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稿完整.doc
《方剂学讲稿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讲稿完整.doc(4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目 录目 录1第01 讲 绪言 总论:方剂学发展简史(一)4第02 讲 总论:方剂学发展简史(二)10第03 讲 总论:方剂与治法(一)16第04 讲 总论:方剂与治法(二)22第05 讲 总论:方剂与治法(三)27第06 讲 总论:方剂与治法(四)32第07 讲 总论:方剂与治法(五)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一)37第08 讲 总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二)43第09 讲 总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三)49第10 讲 总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四)54第11 讲 总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五)59第12 讲 总论:方剂的组成和变化(六) 剂型65第13 讲 各论概述 解表剂概述
2、 辛温解表:麻黄汤(一)70第14 讲 辛温解表:麻黄汤(二) 桂枝汤(一)75第15 讲 辛温解表:桂枝汤(二) 九味羌活汤(一)81第16 讲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二) 香苏散86第17 讲 辛温解表:小青龙汤 止嗽散(一)91第18 讲 辛温解表:止嗽散(二) 辛凉解表:银翘散(一)96第19 讲 辛凉解表: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一)101第20 讲 辛凉解表:麻杏石甘汤(二)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扶正解表:败毒散(一)105第21 讲 扶正解表:败毒散(二) 参苏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一)111第22 讲 扶正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二) 寒下:大承气汤(一)116第23 讲
3、 寒下:大承气汤(二) 大黄牡丹汤120第24 讲 温下: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润下:麻子仁丸、济川煎(一)125第25 讲 润下:济川煎(二) 逐水:十枣汤 攻补兼施:黄龙汤130第26 讲 和解剂概述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一)135第27 讲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二) 蒿芩清胆汤 调和肝脾:四逆散(一)141第28 讲 调和肝脾:四逆散(二) 逍遥散(一)146第29 讲 调和肝脾:逍遥散(二) 痛泻要方(一)150第30 讲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二)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概述 清气分热:白虎汤155第31 讲 清气分热: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160第32
4、讲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一)165第33 讲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二) 清脏腑热: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一)170第34 讲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二) 左金丸 苇茎汤 泻白散 清胃散(一)175第35 讲 清脏腑热:清胃散(二) 玉女煎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一)180第36 讲 清脏腑热:芍药汤(二) 白头翁汤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一)185第37 讲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二) 祛暑剂概述 祛暑剂:香薷散191第38 讲 祛暑剂:清暑益气汤 温里剂概述 温中祛寒: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一)195第39 讲 温中祛寒:吴茱萸汤(二) 回阳救逆
5、:四逆汤200第40 讲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204第41 讲 补益剂概述 补气: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一)208第42 讲 补气:补中益气汤(二)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一)213第43 讲 补气:完带汤(二) 补血: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一)218第44 讲 补血:当归补血汤(二) 归脾汤222第45 讲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补阴:六味地黄丸(一)228第46 讲 补阴:六味地黄丸(二) 左归丸 大补阴丸233第47 讲 补阴:一贯煎 补阳:肾气丸(一)236第48 讲 补阳:肾气丸(二) 右归丸 阴阳双补:地黄饮子 固摄剂概述241第49 讲 固表止汗:牡蛎散 敛肺
6、止汗:九仙散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245第50 讲 涩精止遗:桑螵蛸散 固崩止带:固冲汤 固经丸 易黄汤(一)250第51 讲 固崩止带:易黄汤(二) 安神剂概述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255第52 讲 开窍剂概述 凉开:安宫牛黄丸 紫雪259第53 讲 凉开:至宝丹 温开:苏合香丸263第54 讲 理气剂概述 行气:越鞠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267第55 讲 行气:半夏厚朴汤 天台乌药散 暖肝煎 降气:苏子降气丸(一)271第56 讲 降气:苏子降气丸(二) 定喘汤 旋复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276第57 讲 理血剂概述 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281第
7、58 讲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286第59 讲 活血祛瘀:温经汤 生化汤 失笑散290第60 讲 活血祛瘀:桂枝茯苓丸 止血:十灰散 咳血方295第61 讲 止血: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299第62 讲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304第63 讲 疏散外风: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平熄内风概述309第64 讲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一)314第65 讲 平熄内风:镇肝熄风汤(二)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319第66 讲 治燥剂概述 轻宣外燥:杏苏散 桑杏汤324第67 讲 轻宣外燥: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增液汤 麦门冬汤(一)330第68 讲
8、滋阴润燥:麦门冬汤(二) 养阴清肺汤 百合固金汤 祛湿剂概述 燥湿和胃:平胃散(一)335第69 讲 燥湿和胃:平胃散(二) 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一)339第70 讲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二) 八正散 三仁汤(一)345第71 讲 清热祛湿:三仁汤(二) 甘露消毒丹 当归拈痛汤349第72 讲 清热祛湿:二妙散 利水渗湿:五苓散 猪苓汤(一)354第73 讲 利水渗湿:猪苓汤(二) 防己黄芪汤 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359第74 讲 温化寒湿:真武汤 实脾散(一)363第75 讲 温化寒湿:实脾散(二) 萆薢分清饮 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一)368第76 讲 祛风胜湿:独
