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每小题3分,共计150分,时间共60分钟)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2、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
3、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 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
4、学、中庸、论语和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
5、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6、。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A、 B、 C、 D、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
7、经中的精华,共305篇。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1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是:(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B、“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C、“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12、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8、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D、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山西”是指“泰山以西”。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
9、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10、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16、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
11、、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1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A、本纪B、列传 C、世家 D、书18、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A、院试 B、会试 C、乡试D、殿试19、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20、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
12、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
13、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2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C、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D、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24、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A、投笔从戎 祖逖 韦编三绝 苏秦 B、鞠躬尽瘁
15、诸葛亮 闻鸡起舞 班超 C、高山流水 俞伯牙 胯下之辱 韩信 D、悬梁刺股 孔子 洛阳纸贵 左思 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26、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B、国家、战争、农事、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 文化 常识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