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诗歌鉴赏手法汇总.docx





《2022年诗歌鉴赏手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诗歌鉴赏手法汇总.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诗歌鉴赏手法汇总 篇一: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争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依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干脆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2、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纳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实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态、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微环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忙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微环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3、。这种生动的细微环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详细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依据视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凹凸、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其次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隐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
4、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气勃勃,艳丽夺目,清爽刚劲,形象显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依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特别注意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衬托,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
5、因雨后水量足够,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安静。 b虚实结合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将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旺
6、盛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明暗结合 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间或听到几点人
7、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d. 点面结合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从感官的角度,可分为: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描写景物?) 2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明和抒发。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须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四周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假如处理得
8、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一般状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如,风人松(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喜悦。 以哀景写哀情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
9、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纳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伤。 以乐景写哀情 如,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闻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芜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非常伤感。但是当他
10、来到台城,望见春光明媚,柳絮飘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照旧这样美妙,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胜利的作品。 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惊慌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伤的了。 从抒情的方式来
11、看,抒情有干脆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争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复原中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
12、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三四两句描绘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来家乡的喜悦。 寓情于景 如,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q):沙漠。)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袤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其次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
13、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芜,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其次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或许是遥望恒久也回不去的家乡,或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或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 经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酷爱、憎恶、赞美、欢乐、哀痛等感情。如于
14、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行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到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诗人光明正大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再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留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妩媚各
15、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用“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毅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式。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1用典 古典诗歌中经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运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曲主要运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须要理
16、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胜利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2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确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情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美。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茅塞顿开,原来慎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原委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原委意味
17、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厚,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假如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终归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细致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纳。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18、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资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奇妙的比方,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调的新奇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意义。 4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建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如同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憧憬追求的光明美妙的志向世界。 又如, 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干脆写出,而写了“何当共
19、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他日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追话今日的“巴山夜雨”,构思之奇异出人意料,设身处地去想又在情理之中。 5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详细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方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了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的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悲伤。 6叠字 卜算子
20、(葛立芳)“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慢慢西风淡淡烟,急电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水芝:荷花的别名。)问:这首词在用语方面善用叠字,它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分析:这首词运用叠字多而好,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相互衬托,自然妥当,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和谐的情调,还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 7借古讽今 在咏史诗中常见,借历史上的事务来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
21、了六朝尽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明对比,把肃穆的历史教训化做了骇人动目的详细形象,寄予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再如,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指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8无理之语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多用日常口语,显得浅显亲切,明白如话,最终一句采纳反问的修辞手法,看似为“无理之语”实则使作者思乡念亲之情更为突出和剧烈。 9. 对面写法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
22、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假如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当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自”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10. 赋、比、兴(见前) 附: 1渲染和烘托 渲染原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须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色调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诗歌 鉴赏 手法 汇总

限制150内