9、活寄生汤(二) 祛痰剂概述 燥湿化痰:二陈汤 温胆汤(一)373第77 讲 燥湿化痰:温胆汤(二) 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一)378第78 讲 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二) 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383第79 讲 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 消食剂概述 消食化滞: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健脾消食概述387半夏白术天麻汤387第80 讲 健脾消食:健脾丸 驱虫剂概述 乌梅丸 涌吐剂概述392第81 讲 中医方剂学学习和运用中的若干问题(一)396第82 讲 中医方剂学学习和运用中的若干问题(二)402第01 讲 绪言 总论:方剂学发展简史(一)绪言同学们好,
10、现在开始上课。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研究方剂学。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临床上体现出一种整体动态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思想,动态的思想在方剂学中反映得非常突出。因此,它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科的重视上很大差别的一个方面。现代医学重药轻方,它是以药物为基本单元,即使有方,也把它还原为药。中医学呢,它是有轻药重方的特点,当然有些人说,重药更重方。所以这个学科在中医学上很有它的特色的。下面我们开始讨论第一部分:绪言。绪言就是开场白。对绪言我们要研究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第二)方剂学的性质,
11、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第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一、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下面我们讨论。什么是方剂、方剂学?首先看方剂。过去有些人误解为处方签上写上几味药,那个药物群体,往往就说,“这个方剂怎么样?”把任何一个处方和方剂等同,这是不恰当的。因方剂有很严格的规定性,从文字来讲,“方”有规定、规矩的意思。历来我们讲,“以规成圆,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这里“方”本身就有一个规定性、规矩的意思。“剂”呢,在我们文字学发展过程当中,“剂”这个字出现比较晚,在战国以前,都用的现代我们整齐的“齐”这个字,这两个字(“齐”与“剂”是)相通的。从工具书上来看,包括像康熙字典、辞源字义上面,
12、(怎么)解释这个“剂”呢,“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那“排比而整齐”是指的事物排列当中,不管它有的是高矮、有的是多少,它都有一定的整齐度,有着一定的规矩,这叫“剂”。有些情况(下),即使是高高低低的,就是参差不齐了,但是它符合一定的规定性,有一定的规律也叫“剂”,“参差而无杂”,而不杂乱无章。所以从工具书上写的这个“剂”的含义,也有强调它的规定性的意思。这是从“方”和“剂”文字上看方剂的意义。由此可见,方剂是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才能成方剂。汉书艺文志里,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方”的一些规定性,虽然比较模糊,但它涉及到组织方剂(时)要考虑到药物
13、的寒温,也就是药性了,药物的性味,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这样经过一些炮制加工调配,水火之剂,有炮制加工(的含义)在里面,达到“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治疗(目)的,所以这里也强调了一些规定性。所以我们说方剂应该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那这个环节呢,首先是通过辨证论治,确定治法,在治法这个指导下,你选择药物。这个药物呢,有着一定的剂量规定性,然后又有组成结构的要求,那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君、臣、佐、使,组成的一种基本结构,这样才配伍而成。这是对方剂的定义的一个认识。从这来看,方剂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物拼凑或者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
14、为是符合要求的方剂,所以我们在开始学习有关方剂知识的时候,对此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方剂是有规定性的,不等于你写在处方纸上几个药,它就符合方剂的要求,就能称为是配伍正确的方剂。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中医药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自身临床运用的规律,它和民间医学不同。现在在联合国卫生组织把整个传统医学列为一大类,近年(来)把中医学单独分离出来,称为中医药学。因为世界上的传统医学,绝大多数还处于民间医学的水平,民间医学和具有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中医学在质的方面是有区分的。我们现在(对)中医学和民间医学,概念上人们不是分的很清楚。你比如有一些地方,经常摆一些药摊,它也可以看病,抓点药
15、。你胃痛,我抓一点(药)给你,它几味药也是一个方剂,这是民间医学水平,往往对病、对症,对症是症状的“症”。这个治疗,有没有疗效呢?也有一定的疗效,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它没有在整个中医学方药理论指导下,所以还不能称为方剂,只能称为一张处方、一张方子。所以(从)开始讲方剂的概念,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区分、一个界定。方剂学的涵义。什么叫方剂学?方剂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我们近几版教材写到的定义是差不多的。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它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治法和方剂。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
16、括它。理是理论,包括生理、病理,也就是说脏象学说为代表的生理学,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的病理学以及治法、方剂、中药,理法方药,这四个环节。方剂学在讨论的方面,不仅仅是方,还在法,所以这个方剂学的涵义里,第一个强调的,方剂学是研究法和方的理论,研究这两个环节;第二点呢,从这定义可以看出,方剂学不仅研究理论,还非常强调临床运用,所以它要在理论和临床运用方面探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探讨它的运用规律,这是第二个(强调的方面)。这(是)从这个定义里理解的。二、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从这个学科的性质来讲,现在我们一般从学科的划分来说,划为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往往也把它叫
