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述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述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述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述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民国时期,西药不断传入并得到国人的认可,对传统中药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中西医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传统中药学术界人士尝试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药,中药的学术团体及学术期刊相继产生,使中药学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本文主要梳理了民国时期江苏地区药学团体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中国药学会南京分会、南京医药联合探讨会、医药探讨社及南京药学讲习所对中药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而探讨了近代中药学的学术发展路径。 关键词:民国;江苏;药学;团体;学术 DOI: 10.3969/j.issn.2095-5737.2022.05.014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
2、章编号:2095-573705-0055-05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stern medicine was continuously introduc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which had a great impact on TC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erce collision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 academics tried to study TC
3、M with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 Academic groups and academic journals of TCM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continuously. This article mainly sor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s in Jiangsu during the Repu
4、blic of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Nanjing Branch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Nanjing Pharmaceutical Joint Research Associatio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nd Nanjing Pharmaceutical Instit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then explo
5、red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ey words: Republic of China; Jiangsu; pharmacy; groups; academy 民國时期的药学团体在当时的学术发展上起到了主动作用,他们通过创办专业期刊,举办学术年会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中药学术沟通,特殊是共享最新中药探讨成果,使中药科学化进程逐步加快。在药学团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在培育中药人才方面绽开主动探究,从早期在医学院校开设中药课程,到创办培育中药专业人才的特地学校,中药学实现了
6、中药教化模式的现代化转变。在民国这一 特别历史时期,江苏地区的药学团体与其他地区的药学团体一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究与抗争,为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不行磨灭的历史贡献。 1 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发展的历史背景 据后汉书一百零一官志记载,“太医令一人,六一百零一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1。其中“药丞”即指药师,主管药物;“方丞”指医师,负责开方。中国古代社会的药学教化,始终从属于医学教化,由太医院掌管,未明确与医学分开,而统一教之。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北洋军医学堂,光绪三十二年改名为陆军医学堂,内设医、药两科,是目前药学教化独立于医学、自
7、成独立的教化科目的最早记载,中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经验了曲折艰难的历程。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医学思想随之渗透而来,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来传统医学思想的根基。从中西方药物沟通的角度来看,鸦片斗争以前,西方药物传入中国的种类不多,据范行准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卷五统计共有19种2。1840年鸦片斗争以后,随着传教士们在中国开设西医诊所、医院以及创办西医学校,大量西药厂与西药房在中国起先蓬勃发展。在西药被广泛接受的历史背景下,中药学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1917年,日本留学归来的余云岫发表了论著灵素商兑,在“引说第一”篇中道:“是故吾国之药物容有良品,处方亦容有奇验者,四千余年来之阅历
8、,诚有不行厚非,而无如其学说理论,则大谬而无有一节可以为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循旧医之道,吾国医学永无光明之日。虽欲保之,将奈之何哉?”3余云岫“废医存药”之说,立即引起了学界的论争。中医界人士为中医之生存提出了变革图新的口号“科学化”,中医药走向了中西医汇通的变革之路。在此期间,中医药的探讨重点是放在古药古方为今所用,突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他们尽量结合西医药的探讨成果对古方药的临床功效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贯穿。医药界的有识之士创办学会、申办报刊,为中医药界人士供应沟通的阵地。 2 民国时期江苏药学团体的发展概况 民国时期,学术团体主要以医学团体为主,药学团体多为医药结合,药学期刊也
9、多为医药结合。 江苏地区中药学会及药学团体总体呈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成立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4。据现有资料可考,民国时期江苏地区的中医药学会及学术团体有44个,江苏地区的主要中医药期刊42种。1916年1月,南京医药联合探讨会的医药卫生通俗报创刊;同年,王慎轩于苏州创刊医药卫生报。1922年创办的武进医药探讨所,于1929年改名武进中医学会。同时期,江苏地区的中药学会发展比较突出,出现了特地的药学期刊中国药学。中国药学创刊于1931年1月,由苏州李爱人主编,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药学团体及其期刊是在药学学科不断发展中产生的,在探究中药的发展道路、传播中药学问、培育中药人才方
10、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民国时期江苏中药学会的学术价值 3.1 中国药学会南京分会 据刘步青撰中华民国药学会略史称:“本会创始于前清光绪三十三年,由留日药学同志王焕文、伍晟、曾贞、胡晴崖、鲍嵘等发起,成立于日本之东京,凡东京及旁边之学药同志均到会参与。”5中华药学会成立大会于东京水道明乐园实行,并于1908年秋在日本东京神田区水道桥明乐园召开第一届年会。此次会议选举王焕文为会长,伍晟为总干事,赵燏黄为书记,与会代表分别来自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湖南、河南8个省。中华药学会几度更名,至1942年抗日斗争时期,于重庆重新组织学会,确立名称为“中国药学会”,沿用至今。 1909-
11、1948年期间,中国药学会共召开了12次大会,成立了多个分会,南京分会是中国药学会第一个地方分会。1929年10月6日中华药学会第六届年会在上海同德医学特地学校召开,会议决议在南京设立分会,并报经当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教化部、卫生部备案认可。1930年7月14日,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松涛巷21号。推选出陈璞、於达望等人组成理事会。南京分会成立后,主动组织药学学术活动,开展药学沟通和临床药学探讨,普及药学学问,供应政策询问和建议服务。1936年9月26-28日,中华药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南京中华路青年会召开6,筹备处设在淮海路南京药学讲习所,孟目的、陈璞分别担当正副主任。会议收到提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时期 江苏 药学 团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