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学史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docx
《有关心理学史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心理学史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心理学史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心理学史既是一种“实在”,同时也具有肯定“社会建构”的特征。在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困难关系。两者在科学观和方法论上有着很多一样的地方,区分只在于探讨的重心有所不同。心理学史上始终存在着学科分裂问题,而多元化的心理科学观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分裂危机的较好选择。心理学的统一是多元共存的统一,多元之间维持着一种适度的惊慌关系。这种适度的惊慌关系促进不同探讨取向的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心理科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史;社会建构;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2、734283(2022)04005807 历史并非铁板一块。历史事实是发生于过去的真实历史事务,但对于这一真实事务的看法和观点却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对于心理学的历史,既要回顾,也要反思。下文从三个角度对心理学史中的几个问题重新绽开思索。 一、心理学史:“实在”还是“建构”?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原委是一种“客观实在”还是一种“社会建构”?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史家存在着激烈的争辩。主见心理学史是客观实在的史学家认为,历史是发生于过去的真实事务。这些事务一经发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历史进程中。任何对这些事务的歪曲和篡改都是不能容许的。心
3、理学史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困难的表面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发觉历史的“真谛”或“真相”,还历史以原来面目。 以往的心理学史家大多接纳了这种实在论的历史观。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经典作家波林声称,在编纂试验心理学史时,尽管意识到历史探讨中的主观成分,但他要尽量客观地记载心理学史的事务和人物。他的这本试验心理学史也受到史学家的赞誉,被认为“即使是吹毛求疵的心理学家,其中也没有一个大胆的指责家会起而否认波林这本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任何人好像都难于再认为有必要去编著一本象波林的这本书那样精确而有确定性的早期试验心理学史”。 社会建构论的产生使实在论的心理学史观受到挑战。社会建构论的核心主见是,实在是社会互
4、动和协商的结果。实在,特殊是社会实在,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历史事务的真相等都是一种社会建构。学问“并不是由科学家发觉的客观事实组成,不是对外在自然界的客观反映和合理表述,而是科学家在试验室中制造出来又通过各种修辞手段将其说成是普遍真理的局域性学问,是承载着科学家的相识和社会利益的,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以这种观点看待历史探讨,则心理学史就不是一种既往发生事务的客观记载,而是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或站在不同立场进行的一种诠释和建构。 以试验心理学的建立为例。心理学史的经典作家告知我们,大约在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高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从今,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一门独立
5、的试验科学。1879年好像成为心理科学诞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有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科学的心理学;在此之后,心理学成为试验科学。史学家的这一描述原委是一个历史“实在”,还是一个社会“建构”?假如是一个建构,为什么这样建构?这种建构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自古有之。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论灵魂中就阐述了动物与人的感觉和相识实力。这本书可以说是最早的心理学著作。从这个时候起先,心理学就同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一样,成为自然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约在17世纪,牛顿把数学方法引入物理探讨领域,形成了现代物理学,物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物理学虽然从形式上独立了,但它同自然哲学仍旧保持着
6、紧密联系,很多学者也仍旧把物理学视为自然哲学。与牛顿同时,甚至比牛顿稍早的时候,笛卡尔也把数学引入了心理学,进行了视觉方面的距离知觉、物体空间知觉等方面的探讨,为光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全部这些探讨都是在自然哲学的名义下进行的。运用数学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标记,因此可以说,从笛卡尔起先,心理学就应当像物理学等其他自然哲学分支一样,成为独立的探讨领域。 18世纪中期,以物理学为模型,运用阅历方法成为心理学探究的一种时尚。1755年,瑞士学者波奈特(Bonnet,c.)出版了论心理学一书,提倡阅历方法在心理学探讨中的应用。另一位瑞士学者高达特(Godart,G.L.)也在同一年出版了灵魂的自然哲学一书
