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摘要: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几个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疏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心银行确立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只是具备了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静态条件。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经济变量动态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使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2、,就必定要探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涵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干脆或间接调整各金融机构的存款打算金和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进而限制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及信用总量,使企业、居民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达到国民经济新的均衡的过程。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由货币政策改变引起的,并最终将这些改变渗透到宏观经济变量中去的连锁反应。20世纪80年头,传统的安排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政府主要通过限制现金投放和信贷规模来调整经济,是银行信贷渠道在起重要作用。进入90年头,中心银行依据改变的实际,适时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从11013年起先,我国实
3、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19101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从2003年起先,我国的经济又起先热起来,物价起先上涨,人民银行(2004)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央行不断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2022年,仍面临着潜在的通货紧缩和投资增长速度反弹的双重压力,因此,接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超越了日本,为缓解外汇储备过高的压力,央行实行加息等紧缩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货币政策导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4、,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状况下,依据经济形势发展改变,深化探讨货币政策有效性,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和重点,对于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顺当实现,传导过程能否畅通,除了中心银行要选择好政策工具、操作工具,以及精确地把握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时机和力度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经济形势大环境货币政策是由宏观经济大环境确定的,为宏观经济形势服务。当经济活动旺盛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加快;当经济偏冷时,如出现市场疲软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决策和投资选择影响较大,进而会
5、影响到各类经济主体对货币流的看法,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的速度。(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媒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从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货币政策目标的这一作用过程中,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传递和连接。可以说,没有健全发育的金融市场体系,就不会有完善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其他政策的协调与协作各种经济政策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相对而言,货币政策着重于总量的调整和稳定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更多地表现在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由于现实经济运行中常常出现的是多方面的失衡问题,因此,货币政策必需与其他经济政策有效地协调和协作,才能保证货币政策传导的畅通和有效。(四)
6、中心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任何政策的传导和实施效果都与政策制订者和实施者的权威有很大的关系。中心银行是代表国家政府管理金融的机构,既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又是执行者,同时还有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假如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当的权威,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想保持货币政策传导的畅通唯恐是很难做到。(五)商业银行的结构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对象和载体,它处于货币政策措施与国民收入、物价水同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中间位置,中心银行的货币政策首先作用于商业银行,传导给企业和居民,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同等经济变量。商业银行能否受中心银行的影响,调整信贷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对
7、于货币政策是否顺当传导至关重要,而这与整个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布局结构及各个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很大关系。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使传导机制阻滞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及货币中介指标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渠道来传导的,而在货币政策从商业银行总行向分支机构传导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化运作程度不强,导致货币政策信号被误会、扭曲和减弱,从而干脆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起先加强,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滞后,各商业银行仍旧把存款业务作为主要工作,甚至为此搞不正值竞争;相反,对贷款营销重视不足,出现了
8、“惜贷”的现象,使货币政策作用的力度减弱。(二)利率管制阻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应当由资金的供求关系确定。在发达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银行可以自行依据自身的实力、信誉和服务质量以及针对不同信用水平的客户确定不同的存贷款利率。而我国事实上实行的是利率“双轨制”:一方面,我国存在着由货币当局管理的官方利率,主要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央行利率;另一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主要由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确定的市场利率。我国对利率改变实行严格管制,利率变动不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变动状况,几乎起不到调整经济的杠杆作用。(三)金融市场不发达,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阻滞在市场经济条件
9、下,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必需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媒介。而我国金融市场很不发达,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与传导缺乏市场基础。首先,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不发达,造成利率信号失真。其次,票据市场的滞后发展,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和本票比较少,票据市场的业务量特别有限,影响了再贴现的政策效应。再次,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结构不合理,对利率改变不敏感,从而使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被堵塞。最终,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低,“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金融政策,使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也使中心银行希望通过调控货币市场的基础货币投放来影响资本市场的愿望落空。(四)微观基础理性化的欠缺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正向传导和
10、许久功效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终环节,其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迟钝和协作不力,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正向传导和许久功效都缺乏承载和依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体制方面。目前,很大一部分国企改制有问题,产权不明晰,盈利实力不大,偿债实力不高,造成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加大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现有3000多万户,对GDP的贡献已达50以上,供应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40多。在市场体制健全的社会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当将银行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比例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由于资本不厚,财务制度的规
11、范性不高,缺少贷款抵押和担保,从而使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基本被切断,传导效果无以承载。其次,消费者个人方面。一方面,由于居民对将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的预期性不断增加,因此不得不降低消费劲度,抑制消费欲望,从而导致消费信贷发展不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体系尚不完备,因此,面对正在到来的老年型社会,社会保障资金存在的巨大缺口,又会导致向中心银行持续性的变相透支,从而让货币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五)宏观经济环境欠佳,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起先好转,但是,整个经济尚没走出供大于求的逆境,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饱和的
12、症状,“消费无热点,投资无对象”的问题等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过高,资信状况较差,商业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五、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依据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际,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一)接着主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其对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性,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变单一产权为多元产权,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其次,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可考虑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和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增加银行的流淌性和
13、平安性。再次,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开拓银行贷款的业务范围,区分对待客户,既要争取高端客户,也要帮助成长中的企业。(二)推动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渠道调控作用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应逐步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直至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利率确定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率结构,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中心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资金利率结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利率结构;加强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运行状况的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增加金融政策的透亮度。(三)进一步加大引导,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
14、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1、在发展货币市场方面,首先要扩大货币市场的参加主体,尽快把众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纳入货币市场交易范围,进行金融创新。其次要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充分发挥中心银行再贴现工具规范引导票据市场的作用,促使其健康发展。2、健全资本市场体系。首先改革企业上市的准入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削减对股市的干预,使股市价格能真正体现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预期起到投资导向运用。接着发展机构投资者,抑制资本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规范资本市场运作,引导理性投资,使资本市场信号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主体,提高货币政策的效能企业是国家宏观调
15、控的最终对象,在我国,获得全社会信贷资金90以上的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风险意识虽然增加了,但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对宏观金融的调控信号,利率的变动仍旧缺乏灵敏反应。因此,必需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理性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对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性。参考文献:1、曾宪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探讨,2004(3).3、何伟刚.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借鉴和启示J.南方金融,2022(3).4、谭祖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1).5、王渝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J.经济探讨导刊,2022(3).(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