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





《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 一、简释“话语”及“话语权” “话语”“话语系统”及“话语权”等语,辞海汉语大词典和简明不列颠一百零一科全书等书均无词条,表明它们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学界术语。 “话语”与平常的“说话”不同,指具有肯定专业技术特色的概念组织及表述方式,所以从“话语”自然发展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话语体系”。各国各民族音乐艺术发展道路不同,思想概念体系不同,文化特色不同,艺术风格迥异,所以有种种不同的音乐学理论和不同的“话语”“话语体系”。本文探讨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和“话语体系”,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长期总结、探究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初具系统性的表述方式和概念体系。
2、与“话语”相关联的“话语权”,顾名思义是说话的权力。当然谁都有说话权,即便没人听也可自说自话;但我们所说“话语权”,主要指在公众或同行面前的发言权,比如可不行以参加探讨讲说,话语有无人听、受不受重视。“话语权”相对于“没有话语权”而言,后者一是不许说话,或不许“乱讲”;二是虽可以讲,却不能在公开、重要场合宣讲;或者,说了也无人理睬,没有发生实际的沟通和影响,也就是说话不管用。 由此可见,“话语权”代表肯定权威性和影响力,表明沟通能够胜利,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得以顺当传播,发生影响。 因此,所谓“话语”“话语系统”,事实上也亲密关联着“话语权”。 二、文化不同方面或不同层级, “话语权”内涵、
3、外延也不相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其现实生活中必定包含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宗教、思想、文化、教化、科学、艺术,以及传媒、医疗、体育、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它们别具不同文化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同类别的“话语”“话语体系”,也就有不同的“话语权”标准。 例如,政治、外交方面的“话语权”是国家、政府政治影响力的表现,取决于有无突出的权威和强大的号召组织实力,有无民众的拥护支持,能不能得到国内国际的敬重。政治话语权不仅须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思想实力作后盾,还须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追求,有影响力吸引力的高尚价值观,以及高度的道德信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強大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4、”,还要言必行,信必果,言行一样,这才形成强大的话语权。中国古代强调“德治”,有“德”方能治人,还要以“德”治人,故要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才拥有真正的政治“话语权”,才能“逨远人”,为远近各国敬重听从。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建立强大、开放的唐王朝,声威远被,他还指责历朝都鄙视周边各国各族,自己则“爱之如一”。所以,唐太宗深得各国各族拥护,纷纷前来依附朝贡,致敬输诚;太宗也才被各国各族推崇为“天可汗”,驾驭了强大的国际国内“话语权”。 政治、外交方面“话语权”,还看你是否文明礼貌,敬重别人并情愿与之同等交往。就像一个人,假如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味恃强凌弱,傲慢自大,不遵守人际交往礼
5、仪和公认的道德法则,甚至损人以利己,别人生怕避之不及,他也只会到处碰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如此,即便有经济、军事强力作后盾,但一味恃强凌弱,横行无忌,其“话语权”也只是虚假的、表面的,别人口服未必心服,并不能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同拥护。 军事方面“话语权”,则首先确定于政治、经济实力,加上武器先进,士气昂扬,人民拥护,还有正确的战略战术,能够稀奇制胜。更上者,懂得自古知兵并非好战,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大最强的军事“话语权”。 经济上话语权来自经济实力,有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开放的市场,强有力的经济体制,以及高度的法治保障等等。 包括音乐学在内的学术、科学,则是
6、另类“话语权”。我国近代高校者王国维,曾明确指出: 学术之所争,只有是非真伪之别耳。与是非真伪之别外,而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则以学术为一手段,而非以为以目的也。未有不视学术为一目的而能发达者;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 简洁回顾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理解科学“话语权”的含义。 英国宏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代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高峰。他去世后葬入斯威敏斯特教堂,墓上镌刻之诗可译成“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神化了牛顿,将他比做上帝。这是借用赞颂孔子诗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演化出来的译文。此时的牛顿和英国天经地义驾驭着物理学及世界近代科学的话语权。 不料两一百零
7、一年后,世界物理学的“话语权”突然转移到不被学界看好的瑞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一个年轻的小职员爱因斯坦,尽然大胆提出创新理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公然挑战、证伪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理论,而且竟然胜出! 科学话语权为什么转移?原来,爱因斯坦针对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缺陷提出自己的创新理论,更接近真理,更能说明自然现象,也更能接受实践的“证伪”。爱因斯坦的理论代表了理论物理学发展的新高度,由此便拥有了强大的世界性“话语权”。1 科学探求真知、追求真理,而“真理面前人人同等”,所以科学面前各国各民族各机构各院校也都同等。科学的“话语权”,端看你的科学探究能否领先,能否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尤其你的探讨成果具有严密的
