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于坚的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于坚的诗.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于坚的诗 篇一:于坚新诗代表作赏析 于坚新诗代表作赏析 于坚,1954年诞生于云南。出版的诗集有诗六十首(1989)、对一只乌鸦的命名(1993)、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1999)、便条集(2002)、诗集与图象(2004)于坚集5卷(2004)。长诗有零档案飞行。多次获奖。现供职云南省文联。另有纪录片、戏剧等。这里选择他的塑料袋和鼓浪屿便条进行赏读。 塑料袋 一只塑料袋从天空里降下来 像是末日的先兆 把我吓了一跳 怎么会出现在那儿 光明的街区 一向住的是老鹰 月亮 星星 云朵 仙女 喷泉和诗歌的水晶鞋 它的诞生地是一家化工单位 流水线上 没有命的卵子 父亲 是一只玻璃试管 高温下成形
2、 并不要求有多少能耐 不希望 攀什么高枝 售价两毛钱 提拎 一公斤左右的物品 不会通洞 就够了 不是坠着谁的手 鼓囊囊地 垂向超级市场的出口 而是轻飘飘的 像是避孕胜利 从春色无边的天空 淫荡地落下来 世事难料 工厂 始终根据最优秀的方案生产它 质量监督 车间层层把关 却没有 统统成为性能合格的 袋子 至少有一个孽种 胜利地 越狱 变成了工程师做梦也 想不到的那种轻 它不是天使 我也不能叫它羽毛 但它的确有 轻若鸿毛的工夫 瞧 还没有落到地面 透亮刺眼的 小妖精 又装满了好风 飞起来了 比那些被孩子们 渴望着每天向上的心 牢牢栓住的风筝 还要高些 甚至比自己会飞的生灵们 还呆得许久 因为被成
3、不会死的 只要风力一合适 它就直上青云 2002.4 物像,何以起死回生 一只塑料袋从天而降,对于正常的生活秩序来说,只是一道细小的擦痕。在一般人心中,也不过如一阵风吹过而已。然而,在人敏锐的视野里,这一“起因”,则“小题大做”到“末日”的程度。塑料袋对“光明街区”的侵扰,“光明”所代表的势力、文明和名贵(那里住着老鹰、月亮、星星、云朵、仙女、喷泉和水晶鞋),两者形成一种小与大、丑与美的 篇二:于坚诗歌的“中庸之道” 于坚诗歌的“中庸之道” 从其诗歌走向说起 鲁守广,马维 (云南高校旅游文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系,云南 丽江674100) 摘要: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好像最终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
4、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从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建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一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 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关键词:于坚;诗歌;中庸之道 于坚的诗歌启蒙是从王维起先的,少年之时就起先读辋川集。他认为王维是一个“基本”的诗人,歌咏的是自然、友
5、情和人生等基本领物。于坚也是如此,他的我知道一种爱情?写的就是人生中永恒的情感。于坚多次谈到王维的山居秋暝,认为这首诗是存在之诗,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象,不是主体与客体,而是在世界之中。于坚此处的观点和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如出一辙。于坚还说这首诗吟唱的是世界赖以存在的基本领物,与生俱来的事物,人和世界不言自明的关系。笔者认为山居秋暝这首诗没有故弄玄虚的典故,没有生僻难解的字词,可以说是白话诗,甚至是高雅的“口语诗”。一千年前的口语对于今人来讲,自然是古典高雅的。所以一千年之后的后人若是读到于坚的横渡怒江、山里人的歌、南高原等现代口语诗作,自然也认为是古朴淡雅的,“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王
6、维对于坚的影响是至深的,已经融进了其生命之中,成为其精神世界中众多圣灵之一。2022年春创作只有大海苍茫如幕时,于坚写诗已经整整三十年: 春天中我们在渤海上 说着诗 往事和其中的含意 云向北去 船向南开 有一条出现于落日的左侧 谁指了一下 转身去看时 只有大海满面黄昏 苍茫如幕 从这首诗里可以清楚的看出王维的影子。只有大海苍茫如幕的境界和氛围不须要任何学问来阐释,诗和大海一样自由,自知,自明,其中的禅意忽然使人洗去内心的蝇营狗苟,清澈清明起来。 早期的于坚先是走新月诗派的路子,同时又受到当时朦胧诗潮的影响。例如写于1975年的梦幻曲: 我躺在灰色的窗下, 虚度着人生的年华。 我听见苍凉的天空,
