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ocx
《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单一的显性教化方式已不能满意教化发展的新形式,隐性教化作为新型教化方式渐渐受到教化界的关注。探讨隐性教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应用,对课堂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教化 思想品德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01-0084-02 隐性教化是“引导学生教化性环境中,干脆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化阅历的方式及过程”。隐性教化目的潜隐性、教化主体同等性及教化方法间接性确定了隐性教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受教化者。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思索隐性教
2、化应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隐性教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的逆境 老师与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改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须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参加;老师作为这个改变过程的主导者把握着教学方向,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中主动求知,探究的独立个体。” 1.部分老师观念落后,课堂综合驾驭实力不足 隐性教化提倡“学生为主”,这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驾驭实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现实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通常大包大揽;在讲课时希望学生驾驭更多答题技巧,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实力的培育。很多新老师阅历不多,课堂教学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一些阅历丰富的老师对新的教学
3、设备不能娴熟应用,加之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一场新型思品课成了“补充说明”。 2.学生价值取向模糊 中学生处在价值观关键形成阶段。老师仅靠教材说明各种现象难以使学生信服,思想品德课显得枯燥、乏味;从现实应用的角度,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教化对人在真实社会没有帮助,与现实社会有距离。因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主动性,出现厌学心情,老师费尽心思设计教学也是收效甚微。 课程支配紧,课时少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支配较少,客观上加大了实施隐性教化方法的难度;可能一些打算开展新形式教学的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而将案例、情景等进行简洁说明,有时更用灌输教学法取代隐性教化方法的应用。 隐性教化成果浮于表面,内化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隐性 教育 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应用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