7、,主见运用物理学方法探讨所谓的“灵魂”问题。1756年,屈格(Kruger,J.G.)甚至出版了试验心理学(ExperimentalSeelenlehre),尽管所谈论的内容与今日的试验心理学还有肯定距离。这些学者都提倡了心灵探讨中的阅历看法,主见应用物理学、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方法探究心灵。这表明从自然哲学心理学到试验心理学的过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一过程早在冯特之前就起先了,不存在一个清楚的分水岭和发展阶段之间的断裂。 但是,心理学史学家们为什么要确定一个详细历史时期和详细事务作为试验心理学建立的“里程碑”或“标记”呢?其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是从
8、美国心理学家波林1929年编纂试验心理学史起先的。试验心理学史对试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描述。在此之前,还不曾有学者对心理学史进行过如此系统化的梳理。因此,波林的试验心理学史被奉为经典,被认为是早期心理学发展的“盖棺定论”之作。但是波林写作试验心理学史的背景是什么呢?实际的状况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迎来了心理学的旺盛时期,美国各主要高校纷纷建立心理学系,起先设立心理学探讨生的培育制度。但是美国社会的时代精神不同于欧洲大陆。在欧洲大陆上,高校里的老师主要出身于贵族,不须要为生计而过多思虑,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满意个人爱好和爱好。美国却不同,它是一个新大陆,信奉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
9、存”,没有世袭的贵族。全部的人都必需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好用价值,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心理学也同样面临这种局面,那种欧洲高校里分析感觉元素的传统在美国没有市场。好用主义的文化氛围使得美国人更加注意心理学原理的应用,探讨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和意识原委发挥了什么效用,而并不关切意识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这样一种时代精神促进了诸如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智力和实力的测量、心理询问、员工训练和人格培育等应专心理学的广泛发展。那些在欧洲接受训练的试验心理学家普遍地感到一种危机,担忧试验心理学将在心理学的应用大潮中惨遭沉没。所以波林等这样一批从事基础试验的心理学家要重新建构心理学的形象,把自然哲学的心理学和
10、非试验的心理学建构成“非正统的”、“过时的”,好像试验心理学是一个新事物,是心理学发展 的一个新的阶段,以便维护试验心理学在美国的优势和中心地位。 波林写作试验心理学史的另一个缘由是出于师徒之情。波林的指导老师是闻名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铁钦纳。铁钦纳是英国人,在德国莱比锡高校师从冯特,在冯特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美国的康奈尔高校主持心理学试验室工作,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他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典型地代表了欧洲试验心理学的传统,即脱离社会生活,注意对意识元素的分析,是象牙塔里的心理学。这样一种脱离实际、一百零一无一用的探讨取向同美国本土的机能心理学和应专心理学传统明显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铁
11、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和美国本土的机能心理学之间暴发了激烈的论战。在这一论战中,铁钦纳孤身一人,同美国整体的机能主义取向相比显得势单力薄。为了维护老师的利益,波林首先树立了冯特的“试验心理学建立者”的形象,以众多的历史事务构建出一个“新心理学”的缔造者。然后,波林又在试验心理学史中把铁钦纳描述为冯特在美国的忠实继承者,以冯特的声誉支撑铁钦纳在美国心理学中的地位。美国心理学史家布鲁曼塞尔(Blumenthal,A)通过史料探讨早就发觉铁钦纳并非冯特的忠实继承者。在很多方面,他们师徒之间都存在着观点上的差异。 除了上述试验心理学史的写作缘由外,美国高校在19世纪末期的重组也是试验心理学写作的缘由之一。在
12、当时,美国高校是根据英格兰高校的模式设立系科的,即主要根据哲学、古典文学和语言学进行分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原属自然哲学的学科都在哲学系科,这也是为什么今日的美国高校授予的大多是哲学博士(Ph.D)学位的缘由。19世纪后半期起先,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纷纷脱离哲学,建立了独立的系科,但是心理学仍旧在哲学系科内。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心理学教授同哲学教授不行避开地产生了冲突。为了劝服高校的行政领导同意设立单独的心理学系科,为心理学争取更多的资源,心理学家们也极力要把心理学建构成一门不同于传统自然哲学心理学的新独立的试验学科。其结果就是自然哲学心理学同试验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断,给人以心理