7、 谁在敲古老的巨钟。 钟声在宇宙里回荡, 天国的歌一样响亮。 仿佛是旷野的呼喊, 穿过了神奇的黑暗。 这首诗的节奏和谐、格式整齐,留意音节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以及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织,属新月派的格律诗风格。这一年,于坚还接触到地下流传的食指的诗歌信任将来,他这一时期的新堂吉诃德之歌、我情愿等诗作和食指的诗风相类似。须要指出的是,众多现当代诗人的风格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变更,而于坚在否定之否定中有过多次的自我超越。进入上世纪80年头之后的于坚起先了自己的诗歌之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主见和诗歌语言,引领着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诗六十首自序中这样写道:“假如我在诗歌中运用了一种语言,那么,绝不是因
8、为它是口语或因为他大巧若拙或别的什么。这仅仅因为它是我于坚的语言,是我的生命灌注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于坚在1986年10月如此自评,摒弃一般的俗见,可谓中肯。写于1983年的我的女人是缄默的女人很好地说明白这一点: 从前我统治着一大群黑牛 上高山下深谷我是云南王 那一天我走下山岗 她望了我一眼 说 天黑了 我跟着她走了 从今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逃跑 然后又静静地回来 失魂丧魄地回来 乌黑的怒江之光在高山上流去 我的女人是缄默的女人 如此雄性阳刚,如此元气充足的诗歌,舍于坚而谁哉?!写于同一年的作品39号中同样可见于坚的“生命灌注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我们一辈子的奋斗 就是想装得像个人 面对某些
9、漂亮的女性 我们恒久不知所措 不明白自己原委有多憨 于坚在彼何人斯里写道:“是否知道我藏在镜子后面的隐私 知道我 刚刚从幕后出来 阳奉阴违的一日”;在拉拉中也说了一句与“我们一辈子的奋斗 就是想装得像个人”类似的话:“我们一生都在 打算着 时来运转”。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于坚在日常生活中的压抑以及对于他人对其认同感的渴望。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头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纽带严峻断裂,“天地国亲师”,“仁义礼智信”式微,“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传统更是荡然无存。于坚诗中的叛逆性也在此时滋生到极致的程度,被称之为“非诗”的零档案便是明证。笔者认为在写作零档案时,于坚的思想里面很可能在进行着一场斗争:一场
10、中国诗歌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影响之间的博弈。中国诗歌传统对于坚的影响是深化骨髓的,因为他是读着王维、李白的诗歌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零档案写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于坚不敢再翻看的缘由。而最最终坚开创了一条不中不西的“中庸之路”,这体现在其2022年新作彼何人斯之中。于坚说过,古代的中庸是中国本土各种思想的中庸,而新的中庸是当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中庸。 但是,于坚的“叛道”不是离道。于坚深知传统诗歌描写现代生活的局限性,所以始终想要找到一条诗歌的“中庸之路”,把中国传统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糅合在一起,尝试着找到一条新的诗歌之路,为中国诗歌注入新的生命。零档案便是于坚的一次创建,它的许多句式都是源自元
11、曲式的“枯藤、老树、昏鸦”,而很多其他诗作也可以说是发端于隋唐时期“长短句”的一种变体。从这一点来说,于坚的诗不像某些诗人的诗那样无根的轻浮,而是植根于中国文脉的千年一系。 在于坚这一时期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到他想要把中西诗歌杂糅为一体的雄心,写于1996年12月至2000年2月的飞行最具代表性。在飞行这首诗里,到处都是象征着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专出名词和语句:大麻、天使、老子、尤利西斯、西伯利亚、顿河、西斯廷教堂、卡夫卡、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金斯堡、白居易、颜真卿、达达主义、平平仄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段落是干脆引用中西方古典的或者是现代的诗歌:苏轼、屈原、岳飞、范成大、王勃、郭沫若、闻一多、艾略特?这样一种“混搭”的写作态势始终持续发展着,到诗集彼何人斯,已趋成熟。彼何人斯的诗名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