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
《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陈菁瑛 黄颖桢 刘保财 赵云青 黄冬寿 张武君 陈景耀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探讨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供应参考,为高品质平安生产供应科学指导。 关键词 太子参;病原;传播途径;发生条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
2、11(2022)12-015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mon Diseases and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n Fujian Province CHEN Jing ying1,2,HUANG Ying zhen1,2,LIU Bao cai1,2 et al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Bioresourc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
3、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2.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al Plant,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 Abstract Disease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sor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4、,including viral diseases (turnip mosaic virus,broad bean wilt virus,tobacco mosaic virus,and yellow ring mosaic ) ,root diseases (cataplexy,damping off disease,root rot,purple root rot,and southern blight),and leaf spot dieases (spot disease,leaf spot,and black spot).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5、guidance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the pathogen and symptoms,route of transmission,condition of onset,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Key words Pseudostell
6、aria heterophylla;Pathogen;Route of transmission;Condition of onse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太子參属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为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具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1,临床应用广,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浙江等省。福建省柘荣县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被授予“中国太子参之乡”,已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柘荣太子参”地理标记产品爱护,常年种植面积超过0.23万hm2,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
7、的60%,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笔者联合有关单位和企业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福安县、寿宁县等地开展太子参资源收集评价、杂交育种、生态栽培、病虫发生与防治等方面的探讨,制定太子参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多年的调查和生产实践证明,太子参病害发生、为害已成为发展太子参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通常减产15%50%2-4,影响了地道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给福建太子参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多年来对以柘荣县为核心的福建太子参地道产区开展了实地调查、试验探讨和生产实践验证,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有病毒病、根部病害和叶斑病类三大类,笔者阐述其发生、为害与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的栽培管理和高品质生产供应科学依据
8、,为其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供应借鉴。 1 太子参常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1 太子参病毒病 1.1.1 种类、症状与病原。福建太子参普遍感染病毒病,是为害太子参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减产11%32%2-3,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起先出现症状,随着植株生长症状更为明显,呈现出植株比正常株矮小,伴有叶片花叶、驳斑,有的皱缩畸形,部分叶呈现黄色环斑和叶缘卷曲。探讨表明贵州、山东、江苏等太子参产区普遍发生病毒病,为害严峻,减产20%40%5-6,宋荣浩等6鉴定太子参病毒病有芜菁花叶病毒(TuW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4种病毒,以TuMV分布最广、
9、为害最重,且常出现多种病毒复合感染。黄颖桢等7、赵云青等8通过RT-PCR检测确认福建柘荣太子参中存在以TuMV 为主的病毒病;2022年在福建太子参产区调查发觉植株叶片出现环斑、卷叶症状,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病毒,正在鉴定中。 1.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种参带毒是病毒病远程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田间内植株)依靠带毒桃蚜、豆蚜(非长久性方式)传播。连作、田间失管、长势差的田块病毒病发病重。 1.2 太子参根部病害 福建太子参常见根部病害主要有发生在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和生产中后期的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 1.2.1 猝倒病。 1.2.1.1 症状与病原。太子参出苗阶段时有发生,初始于幼
10、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之后病部变黄褐色,扩展至整个茎基部,使病部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快,幼叶仍保留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倒伏。畦面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四周畦面土层出现一层絮状白霉9。 引起猝倒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Pythium sp.)或疫霉属(Phytophthora sp.)真菌。 1.2.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猝倒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内越冬,可长期在土中存活,土温1516 是病菌繁殖最快的相宜温度,田间温度低湿度大有利发病,光照不足、种植过密、幼苗徒长等状况下,发病较重。 1.2.2 立枯病。 1.2.2.1 病症状与病原菌。 常见苗期发生,引起死苗缺株。
