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docx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精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明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
2、典型,须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依据排钡状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 X线诊断; 钡剂灌肠造影; 鉴别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积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发病率为1/20001/5000,男女比34:1,有遗传倾向1。该病病变肠管缺乏蠕动并发生功能性肠梗阻,导致肠管僵直。新生儿期由于肠管内粪便淤积不明显,所致无明显移行及扩张段肠管,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征常不典型。现将本院2022年2月-2022年7月诊断的20例患儿的X线征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3、资料 收集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2年7月经X线诊断、手术及病理证明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为诞生后1 d1个月,其中515 d 18例;足月儿19例,早产儿1例;临床表现:呕吐12例,20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腹胀、胎粪排出延迟。20例肛门指诊有不同程度裹手感或狭窄环。 1.2 检查方法 20例患儿均采纳腹部立位正侧位摄片、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患儿做钡剂灌肠检查前无需做清洁肠道打算,检查时用生理盐水调制钡剂,浓度宜低;详细操作为:进行胸腹部透视,视察胸腹部状况,解除腹部有肠穿孔、异样致密影等不能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的X线征象。采纳10号气囊导尿管,于管
4、头处涂石蜡油,进行肛门插管,无需注气进气囊,插管以刚好越过肛门为宜。操作过程中留意体会导管进入松紧度,肛门、直肠狭窄患儿插管相对困难。用50 mL甘油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钡剂缓慢注入,起先量宜少,并在透视下视察后再行注入,如有困难者可结合体位来限制。钡剂注射过程体会有无压力。在灌肠全过程中,要留意钡剂的前端,视察肠管的形态及走形、肠管蠕动收缩状况。当钡剂充盈至回盲部时灌肠可结束。拔出导尿管,并摄取腹部卧位正侧位片,主要视察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形态及排钡状况,嘱患者家属2448 h后带患儿至放射科复查腹部平片视察肠管内有无钡剂潴留及肠管形态、位置。 2 结果 X线腹部立位平片表现为不同程度肠管管状积
5、气,肠气淤积,仅3例可见中等大小液气平面。钡灌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无明显扩张段肠管及移行段肠管;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无明显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肠管,仅表现为钡剂排空延迟;仅1例X线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病例中2448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钡剂潴留。 3 探讨 新生儿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首选检查2-3,操作时应留意:检查前应避开清洁灌肠,以便更好地视察结肠自然状态;选用合适导尿管,插管以刚好越过肛门为宜,无需注气入气囊,以免膨胀气囊刺激结肠,影响检查结果推断;留意体会导管进入松紧度,肛门、直肠狭窄患儿插管相对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先天性 结肠 诊断 鉴别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