13、学脱离哲学、在19世纪末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假象。 上述事例归根结底证明白一点,即心理学史的社会建构特性。毋庸置疑,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人物、事务是真实的,否认这些人物、事务的真实性是虚无主义的。然而,怎样看待和说明这些人物和事务,站在什么立场、从什么视角动身去勾画这些事务却是一种社会建构。极端的社会建构论者甚至主见,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脱离人的视角的“历史事实”,而有的只是从不同视角和立场动身而得到的观点和建构。尽管我们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相对主义的观点,但是历史的建构特征却是不容否认的。 二、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困难纠葛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代表了心理学中两种对立的倾向,给人的
14、印象是两者之间激烈对抗,势不两立,其敌对程度好像势不两立。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吗?在认知心理学旺盛昌盛的今日,行为主义消逝了吗? 经典心理学史教科书告知我们,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以挑战构造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中的主观化倾向,批判意识心理学对内部心理状态的探讨和内省法的运用,使可视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惟一合法的对象。从这个时候起先,感知、记忆、思维、意象、心情等内部心理状态的探讨成为禁区,行为主义胜利地把心理和意识赶出了心理学的探讨领域,整个心理学领域都变成了行为主义的天下。20世纪50年头以后,受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心理学才在“认知”
15、的名目下复原了对意识和心理的探讨,而行为主义则渐渐衰落,在心理学中渐趋边缘化,认知探讨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这样一种经典叙事同样是一种社会建构。“建构意味着对事实、素材和数据的主动筛选,意味着创新和创建,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成分被保留下来,某些成分被剔除出去。”心理学史的经典作家们为了表现心理学发展史上学派对立的整齐划一特征,在建构行为主义兴衰的过程中,实行了筛选方式,保留所需事务,而剔除与建构不符的事务。 行为主义产生以后,的确在整个西方心理学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很多心理学家都宣称自己接受行为主义,或者至少在方法论上接受了行为主义。但是,行为主义的强大影响并没有使认知探讨成为禁区,即使早期行为
16、主义的创立者华生本人,也在内隐反应的名义下接纳了语言、心情状态和人格的探讨。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则在他的目的行为主义体系中肆无忌惮地参照目的、认知、期盼等内部认知状态,提出了“认知地图”、“中介变量”等在早期行为主义看来难以接受的概念。即使最为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也不得不正视意识问题,在“发生于皮肤之内的私有事务”的名义下接受了意识和其他内部心理状态的探讨。而后期行为主义者则公开与认知心理学结成联盟,出现了所谓“认知行为主义”。 认知探讨在心理学探讨中从来没有无影无踪。即使在行为主义的鼎盛时期,认知探讨也仍旧活跃在不同的领域。机能心理学家吴伟士(Woodworth,R.S.)在1938年出版的
17、试验心理学一书中,既探讨了行为主义关切的问题,如条件反射、迷津学习、操作强化等,也用更多篇幅探讨了知觉和认知问题,包含留意、阅读、问题解决、思维、记忆等,并且提倡运用反应时测量内部心理过程的试验方式。这本书成为当时深受学生欢迎的试验心理学教科书。1953年,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Osgood,C.E.)的试验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一书则更多地探讨了与认知试验有关的问题。他运用托尔曼的认知概念说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表征和中介过程。考虑到这个时期行为主义观点居于统治地位,依照传统观点,认知探讨便是禁区,那么这种认知格调的试验心理学教科书是不行能面世的。 此外,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格式塔心理学从来没
18、有放弃对认知课题的探讨。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移居美国之前,在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知觉、学习、思维和记忆的试验探讨。移居美国以后,他们接着对这些课题进行了深化探讨,特殊是在知觉探讨方面,其成果至今在这个领域仍旧是经典之作。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勒温另创拓扑心理学和群体动力学,对“心理生活空间”、“惊慌心理系统”、“心理需求”等内部心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其探讨在社会心理学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化的影响。社会认知的探讨正是起源于这一时期。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认知探讨从来没有成为心理学的禁区。即使在行为主义盛行的年月,认知也同行为一样,成为心理学家共同关切的问题。 科学哲学家库恩在1962年出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心理学史 研究 几个 值得 思考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