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杜牧的诗有哪些.docx
《2022年杜牧的诗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杜牧的诗有哪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杜牧的诗有哪些 篇一:杜牧的特色 杜牧诗的特色概言 杜牧的诗歌,他的散文辞赋也写得好。他无愧为中晚唐时期一位大文学家。 在文学上,他主见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放到首位,指出形式必需从属于内容,这一见解,无疑是进步的。他在自己的创作中,贯彻了这个主见。他为事而作,不追求辞彩,不无病呻吟。这是杜牧诗文的普遍性特色。 杜牧素有壮志,怀抱匡时济世、复原盛唐的政治志向。然而仕途不顺,最终只做到中书舍人。写过一些感慨人生的篇章,如“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洛阳长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揷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2、”(九日齐山登高)。这些,作为诗人对人生探究之后的感叹,能代表封建社会一般学问分子的心理状态,曾引起失意士大夫的普遍共鸣。 杜牧处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杜牧诗中有很多伤时感世之作,特点是忧国忧民,一往情深。如河湟、早雁。他的讽谕篇章,莫不恺切痛陈,入木三分。阿房宫赋之作,就是对于唐敬宗大修宫殿、劳民伤财的讽刺和指责。他所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也是对唐王朝的警告。 杜牧的咏史诗很出名,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向当权者提出忠告。喜闻乐见的过华清宫三绝句,写的是唐玄宗,针对的是唐敬宗和唐文宗。而赤壁的“折?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定,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任三朝宰相。杜牧出身豪门,难免放达自任,不拘小节。杜牧诗中有些是描写妇女的,但并非色情无聊之作。往往隐藏真实情感,勾画生动形象,因而具有艺术价值。 杜牧的写景诗成就甚高。特色是:不仅仅绘出一幅幅色调明丽的图画,而且擅长通过描写,表达自己的豪爽情思。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通过对南朝遗迹的凭吊,讽其广建寺院之妄。而杜牧时的君王也崇佛而不顾民生之疾苦,杜牧诗,剌
4、之也。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寓意人到老年亦仍有可作为,格调主动向上。 综概说来,杜牧实现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不以辞彩取胜,不以怪峭取胜,而是用清丽的笔触描绘各种动人的景色事物,抒发豪迈健康的感情,造成一种风流高雅而又绰约含蓄的意境。他自己说过:“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与同时代的诗人比较,杜牧的诗称得上神韵独高。杜牧在晚唐的诗坛曾独树一帜,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伟理想。他酷爱生活,酷爱人
5、民,酷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赐予指责和揭露。他怜悯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主要创作在安史之乱爆发,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后。杜甫的青少年时期虽也受到盛唐文化的熏陶,有着建功立业的非凡理想,但是他的长安十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与其说他曾经看到开元盛世的旺盛景象,不如说他更多地相识到衰败到来的危机四伏。而且,接着,他便被卷入战火之中,面对满目疮痍,而流徒奔波。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验,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怜悯。杜甫 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的
6、诗,占有着更大的比重。他写战乱带来的大破坏,是:“万国尽征戍,烟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他写人民在战乱中的苦难,是:“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他写了出名的三吏、三别,对战乱中人民的凄惨生活,作了形象生动、详细真实的极其深刻的刻画。在描写人民苦难的同时,他还真诚地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怜悯。他希望有人能够叩君门以减征赋,能够息兵以养精蓄锐。例如,乾元二年,杜甫从秦州去同谷途中,路过凤凰台,写下了
7、凤凰台诗,幻想着以自己的心血去哺养受饥的雏凤,让它长大后自天衔瑞图,降祥瑞于国家,“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当时,杜甫正在饥寒途中,没有实力去解救人民疾苦,一片心愿,只有借助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李白与杜甫诗歌题材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杜甫也写祖国的壮美河山,也抒发个人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那些诗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袤画面,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他之被称为“诗史”,不为无因 二、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沉郁”和“顿挫”,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
8、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厚、愁闷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厚忧思的感情基调。在这深厚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挡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厚。 第一、 丰富坎坷的人生阅历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缘由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疾病缠身,穷愁潦倒,奔波衣食,但仍意志弥坚,矢志不渝,这
9、些磨砺了杜甫,也玉成了杜甫。因此,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而剧烈的愿望,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缘由之一。 其次:“万方多难”的时代特征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主要缘由。 杜甫的一生,正值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既经验了旺盛昌盛的“开元全盛日”,也经验了“流血川原丹”垂老别的安史之乱,并看到安史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可以说,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休戚相关。紧扣时代脉搏,怜悯民生疾苦,关切国家兴衰是杜诗永恒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苦难,也有深刻的感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
10、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北征);希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对待被逼上反路的叛贼:“不行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有感)。“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遭田父泥饮),一千二百年以前,一个曾侍候过皇帝的人,对待人民的看法竟能如此同等。在多年啼饥号寒生活的体验中,诗人加深了对人民的怜悯,一想到人民的苦痛,诗人便忘怀了自己,甚至不昔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饥已卒”的状况下,他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却发出了这样的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杜甫始终敢于直面现实,讽谕时事,对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痛加诛伐。如兵车行指责最高统治者热衷于开边扩土,致使人民流血破产;丽人行以华美的词藻描摹杨氏姐妹的豪华衣食和傲慢神态,看似赞许,实乃讽刺。 诗人的一生都抱着爱国的血诚。“济时敢爱死,孤独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酷爱;“独使至尊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挽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挚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是诗人的终身信条。可以说:“万方多难”的时代,“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形
12、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重要缘由。他有一首登岳阳楼,开首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登楼所见的一派壮阔景色。接着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他隧然百感交集: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对于离散亲朋的眷念;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剧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是没有千言万语,只说出了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剧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涌流出一股潮水。但这已经够了,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吐露出来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在感情抒发上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
13、。波浪起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在秋兴八首等诗中表现得更为典型。 深厚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终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丽,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指责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闻名,标记着他经验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相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
14、官时期(45-48)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军队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严武的去世使杜甫一家生活失去依靠,陷入逆境,只好整理行囊,再度走上流浪迁徙之路.他们乘船入长江,到云安的路上写了旅夜书怀,写旅泊在外的心境,夜景雄浑,浪涌不绝,自己却受痼疾所苦,生命微渺漂浮,如天地间一只小沙鸥般。.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阁夜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
15、、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篇二:杜牧的诗 杜牧的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耸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袤、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快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拂过南国大地: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快
16、乐地歌颂,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缘由,除了景物的繁丽外,唯恐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假如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看法,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
17、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须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当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须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漂亮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调的衬托,有山水的衬托,村
18、庄和城郭的衬托,有动静的衬托,有声色的衬托。但光是这些,好像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原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漫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调。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加悠远的历史色调。“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殊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19、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探讨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闻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当从艺术形象动身,而不应当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肯定厌烦。他在宣州,经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挚友。闻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观赏流连的。当然,在观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杜牧 哪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