的认为的教学实施之前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其自身总教学阅历、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途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设计探讨者所认为的依据既定目标和选定的教学内容制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依据:书本中心,老师中心,阅历式 121篇案例中仅22篇有学习者分析环节,14篇案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是在学生基本状况分析之后确定。在设计方案中,学习者并未成为老师设计时的首要考虑对象,大部分教学设计案例中包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8、干脆来源于课本、教材。从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发觉,老师教学设计中的分析与决策更多地还是基于个人阅历,而非从教学中获得的客观数据或事实,如在案例中发觉了大量的类似“学生可能”、“学习者应当能”、“学习者会”的描述。没有充分的学习者分析就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切实需求,老师的设计和决策就失去了科学依据,老师进行的就只能是基于书本的阅历式的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121篇中小学老师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概念的误会与理论的误读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觉一线老师对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特别关注的。他们尝试着把理论探讨者的新成果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9、如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环境设计等等,这是值得确定的。然而,许多老师在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之前并没有深化理解它们的内涵,致使他们在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时把握了它们的形却没有抓到它们的神,如:合作、协作学习并不单纯是小组探讨;自主探究式学习也不等于把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建构主义不仅仅是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情境后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不在于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而整合。 学习者分析的忽视或形式化 重视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为学习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表现5。在这121篇案例中,有学习者分析的环节的案例只有22篇,依据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的案
10、例只有14篇。从数量统计上来看,许多老师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进行学习者分析对后期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在进行了学习者分析的22篇案例中,过半数的老师仅依靠阅历对学习者当前状态做了一个特别简洁的描述。学习者分析是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是老师推断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材料、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它须要老师对学生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障碍及其产生缘由等等有较科学的相识,以此来指导他们的设计。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混淆或分别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依据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来选择的,即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是达到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教学材料。目前各级
11、各类学校都有指定的学科教材,它们初步为老师确定了教学的目标,老师须要做的是结合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和预定的教学目标来为学习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案例中,许多老师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混作一团,将教材供应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分析的环节排列了大量详细学问点。还有部分老师过于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致使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预定教学目标脱节,教学目标便也失去了它以导向作用存在的意义。 教学媒体功能的神化 这一点虽然与案例的来源有肯定关系,但也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中国电化教化是教化技术学专业的核心杂志,提倡运用现代教化技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优化教学。全部的121篇案例都提到运用现代媒体来促进老师
12、的教学,强调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案例中存在大量类似的描述:“本课由于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所以使自然课中较为疑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用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姑且不论,但是综合运用录音与幻灯片去诱导学生突破理解天净沙的不足之处这一难点,就巧得恰到好处”、“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爱好”、“通过媒体演示沟通了数学只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媒体只是协助老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本身并不能保证教学的胜利,用与不用、用什么取决于老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而运用的效果则取决于老师的运用方式。 从上述对案例的
13、分析中,我们可以发觉大多数做教学设计的老师对教学设计相识还不够,从基本概念到基本理论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误会。很难想象老师在不了解教学设计的时候能会保持着较高的热忱去实践,在对教学设计存在种种误会的时候依旧能够用好它来为教学服务,文章起先提出的问题已经找到一些答案。 二 教化技术领域内教学设计探讨文献分析 前面分析了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那在这14年间,教化技术领域内的教学设计探讨者在关注什么?他们为搭建连接教学理论与老师的教学实践之间的这座桥梁做了些什么?本文统计分析了从11014年到2022年中国电化教化和电化教化探讨中标题干脆与“教学设计”精确相关的论文87篇,并依据详细内容将其分为如下八类
14、:教学设计的概念,含义,定位;教学设计的历史,新发展,趋势;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设计观;教学设计的探讨方法,方法论;教学设计模式,模型,框架;教学设计原则;课件,网站,课程中详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应用中详细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各类文献总体分布数量比例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三足鼎立”式的探讨体系的分类,即本体论探讨、理论基础探讨和应用探讨6,我们可以将上述八类探讨再次分类:本体论探讨:“概念,含义,定位”、“历史,新发展,趋势”、“探讨方法,方法论”、“模式,模型,框架”和“设计原则”五类探讨;理论基础探讨:“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设计观”的探讨;应用探讨:“课件、网站、课程等设计方法”
