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指导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指导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核医学仪器数量的增多,核医学检查也越来越普及,核素脑灌注显像也被广泛应用。核素脑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而且灵敏的脑功能显像方法,根据显像原理不同分为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PET显像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探讨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变更,是活体内分子水平的探讨。PET价格昂贵,技术较困难,目前多在探讨中心运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功能性显像,也称为分子显像,可以探查脑内细胞的存活和功
2、能活动,通过SPECT显像测定脑血流量,可在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预料脑组织损害。本文从SPECT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同时期的改变,阐述了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 1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SPECT-rCBF)原理 静脉注入显像剂(国内唯一准字号的显像剂为101MTc-ECD),显像剂能自由的穿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后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于是进入的显像剂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停留在内,而且在较长时间内无再分布显现象,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故经过数据采集和断层图像重建,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的局部血流灌注影像,并可对
3、局部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当脑内发生病变时,病灶部位的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增加或削减,显像图上可出现异样放射性浓聚或减低区,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供应有价值的信息。局部脑组织血流量一般与局部能量代谢和功能代谢相平行,故在肯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 2SPE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指导意义 2.1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的指导意义 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发作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秒至数非常钟,24h内完全复原,但可反复发作。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有1/3将发展成脑梗死,1/3可反
4、复发作,由于其较高的复发率,已明显成为脑梗死的特别重要危急因素,因此对TIA的早期诊断是不容忽视的。 TIA患者尽管存在神经功能缺损,但由于不引起脑组织结构的变更,故CT、MRI大多表现正常,部分病例(发作时间20min)在MRI弥散加权(DMI)可显示片状缺血灶。SPECT可发觉局部脑灌流量削减程度及缺血部位。正常状况下全脑血流量约50ml/(min101g);病理状况时当病变区域脑血流量维持在正常的50%以上时,虽然脑组织缺血,但是没有临床症状;当rCBF低于23ml/(min101g)时则可出现临床症状,脑SPECT显像可见相应部位的放射性核素降低或缺损,但CT/MRI等形态学检查常为阴
5、性;只有当rCBF低于8ml/(min101g)时,局部脑组织才会有明显变更,CT/MRI检查呈现阳性结果。王惠军1的32例TIA患者的SPECT和CT影像结果显示,SPECT的检出例数为32例,阳性率为101%,而CT的检出例数为7例,阳性率为21.86%。所以对于TIA的间歇期SPECT检查用于确定脑的功能状态比脑CT/MRI检查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弥补CT/MRI扫描在脑血管疾病方面仅能供应解剖学资料的不足。 2.2SPECT对脑梗死诊断的指导意义 脑梗死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削减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
6、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上升,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严峻下降和社会角色的丢失。因此及早诊断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尽快、合理、有效地做出处理,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h后渐渐显示低密度灶,发病后25日可见明显低密度灶;MRI可清楚显示梗死后数小时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在脑梗死发生的即刻,由于血流中断,该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内无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因此SPECT显像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其诊断阳性率为95101%,而且便于视察多发性梗死的存在。所以在脑梗死的超急性期,CT、MRI几乎不能显示异样,其诊断阳性率极低。常红2的29例
7、急性脑梗死患者24h内的CT影像检出责任病灶的3例,阳性率为10.34%,而SPECT影像检出责任病灶的28例,阳性率为96.56%。故SPECT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超早期诊断。在脑梗死的血流灌注显像中,SPECT显示的rCBF减低区包括了梗死及其四周可逆的相对缺血组织,弥补了CT和MRI对低密度以外的缺血区即缺血半暗带(ischaemic penumbra,IP)的显示。SPECT灌注显像能识别这些处于梗死危急中的存活组织,并能显示其范围和程度,进而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3SPECT对腔隙性梗死诊断的指导意义 SPECT对直径15mm且位置较深的腔