17、做主干课,在基础学科中的主干课。实际上中医学的中医方剂学,在传统学习中是个桥梁课。桥梁课和基础课概念上还有一定的差别。因为作为方剂学,它的构成,运用的知识基础,是以前面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作为它的基础,而它后面呢,紧接着是临床课程,即中医内、外、妇、儿各科。所以这个桥梁,是使学员学习从基础跨越到临床(的)一个过渡,所以它是一个桥梁课。从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式来讲,过去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的,在师带徒的学习当中,往往先读本草,后背汤头,就上临床。所以学汤头、学方剂,往往是随师在上临床过程当中学习。过去因为传统中医的教学,它没有像现代的大生产式的教育体制这样,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临
18、床课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所以从传统学习当中来看,中医学的方剂学是一个桥梁课,带有桥梁课的特点。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的讲授和学习了,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组方原理、配伍规律掌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这样则为以后学习的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这里要注意的,通过学习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我们的教材里把方剂基本上分为三类,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分为三类。这三类所指是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临床较少单独以那几味药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病机方面
19、的共性。所以对基础方的学习有它的特点,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要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方剂根据属性分类,第一类是基础方。代表方,所谓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他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在历史上这类方很多,比如我们今后要讲到的,像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又比如像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补阴学派的思想。那(时)这类代表方的学习,有它的特点,要结合它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来理解它。第三类是常用方。这类方剂,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有效的方剂,那这一类叫
20、常用方。当然这三类方剂,可以互相兼跨,很多的常用方本身就是代表方,有些基础方也具有代表方的特点,所以也可以兼跨,也可以集中单独反映哪一个方面的方剂。所以从刚才我们谈到的,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这类方应该是三种: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而每一类的方(剂)在学习的要求上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把一些基础方也照常用方一样地学习。由于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同,它针对的病机的面的宽窄不同,所以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这在我们后面各论当中针对具体方剂(会)有所体现。总之通过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特别是在临床组方的能力,这样呢,能够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这(就)
21、是方剂学的任务。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在绪言方面,我们还要讨论一下方剂学的学习方法。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对于方剂学来讲,我们这里提(出)了主要的五个方面针对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第一,(是)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从方剂学来看,它的内容和前面所学习的中基、中诊、中药密切相关。你学习组成和方解,如果不熟悉中药学的知识,就难以理解、难以分析;它的功用、它的主治也是联系到诊断学的知识和中基里面治则方面的知识基础。所以要密切联系已学各科的知识。学习方剂学的同时,经常针对有关问题要去复习原有的课程,而且学习方剂学过程中,也能使你加深对原有基础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关系。第二
22、,要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过去(在)学习方剂学的过程中,很多学员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死背,那就是说背汤头我背得越多越好,我理解不理解,先把它背了再说,传统的跟师学徒是有这个特点,因为往往年龄还小,先背下来,以后慢慢理解它。先背下来,这个(经验)是可以吸取,但是决不能在现代的教育中停滞于这个程度,更重要的是理解。很多(方剂)理解之后,结合逻辑推理可以加强记忆,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是)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特别是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关系。第三,方剂学是个桥梁课,它虽然有很多基本的理论,但直接接触、面对临床的应用。所以如果说学习方剂,仅仅是理论学习好了,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的话
23、,或者是自己不重视临床实践运用的话,对方剂的理解是不深刻的,所以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方剂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实际上只进行了一半,更主要的是要在临床上学习,不仅仅是在临床的实习、见习当中的学习,而今后工作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反复地深化、反复地理解。这是学习中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第四,学习方剂学要注意(的)第四个方面呢,我觉得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很重要,但要讲究背诵的方法。因为近一二十年来,背诵方歌这一点上产生了很多问题。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一般强调是背两类方歌,后面我们还会提到这个问题。这里先说一下。(在)各论,教材后面附有方歌,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的大家运用最多
24、的方歌,以汤头歌诀为代表的,(即是以)汪昂的汤头歌诀的编写方法为代表的这一类方歌,到目前为止也(是)运用最多的,传统运用也(是)最多的方歌。这类方歌,它有方名,同时还有功用,有主治,药物组成,简明扼要比较全面、比较实用,所以才成为人们首选的、运用最多的。背诵方歌,历史上还有另一类选择,那就是以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为代表的方歌编写方式,它把药物的用量比例,或者是绝对用量,都编在里面。那对于深入研究经方,研究张仲景的方,以在临床运用中(深入)体会,是比较有效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初步学习以后,提高的阶段,喜欢背陈修园的这类方歌。它和汤头歌诀这类方歌有什么区别呢?一是没有方名,没有这张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讲稿 完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