15、和“应用中详细问题解决”两类探讨。分类结果如图2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领域内的探讨者对教学设计的探讨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本体论探讨与理论基础探讨上,应用探讨相对不足。教学设计作为泊来之物,在引入国内教化技术界不长的时间内大量的精力投入其本体论探讨与理论基础探讨之中本是无可厚非之事。然而,本体论探讨、理论基础探讨与应用探讨之间比例的失调必定会导致理论探讨脱离教学实践这类问题的产生,由此而带来的实践者老师应用信念的丢失与看法上的排斥自然也会成为应用探讨绽开的障碍。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推导出导致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现实境遇和探讨者的悲观与困惑的一种缘由:教学设计引入国内教化技术界时间不
16、长,有限的探讨者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本体论与理论基础的探讨上,对实践应用的关注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学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相识不够,同时也未刚好从探讨者那里获得所需支持,在应用遇到困难时部分老师不恰当运用,部分老师爽性放弃运用,这使得整体应用效果不佳。 三 反思:我们须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探讨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觉,教化技术领域内探讨者更多的探讨还是在原有引进的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模式上的螺旋上升,在原有概念和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概念和模式,在原有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衍生与扩展来构建国内的教学设计探讨体系,对老师的教学设计实践关注相对不足。如此看来,我们已有的作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探讨并没有很好地发
17、挥桥梁的作用我们究竟须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探讨?这是个须要进一步追问的问题。 1 根源性反思:教学设计探讨什么教学设计探讨问题的起源与归宿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表明,问题是探讨活动的逻辑起点,是孕育新理论,形成新学科乃至学科群体的基础7。正如加涅所说,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促进人类有效学习”,这就确定了教学设计的探讨应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讨成果的价值也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最终体现8。而要回答“如何促进人类有效学习”,事实上就是在面对一个“过程和机制”类问题的解决。美国教化探讨理事会经过多年的探讨将大量的教化探讨问题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的问题9: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影
18、响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是如何发生的?这三类问题的依次也正好反映了一项探讨的大致发展次序及其相互联系:没有前一个问题的探讨结果做支持,后一个问题的探讨便无法开展。 对于教学设计探讨来说,其要解决的最干脆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促进老师的“教”来达到促进学生的“学”这样一个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教学设计领域探讨的三类问题:描述性问题老师对教学设计的相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因果性问题是什么导致老师教学设计中的困难与问题?影响老师做好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哪些?机制性问题如何帮助老师克服设计过程中的困难,解决老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老师教学设计实力的提高,最终到达促
19、进老师教学、学生的学习的目的? 2 实践性反思:如何开展教学设计的探讨基于设计探讨的启示 长期以来,教化的科学探讨始终受到探讨与学校的教化实践的关联微弱的指责10。前面的案例与探讨论文分析,我们可以发觉,教学设计的探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探讨工作者和教化工作者在不同的世界生活劳作,他们之间缺乏相互沟通,而这种相互沟通是非常必要的11。美国学者Brown和Collins提出的“基于设计的探讨”,为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探讨供应了一种可行的探讨思路,教化技术领域内探讨人员采纳基于设计探讨过程如下图3所示。 教学设计的探讨问题源于教学实践,它须要教学设计探讨者与教学设计的实践者在已有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一
20、起合作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共同找寻问题解决方案,在实践中试用、改进原有设计方案,最终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和设计原则,达到问题解决和理论提升的双重目的。 教化的多层次与多变性确定了教化探讨的独特性,而美国的教化体系极为多元,教与学性质极为困难,对环境的考虑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确定了一项探讨的理论和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13。尽管全部的科学探讨都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往往会对探讨结果的可借鉴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从教学设计引入国内到目前的20多年间,教化技术领域内的探讨者对引入的概念、理论、模型的探讨已经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是时候,我们该
21、停下来从我们的教化实践动身起先本土的教学设计探讨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2:1. 2 Rose, E. Boundary Talk: A cultur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2, 42(6):11-12. 3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化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03:196. 4 Andrea C. Young, Robert A. Re
22、iser, Walter Dick. Do Superior Teachers Employ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Planning Procedures? A Descriptive Study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101, 46(2): 66-78. 5 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种机械理解及其分析J.中国电化教化,2001(4):6-10. 6 李芒.论教学设计学的学科独特性与探讨体系J.中国电化教化,2022(7):5-8. 7 王伯鲁.技术原委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
23、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46. 8 孙立仁.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探讨的源泉与归宿J.电化教化探讨,2022(2):11-13. 91113 美国家教化理事会(NRC).教化的科学探讨M.北京:教化科学出版社,2022:93,14,5. 10 张倩苇.设计探讨:促进教化技术探讨的方法论J.电化教化探讨,2022(4):5-10. 12 Jan van den Akker, Koeno Gravemeijer, Susan McKenney and Nienke Nieveen.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A.Jan van den Akker, Koeno Gravemeijer, Nienke Nieveen, Susan McKenney.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C.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22.59.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