8、数理逻辑,得到大量实证和试验的有力支持,并且能经受不断的“证伪”,这就表明你的探讨成果更接近真理,拥有更多真理成分,也就具有了更强有力的话语权。 学问和科学的“话语权”,还看你能否英勇追求客观真理,坚持真理,又能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创新发展,也就是是否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思想。根据美国闻名的“科学学”家库恩提出的理论,推断一个学科是否成熟、能否独立,要看它有无特定探讨对象,有无代表性突出成果,是否创建相应的胜利的“科学范式”。此外还要有认同、运用并不断完善该“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学科成熟或独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拥有了该学科的“话语权”,才能执学界之牛耳,受到同行关注和敬重。
9、 三、学术科学话语权与大文化 方方面面糾结捆绑 清华高校何兆武教授也指出,学或科学,作为纯粹理性产物的学问,本无所谓中西之分。虽然学问和科学也会有精粗与高下之异,“但无本质之别”。也就是说,“学”虽有真伪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但东海、西海并无二致。因此严格说来,并不存在什么中学、西学之别,而只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思想习惯的不同。他谆谆告诫:我们不应把对客观事物的学问推断与对主观的价值取舍的推断混为一谈。2 作为学术和科学之一的中国音乐学,当然应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以真理面前人人同等为准则。那么,是不是只要以“是非真伪”为标准,不“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音乐学理论话语权的推断,不就
10、特别简洁易行?那还须要探讨、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话语体系”吗?这不就是一个多余的、冲突的问题吗? 马克思有句名言: 假如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干脆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现实世界特别困难,某一文化或文明,其内部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不同层级、不同方面,因而该民族国家文化的“话语”及“话语权”,详细涵义和标准并不相同,影响力也可能不同。但是,这些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话语权”,又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相互关照,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同方面的“话语”常常携手形成合力,建构起整个文化“话语体系”,发挥整体影响。所以也不能孤立看待某一方面某一层级的文化“话语
11、权“,而忽视其背后特定“大文化”“话语系统”和“话语体系”的综合影响。 正如荀子劝学篇所形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西方学术和科学探讨近代以来领先世界,影响深远,西方文明也随科学和大工业突飞猛进领先起先现代化进程。这是空前强大的历史潮流,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被动或主动地起先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西方近几一百零一年也由此执世界现代化之牛耳,引领世界前行。 西方列强依仗“船坚炮利”迫使清朝打开紧闭的国门。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有识之士“睁开眼睛看世界”,起先了艰难而曲折的学习西方和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随西方不断地强势进入,清朝不断退让。从接受形而下
12、的器用到接纳其技术、科学,再到教化、政治体制以及更多形而上的精神文化,直到一百零一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这才找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快速扩展的西方文明,不仅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并形成自己的大文化强势“话语体系”,也大大加速学术和科学方面的“话语”传播,长时期拥有、甚至垄断了包括东方在内整个世界的学术和科学话语权。 四、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及其 多样性话语系统 音乐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笔者曾写有音乐学的学科性质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札记一文3,开头便强调音乐学是科学。其实,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就指出:“音乐学”一名,自从1783年在德国
13、起先运用时,就表明它是“音乐的科学”。以后音乐学的发展,也始终希望能像当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与“实证科学”相联系,成为“受到敬重的、完全意义上的科学。”4缺憾的是,这一点很多音乐学系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至今仍不非常清晰。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音乐学又不全是科学。或者说,音乐学既有科学部分,以科学为自己学科的基本属性和探讨基础;但同时,音乐学又具有非科学的人文学另一面,也属于人文学科,也就是具有科学所不能完备说明的另一面。 人文学科原称“人文科学”,近些年国际国内学界强调指出它们所具有的非科学一面,即科学无法说明的一面,因而改称“人文学”或“人文学科”,表明它们不同于一般“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术 科学 话语 话语权 刍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