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核心考点10:生态与环保.docx
《2022年核心考点10:生态与环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核心考点10:生态与环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核心考点10:生态与环保 王淦生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诞生、繁衍、进化始终离不开他们所处的一方山水,这方水土不仅孕育和滋养了人类的肉体,更塑造和陶冶了人们的精神。家乡会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烙下深深的印记,留下独特的“基因”。正因如此,“乡愁”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倍感亲切,会尽力建设、呵护自己的家园。从这一层面来说,一方水土哺育了一方人,一方人也在“哺育”着一方水土这种“水土”和“人”之间的完备互动,能够营造出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人间仙境。 惋惜,人经常会利令智昏。当GDP、高收入、快发展等理念完全占据了人们的思维空间,成为了理念形成和行为产生
2、的驱动力,“山山水水”在欲壑难填的人们眼中仅仅是一切利益的源泉。在各种违反自然规律、急功近利和不计后果的恣意开发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土壤、水源被严峻污染!漂亮的家园须要人的重新相识,呵护!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渐入人心,国人越来越深刻地相识到“绿水青山”才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最大财宝,是我们的将来。近来,改善自然环境、“打造绿水青山”的系列举措植树造林,种草治沙,降低排放,根治污染,垃圾分类,无不是为了留住绿水青山,还子孙后代一个漂亮家园。 202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引导考生主动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在花草树木间诗意地栖居,亲近自然,感受自然;2022年全国卷则将“
3、空气污染”列入了向外国友人介绍“国家形象”的关键词,大有“知耻近乎勇”的气概;2022年北京卷作文题材料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美丽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这一观点,要求考生绽开想象,描绘一幅“绿水青山图”;同年浙江卷要求考生对“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口号作出评析。 上述作文命题表明: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肩负着为国家遴选将来设计者和建设者之重任的高考,自然无法回避这一话题,更何况环境爱护是一个与人类恒久相伴的话题。综合以上两种因素,我们合理推想,高考作文命题者有可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自然生态”。 理顺关系 依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
4、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细思之,一方人也在“哺育”着一方水土。 自然孕育了人类,给了人类所须要的一切。人类又在哺育着自然,自然环境无不带有人类生命的印迹。自然赐予人类生命与家园,人类赐予自然反哺与回馈。“地灵”孕育出“人杰”,“人杰”又造就了“地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永葆朝气,人类方可生生不息。 考生在审题时,首先须要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创建了人类,人类也在影响着自然。但作文的重心要优先放在探讨人类为何、如何善待自然之上。 命题材料有三段话,第一段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段阐释了这种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
5、段内容的总结,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一方人养一方水土”这两层意思在作文中要主次有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铺垫,交代人类应当善待自然的理由。考生写作时,重点应当放在阐述“一方人养一方水土”,即我们为何、如何善待大自然上。此处供应一种思路作为参考: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起,简析人类享受到的自然的恩惠,从而明确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造就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再围绕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轻慢甚至破坏进行分析和反思,揭示过度消费、破坏自然的危害;最终点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考生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应当自出機杼,写出特色和新意。 这篇作文,可以写成富有
6、意境的散文,颂扬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和对人类的恩情,赞美爱惜自然的人们,反思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迷失;也可以写成争论文,借助理性分析,探究人类对自然生态应当持有何种看法。 纠偏与反哺 夏 钒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奔腾的长江黄河、多彩的神州大地孕育出了宏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我们的祖先依靠自然的馈赠,得以在这片土地之上生存和繁衍。他们钻木取火,临河造屋,捕鱼打猎,春稼秋穑。上古以来,人们对大自然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感。他们因为依靠自然,所以爱惜自然。 两千多年前,祖先们便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孟子曾说:“不违农时,
7、谷不行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行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这段话揭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人们在利用自然时,不行无尽索取,否则便会林空鸟绝。他提示我们要珍爱自然,顺应自然,不行乱取滥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时代来临。历经科技革命,在人工智能问世后,人类将生产力水平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两百多年间,煤、石油等各种资源被前所未有地大量开采,人们高举着“折服自然”的大旗,扬扬自得,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接连不断的惩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伦敦变成了“雾都”,工厂的浓烟侵蚀着人们的生命。直至今日,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南极冰川消融等各种自然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将来的世界会变成什
8、么模样,我们实在无法想象。 在我国,雾霾、水污染、土壤沙化等问题已经严峻威逼到国人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适时提出,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的观念,处理环境问题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我们顺应爱护环境的趋势,实行了众多得力举措:将工厂迁移至远离河流和城市的地方,设法削减燃油车辆的出行,共享单车横空出世,“限塑令”推出,各大城市起先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当今中国,从政府到国民,全员都参加到了治理环境、爱护生态的实干之中。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两组拍摄长江源头的照片:一组是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三江源地区,旅游者随处抛掷垃圾,四处一片狼藉,令人扼腕;另一组是大批志愿者不远万里,自发
9、清理三江源雪山草原上的垃圾。这两组照片让人不胜唏嘘。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从前犯下的过错“还债”!然而,单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须要更进一步,去反哺自然,回馈自然,让大自然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妙。 “反哺”自然,就是要超越“不危害自然”的理念,更进一步,提倡人类为自然服务,再造自然生态。比如栽种一棵树,爱护一只鸟,清理一段河道淤积。总而言之,要让地球因“我”的存在而更漂亮,生态因“我”的存在而更美妙。这样的行为是“反哺”,更是自然生态越来越好的保障。 当“一方人养一方水土”成为现实,世界肯定会变成人间天堂。 点评 考生以凝练的文字分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不同看法,从农耕时
10、代的听从自然,工业时代的榨取自然到今日人类对曾经的错误的矫正和纠偏,有理有据,井井有条。文末,考生别出心裁地提出,仅仅有纠错和“还债”还不够,人类要主动地去修复生态环境。作文颇具新意,且有深度。 绿色行动 阅读下面的三则新闻,依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自洞庭湖二期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湖区不断加快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速度,截至2022年,共平退堤垸333处、搬迁55.8万人,洞庭湖调蓄面积比1978年扩大779平方公里。接下来湖南省将接着在洞庭湖区实施系统治理,接着完善防洪排涝抗灾体系,努力增加枯水期入湖水量,加快推动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深化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 材料二:2022年11月,记者
11、从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获悉,大连将在2022年前,实现市区公交运营线路全部淘汰传统燃油汽车;2025年前,实现全市网约车全部采纳新能源汽车。 材料三:2022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根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按要求投放垃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罚款和行政惩罚。假如个人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垃圾,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以上三则新闻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诗歌之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核心 考点 10 生态 环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