11、叶上呈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呈淡褐色,渐渐由叶缘向中心扩展,扩大后呈云纹状大型病斑,出现软化腐烂。幼茎基部染病后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沿茎部维管束上下延长,形成褐色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常造成部分枝叶枯萎,后期病斑变褐色缢缩凹陷,严峻时病株倒伏枯死10。病部不产生一层絮状白霉。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也有报道另一样病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互隔文链格孢10-13。 1.2.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立枯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3年,病菌发育适温为2024 ,苗温过高,水
12、分多、湿度大,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密徒长等均易诱发该病,早春阴雨高温有利发病。幼苗出土后起先发病,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以后渐渐减轻。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1.2.3 紫纹羽病。 1.2.3.1 症状与病原。染病块根表面形成紫红色菌丝并结成根状菌索,这些菌索纵横交织成网状,后在根部表面形成丝绒状或网状的紫红色菌膜,从一处向四周扩展,根部被菌丝缠满后,失去光泽渐渐变成黑褐色随即腐烂。发病初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植株叶片生长缓慢变细小,呈现黄化,下部叶早脱落,叶梢或细小枝枯死,严峻时地上部倒伏腐烂死亡9,11,13。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是Helicobasidium
13、 sp.,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真菌10。 1.2.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索、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根上或随病残体遗留土中越冬,根状菌索和菌核可在土中存活多年。翌年条件相宜,由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菌丝,侵入细根,向主根扩展。调查发觉,病菌可通过浇灌水、雨水、农具等传播,病健根接触也可传病,该病始发于5月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发病重,前作作物为甘薯、花生等发病亦重。 1.2.4 根腐病。 1.2.4.1 症状与病原。初始地上叶片发黄,部分枝叶枯死,根部出现细根变褐,外表皮呈黑色,后渐渐扩展至主根,引起根部腐烂,在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及分生孢子,无色,地上部茎叶自下而上枯萎,终至全
14、株枯死。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為Fusarium oxysporum,属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真菌10-11,称尖镰孢。 1.2.4.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尖镰孢病菌在土中越冬,或块根带菌传播。从伤口侵入,亦可干脆侵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发病,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气温1718 始发,2228 相宜发病。该病发生与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等的发生为害程度亲密相关,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等田块发病重。 1.2.5 白绢病。 1.2.5.1 症状与病原。 发病初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地上部茎叶出现黄褐色病斑,边缘褐色或淡褐色病部,皮层变褐,渐渐向四周发展,在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绢丝状物,
15、多呈辐射状扩展,扩散旁边土表。随病情发展,根部腐烂,枝叶黄化萎蔫,致叶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后期病部菌丝层上形成油菜籽状棕褐色的菌核。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Sclerotium roi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10,13-14。 1.2.5.2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种参、病残体或杂草上越冬。菌核可随水流、病土或混在种参中传播。翌春条件相宜,菌丝快速生长,沿土壤间隙扩散,为害旁边植株,进行再次侵染10,14。带病种参栽种后,接连引起发病。该菌喜高温高湿,一般以30 为适温,5月上中旬始发,6月为发病盛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日照不足的地
16、块发病重,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易引起该病大流行。 1.3 叶斑病类 为害太子参的叶斑病类有4种,症状相近,常混合发生引起叶片枯死,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9-15。调查发觉福建太子参常见叶斑病类有3种,即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以前2种居多,褐斑病11在福建太子参产区尚未确认。叶斑病类通常于3月中下旬始发,4月中至5月中旬进入盛发期。 1.3.1 斑点病的症状与病原。 为害叶片,初始叶片出现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枯斑,四周有黄晕。病斑扩大后叶片正面长出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排列成轮纹状,后期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老病斑中间穿孔,整叶枯死,引起太子参结参小,或不结参,产量损失15%30% ,有的高达5
17、0%左右。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Phoma sp.15 ,为半知菌亚门茎点霉属真菌。也有报道另一样病菌为Alternara sp.16 1.3.2 叶斑病的症状与病原。 病叶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为0.32.0 m,后期病斑中心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排列呈轮状。干燥时呈水渍状穿孔,潮湿时形成褐色腐烂,严峻时引起叶枯。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commonsii Ell.et FV.,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14。 1.3.3 黑斑病的症状与病原。 病斑常发生于叶缘和叶尖,病叶出现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斑,后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中
18、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湿度大时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Alternaria tenuis Ness.14,属于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细链格孢。 1.3.4 叶斑病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相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辗转为害。从叶片伤口或气孔侵入,成为初侵染源,产生分生孢子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展扩散。初始植株的下部叶片受害,渐渐向上扩展。15 始发病,高于25 时侵染快;连作、无性繁殖、密度大、氮肥多、雨水多,发病重。 2 太子参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太子参病毒病、根部病害和叶斑病类是当前威逼太子参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种类。鉴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福建 太子参 常见 病害 绿色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