8、隙性梗死,由于其信息量小、清楚度差以及空间辨别率等缘由,而不易诊断。 3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3.1SPECT在TIA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利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细胞功能代谢检查可以相识TIA发作间期大部分脑内低血流灌注区和脑细胞的低代谢区域。TIA发作间期SPECT仍旧异样,一是可能由于TIA间期患者rCBF虽然高于功能阈值,但处于“慢性低灌注状态”;二是在缺血发作后,部分神经元功能未完全复原正常,仍处于功能抑制与低代谢状态。TIA间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完全复原时,一过性缺血的脑细胞功能仍未能完全复原正常,部分脑血流仍处于异样状态。所以针对TIA后持续脑低灌注,
9、考虑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栓子、血流淌力学变更所致的脑缺血有关,因此加强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改善血流淌力学障碍可能是预防TIA再发的必要手段。所以说,SPECT在TIA的治疗中起到了主动的指导作用。 3.2SPECT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在起病早期进行个体化治疗如给与脱水、溶栓、亚低温柔手术减压等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在肯定程度上改善其神经功能。在治疗前获得的脑SPECT图像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很重要,急性期局灶性的rCBF缺失表明预后很差,不行能从治疗中获益;rCBF减低而非缺失则提示可能是治疗的最佳选择;rCBF正常或接近正常则提示患者不须要治疗。假如发觉SPECT的血
10、流低下是广范围的,但CT上尚未见到低密度灶或范围较小时,表明缺血区的大部分还保持着生命力,则有可能治疗,适合进行血管再通治疗。 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脑梗死的超急性期起先溶栓治疗,能在缺血组织发生不行逆损伤之前使血管再通,因而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复原。急性脑卒中SPECT脑灌注功能显像,测定CBF是指导治疗的良好定量指标,CBF值越大应赐予主动治疗,CBF值越小有脑内出血及严峻水肿危急,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Umemura3等报道急性脑卒中rCBF0.35ml/(gL),未经再灌注治疗发生梗死可能性低;rCBF为0.250.35ml/(gL),早期再灌注治疗局部能康复,应尽早治
11、疗;rCBF0.2ml/(gL),有脑内出血和严峻水肿危急,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综上,SPECT脑血流显像的结果能够刚好发觉缺血半暗带并测定CBF值,有助于指导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或选择血管再通治疗,或赐予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等,所以不是每例脑梗死患者都适用一种治疗方法,应当综合分析,从而提高治疗的质量。 4SPECT在脑卒中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有探讨表明脑内有持续低灌注状态的患者TIA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持续低灌注状态者,前者复发率为48.3%,后者为22.2%,故可依据发作间歇脑低灌注的范围、程度来推断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估计临床预后、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治疗前SPECT脑灌注功能显像,测定CBF
12、是预料预后的良好定量指标,CBF值越大主动治疗预后越好,CBF值越小发生出血危急越大。Ueda4等比较了30例脑卒中溶栓治疗前SPECT检查计算病变部位CBF与小脑血流比值同CT随访预后关系,病变CBF大于小脑血流55%患者在脑卒中发作6h治疗低灌注组织功能可复原;病变CBF为小脑血流3555%患者在脑卒中发作5h前治疗低灌注组织功能也可复原;病变CBF小于小脑血流35%患者有出血危急。脑卒中治疗前SPECT显像,病变部位CBF测定,胜利的治疗可提高溶栓治疗疗效,削减出血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是治疗中的难点,在早期作出精确诊断,是指导治疗
13、,达到最佳预后的重要保障。SPECT在TIA的发作间期发觉在解剖形态学变更前的脑功能状态的改变,从而可以对异样的脑功能状态进行干预,预防TIA的再发,同时还可以依据其低灌注状态的程度推断其预后。对于脑梗死的急性期,SPECT可以在第一时间测定梗死灶的部位、范围以及其IP的缺血程度及范围,并依据所测定的CBF值的大小,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所以说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疾病的诊断发展及治疗预后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患者的定位诊断供应了一个行之有效、简洁易行检查手段,而且SPECT还广泛应用于某些疑难疾病的机理探讨、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
14、及前后疗效对比、某些腧穴作用的特异性及针刺和特别针刺的疗效视察,因此笔者认为SPECT是目前值得广泛推广的核素显像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惠君.SPECT与CT扫描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比较.中国误诊学杂志.2022,6,7(11):2456-2457. 2常红,田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血流改变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2,17(4):485-486. 3Umemura A,Suzuka T,Yamada K.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cerebral blood flow by 101mTc-HMPAO SPECT in acute ischaemic st
15、roke:usefulness in determining therapeutic options.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0;69(4):473-478 4Ueda T,Sakaki S,Yuh WT,et al.Outcome in acute stroke with successfu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initial 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 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1019,19(1):101-108. 作者简介:冯瑶(11012),女,辽宁锦州人,辽宁中医药高校针灸推拿学硕士探讨生。 注:感谢周鸿飞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